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年前从莫斯科出关花了三个小时,心想这次会有所变化的——这次出关是在东西伯利亚首府伊尔库茨克(也就是过去属于咱中国的贝加尔湖地区)。飞机场的飞机很多,可候机楼就像咱一个县级汽车站,破破烂烂的。而且在最后一道核查和检验违禁物品的关口,一个通道,一个懒洋洋的老太婆用一只手指笨拙地敲着电脑。若是在咱国内,这样的老太太早就退休或内退了,可俄罗斯一大怪就是“干活都是老太太”。此次出关花去了两个小时。
俄罗斯人工作的效率之慢,堪称世界第一。这个民族是一个懒洋洋的民族,我不说他懒惰,就够客气了。在商店买东西,两个顾客,店主只会理一个,不会同时理第二个;到了下班的时间,再大的生意也不会做,哪怕是个体商店。这种“懒”,还与他们的脑子“—根筋”有关,办事不拐弯,卖东西不讲价。你若讲价,他会变脸色。
因为处处感到不便,比如宾馆里没开水,坐火车要自己租床单,自己套被子枕套,办什么事都得排长队,甚至很难买卡打国际长途,东道主就说不能拿咱中国的标准来套俄罗斯。俄罗斯至少落后咱们二十年,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意识只是咱们二十年前的水平。在俄罗斯,最好的心态就是认命,就是跟他们一样,划十字,排队,一声不吭。
不过,面对着这个懒洋洋的民族,心里会不时升出一股暖洋洋的感叹。比如,无论是从东西伯利亚还是到莫斯科、圣彼得堡,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并非周六、周日的时候,草地上、河边、公园里,依然是那些挤挤挨挨的躺着晒太阳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这些人将自己脱得只剩下羞处,管它上班不上班,有吃与无吃,都得亲近太阳。可有时候我想,人本来就应该这样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样子,想想中国人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拼命地工作,精神时刻处于亢奋和紧绷。人家认为生活就是享受,我们认为生活就是拼命地劳作,这种对生命的认识差得太远了。在我所见到的乡村,没有蔬菜大棚,没有精养鱼池之说,所有的河塘都是野的,人们任意垂钓。我亲眼看到在涅瓦河边,一对老夫妇钓到小鱼便会放生,鱼不养也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西伯利亚如今的菜农几乎全是中国人,因为中国农民一个人一天顶他们二十个人的工作量。他们的土地采取休耕,这块种一年,那块再种一年,而且麦子撒下去绝不会去锄草和施肥——一是无心,二是土地太肥沃,因此,这个土地过甚的国家,粮食却靠进口。既便这样,我看到他们的粮食蔬菜并不比我们贵多少。
这样的不努力,这样的不勤勉,我也看不出他们贫富差别有多大。在莫斯科或者伊尔库茨克等城市,或者苏兹达利小镇,我几乎没见到过流浪汉、乞丐、捡破烂的,垃圾箱里的瓶瓶罐罐堆成山也没人要,城市汽车多,人们穿着时尚,我们没遇到过敲诈的、小偷小摸的、车匪路霸之类。前两年去时还听说警察挺黑,但现在好多了,那么多车与路,绝少见到交警,见到了也是没见罚款的和蔼的交警。
答案是后来才出来的:原来,这个还未加入世贸组织的、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国家,把我们改掉的牢牢保住了。比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公费医疗。孩子读书绝对不要一分钱,如高考考上国家认可的大学,还是免费;看病是绝对不要钱的,每一个俄罗斯人都享有这两项福利。还远不止此,俄罗斯男女人口比例失调,男与女1:4,于是鼓励生小孩。生第三个孩子国家补助2.5万美金,相当于20万元人民币,对一个既不愁学费也不愁医疗费的孩子,这钱够他生活到18岁了,生第四个孩子就奖一套房子。
如果是这样,我也不必为生活每天奔波了,我也不怕因孩子上大学而忧愁,也不怕因疾病而返贫。人们的心态极其宁静,甚至是安适,惟一忧愁的是女人找不到老公。
不过,这种情况终究是要被打破的。因为就在回国的第二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新的统计,莫斯科成为了世界上消费最贵的城市,而且房价飞涨。虽然莫斯科人的月收入可达一万美金,但生活还是相对拮据的。
在俄罗斯,我虽然对他们的办事效率愤怒,但我还是由衷喜爱他们的生活态度。在东正教堂的钟声下面,昏昏欲睡而充满了教养的俄罗斯人,享受阳光的俄罗斯人,说不定正是我们肉体和精神的某种期盼和归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