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问关公
8127700000118

第118章 清太宗为什么说自己是“关帝再世”?

清太宗努尔哈赤创立后金之后,一心要占领中原,统一全国。但是,面临民族矛盾,他清醒地认识到:为政者以人为本,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怎样才能缓和民族矛盾、治服人心呢?努尔哈赤煞费心计。他虽是满族人,却通晓满汉两种文字,尤其对《三国演义》,不知看过多少遍,从中学得许多从政、用兵知识。对照历史记载,他发现关帝生前虽然只是个“亭侯”,但身后历代王朝对他都屡有加封。宋朝封关公为“忠惠公”、“崇宁真君”、“昭烈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武安王”、“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等,并明令全国广修关庙,顶礼膜拜。元代封关公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代更甚,改“关公庙”为“忠武庙”,封关公为“协天大帝”、“协天护国忠心义帝”、“三界伏魔大帝威远震天尊圣帝君”,把关公作为“武圣”,抬到了与文圣孔子并列的地位……。努尔哈赤越看越想越动心:这关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帝”,是何等的显赫!我何不效仿前朝,借关公笼络人心,稳定时局呢!他照照镜子,心生一计:关公是大红脸,我也是个大红脸。如果能让人们像敬重关公那样敬重我、忠于我,统一全国的大业不就指日可待了吗?于是,他叫来一个亲信官员,如此这般地密谋了一番。

一日早朝,这个官员启奏:“下官家乡的人从山头挖出一条石板,上刻九个字:赤脸可汗乃关帝再世。这无疑是指可汗您了。今将石板献上殿来,请可汗察看。”

努尔哈赤就坡骑驴,对文武百官说:“怪不得我总是听到身后有皮靴‘咯吱咯吱’地响,还有‘叮叮咣咣’的耍大刀声,原来我是关帝再世呀!”

接着,努尔哈赤叫人把《三国演义》译成满文,印发给满族各个头领,人手一册。之后,清朝历代皇帝都很敬仰关公,把《三国演义》作为治国治军的谋略之书加以推广,还多次下令在宫中兴建关帝庙,同时,对世代居住在荆州城内的关门后代,优免一切差役税捐,并赐给关庙田产。后来,北京故宫里竟有了四座关帝庙,圆明园里建了六座关帝庙,北京城内的关庙达一百多座。全国的关庙更是不计其数。正是:人杰唯追古解梁,士民争拜关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