书城文学我问关公
8127700000111

第111章 关帝如何梦示《春秋》大义?

据说关公生前熟读《春秋》,以春秋大义为做人处事的原则,成神后仍念念不忘指导后人钻研《春秋》,希望后人能切实理解《春秋》的内涵。

明代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有个学识渊博的文学官员,在家中正堂上非常虔诚地供奉着关帝画像。

一天夜里,他在梦乡看见关帝从画轴中走下来,问他说:“你常读《易经》,可曾知道《易经》与《春秋》的大体宗旨是相通的?”文学官员答:“《春秋》的义理正大,《易经》的道理微妙。”关帝说:“不是这样的。你如果切实搞通了《易经》,也就理解《春秋》了。”接着,关帝就从《春秋》开卷第一句讲起,阐述《春秋》与《易经》的相同点,说明它们都包含若干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一阴一阳之谓道”,“往者顺知来者逆。”末了,关帝对他说:“《春秋》和《易经》参合着看,便知道它们的宗旨是吻合的,但是世上的文人都不知道明察其中奥妙。你何不对秀才李光缙说明呢?”

李光缙与文学官员是同乡,关系非常密切,虽然用功读书,但还没有参加过省里的乡试。文学官员得到关帝的指点,第二天就把关帝的讲述告诉了李光缙。李光缙听后大为惊异,说:“这些论述,果然高出汉、宋以来众多学者之上,不是一般读书人所能知晓的。为什么关帝单单托梦于你,让你能够听到呢?”他面对关帝神像再三拜谢后,逢人就说:“关帝并不是只对《春秋》有研究,而且对《易经》也很精通,真是令人惊讶!”

李光缙从此受到启发,把《春秋》和《易经》对照着看,得益非浅,于万历十三年(1525年)参加乡试中了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