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应松文集:天下最美神农架
8149900000004

第4章 夜宿神农顶

作为华中最高峰的神农顶,其险峻当然只是在近处的巴东垭(今风景垭)才能显现出来,而真正的神农顶四周似乎不过是一片高山丘陵,但是,既为最高峰,也还是可以感受得到它的荒寂和神秘的。阳光在高山草甸间熨出些微的温热,一株株巴山冷杉从毫无遮拦的草甸间挺立起来,以奇怪的、惊心动魄的造型向我们展示出高山之上生命的坚韧和雄奇,特别是夹杂在那些生命中的死去的冷杉,又称为英雄树和站岗树,生命的确是死了,可精魂犹在,以黢黑的躯干诠释着生命不肯倒下的渴望,飞翔的渴望,并从它的胸腔里,与骤起的山风一起发出心底的呐喊——生命在山上竟是如此地悲壮和久远,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熟视无睹的。当然还有一些植物,比如杜鹃啦,箭竹啦,匍地柏啦,以及与草甸混杂在一起的大叶蓟、羊角七、柴胡等等,可以听见杜鹃灌丛中、冷杉林中响起的松鸦的鸣叫,这种叫声在寂寞荒凉的阳光与山风中是如此地温暖,显示出另一种让人期待的生机——假如你此时在山中行走的话,鸟的叫声的确是一种慰藉。如果此时从上往下看那些平缓的或险峻的山坡,山坡之下的丛林和更远处渐渐模糊的风景,再往头顶看蓝得出奇的天空,你就会感觉到你真的是在一个最高峰上,远离了人烟和世界,生命完全可以在更孤独的境界中陶醉,和高山草甸,和巴山冷杉一样,心中洋溢出一种佛教和基督教所说的喜乐感来。

以上我说的不过是白天,假如夜晚呢?有无数人登临过神农顶,可是又有几人能夜宿此顶呢?神农顶不像有些名山,修了寺庙,出家人或者游客可以宿在山顶寺庙里。既有寺庙,也就不平静了,钟磬木鱼声声,灯光烛火闪闪,还有朝暮课诵,颇为热闹。而神农顶就真是一个自然的山顶了,若说有建筑,就是一个陈旧的瞭望塔了,塔内住二三人,除了鸟兽与云彩,二三人为全部的活物。要说夜宿神农顶的想法,来源于十堰摄影家银道禄,他是我的武大校友,多年来自费在神农架拍摄,他与我一样,也是个酷爱神农架的外地人。他说到瞭望塔夜宿的强烈印象,就是夜半山风在窗缝中发出的恐怖声音,完全如鬼哭狼嗥。身置山野,加上树涛的荒吼,这风卡在四周窗子间的巨大响声会折磨得你彻夜不寐。那么,我就去吧,对于这样的刺激我也是挺有兴趣的。

时值八月底,穿着夹衣上山的我,感谢瞭望塔的主人王少清给我添了件棉大衣。王少清是瞭望塔的第三任守望者,主要任务是观察火情,保护植被,防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挖滥采。王少清待人热情诚恳,穿一套不知哪个部门的制服。他老婆回秭归安排女儿读书的事去了,在塔里还有一个新近来的赵姓女孩,是负责风景垭卫生的。巧就巧在,那一天与号称“中国第五野人迷”的黎国华不期而遇,也是老天爷的安排,我正想采访他呢。黎常年奔波于大山之中,摄影,抓野人,我以为他应该是一副很雄壮很精明的样子,但他给人的感觉有些笨拙迟缓,也许是长期一个人在山野,人变得孤僻和缺乏激情了。但后来当我看他在山路上取景拍摄时,却行动快捷,看来人都有假象,他谈起山中经历,也证明他是一个极有山中生存经验,且能应付野兽与恶人的人。他的装备极多,一个大背包,三角架,两个相机,脚穿着松软廉价的塑料鞋,腰里吊一把短刀,包里有帐篷、睡袋、照明灯、水果、压缩饼干、各种维生素丸子,应有尽有。而且他这身装束全是由外国人给武装起来的。他给我说,腰的那把刀是羚羊角的柄,老外送的,包里还有一把美国猎刀,是美国前世界动物学会秘书长约翰·理查德·格林威尔送的。三角架重量很轻,便于野外携带,东京大学灵长类教授河田一雄送的。旅行包,是日本影星山浦洋一送的;他来神农架拍了个关于野人的片子。睡袋、帐缝、相机,是日本富士电视台并木名典导演送的,并木送给他的是一台宾德相机,挺好使。另一个送他冬天防寒服和一双加拿大高统皮靴的也是日本人,富士电视台著名制片人清木英雄。夜宿神农顶,因有黎国华而不寂寞了,他的惊人的记忆力和侃侃而谈,使我想到他一个人在野外生活时,时常咀嚼着这些美好的记忆,已把它记得滚瓜烂熟了。他的生活和生活方式是单纯的,思维也很单纯,对野人、野考、与野考有关的人事,都刻在他的脑海里,这便是他人生的全部意义,所有财产。

晚餐是腊蹄子火锅,天色已经朦胧,周遭的山冈上已无人迹,远处的山路干干净净,山因此恢复了多年以前未开放时的荒寂之态。可以设想那火炉上咕咕冒着香气的腊蹄子、土豆,还有更香的苞谷酒,还有王少清关于神农顶上的奇闻怪事,还有黎国华在山野十多年碰到的珍禽异兽以及种种遭遇,不醉也醉了。

两张旧沙发一合,便成了我们的床,能在这儿睡到很干净的被子和床单,是没有想到的。黎国华则是在沙发上套进了自己的睡袋。等一切安静下来之后,我谛听着塔内外的声响,没有,没有什么声响,没有那种风过时的鬼哭狼嗥,这一夜,一点风都没有,没有变天,也没有月亮,从窗外望去,可以看见一些星星,但亘古的寂静是我最强烈的印象,仿佛那种寂静是从天上和地心深处流传来的,是从神农顶诞生之初起就已存在了的。没有虫鸣,没有兽吼,什么都没有。许是秋天了,不是动物发情的季节,在这山上,好些动物都被过早到来的寒气给吓得噤声了。

在高低不平的沙发上,还睡得挺香,半夜醒来,下了决心出去小解,于是拿上电筒和跳刀,打开塔门,整个神农顶的夜色就冲我而来,人真的就置身于这高寒的野外了。黑魆魆的群山,寒气森然,有一丝恐惧,但更多的是新奇的体验,像我等在城市生活的庸人,无数的相同的蚂蚁般的人,简直在生命中没有任何令人炫耀的经历,顶多是吃饭睡觉出一点小名,生无息死无息罢了。可是,现在,在这千万个的某一夜里,我却远离我的家人和单位,清醒地站在这高高的山顶上,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看来人完全可以创造他生命的一些奇迹,人必须不停地行走和冒险,摆脱庸常的生活,挣出满足的假像,放弃无聊的陶醉,才可能获得真实生命的激励,重新遽然间认识到自己。

现在,我看到了天空的奇景:繁星!那些寂静的繁星,似乎呈絮状一样地悬挂在我的头顶,在星星与星星之间的那些更微小的星星,那些星团,全都能看见。怎么说呢,在天空,没有一点空白处,没有,我没见过这样的星空,在星星的拥挤中,我看见了它们为争抢位置而腾起的一股烟尘——那也是星的烟尘,是星星。有些星星特别明亮,有一颗达百瓦灯泡的亮度。它们原来存在这高山之顶的天上,而且天空是那么近,那么亲切,那么温暖,那么与我们密不可分。

其实古人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我记得李白夜宿峰顶寺时,便有“举手扪星辰”的诗句;久违的星空肯定是让我们忘记多年了,在天地之间生活的那种感觉一定在你的追名逐利的人生中是不会出现的,而无聊感是因为我们周围的人与环境极其无聊和卑琐,孤独感是因为我们周遭的人与环境极不亲切与友善,在与天地默默的交流中,人可以获得巨大的定力,甚至放弃那些弱小的感动的情节,以更加巨大而无言的胸怀活着,包容一切,赞美一切。但是,是谁廓开了你,洗净了你,厘清了你杂乱无章的几十年的念头?当然是天空与大地的那种氛围,也许是一次夜半的逃离吧,一次夜半的奇遇吧。看来,人可以在另一个地方获得他渴慕已久的东西,有时候不过是举手之劳。

神农顶之夜的一次小解一次观察就可以获得这么多感受?其实这是某一夜前前后后的沉淀给我的一点启示性文字,貌视深刻,其实是大实话。

五点多时,天就亮了,这山顶比山下亮得早,而且鸟的叫声十分集中,形成了高潮。大量的松鸦、山雀和未知名的鸟,在这周围的山林里争相聒噪着,渲染着晨光,重新欢呼一天的到来,送走星空,迎来云雾与朝暾。

早晨,当我离开瞭望塔和山顶的时候,四周的景色依然如此地平和和清寂,可是,这样的体验却是我可以永远回味和记取的,远离大众和热闹,不仅是我做人的准则,也是我写作的准则。平凡的一夜,却是不平凡的经历,可能将有更多关于高山和夜晚的遐想,出现在我以后的文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