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应松文集:天下最美神农架
8149900000074

第74章 苏兹达利的歌声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世界闻名,可此宫从何而来,就不是世人都知道的了。在离莫斯科约两百公里,距弗拉基米尔仅30公里的苏兹达利镇,有个小克里姆林宫,莫斯科的那个克里姆林宫即是从此而来。

苏兹达利是最能称之为小镇的地方,人口不到一万人,简直就是乡村。可是,它却是一个充满了古老魅力的地方。在最具有俄罗斯特色的、一连串的“金环”上,苏兹达利虽小,却总是排在最前。原因呢,不仅仅是它建城早(12世纪),这里密布的33座教堂、5座修道院、17座礼拜堂占尽了风光。斯帕索一叶夫菲米男修道院的漫长红墙、波克罗夫大修道院的白墙、白墙内白色的教堂、里兹波洛任修道院红白相间的光顶及它的圣门……在我们走近这个小镇之后,才切实感到它的沧桑、端庄和深厚。

游人并不多,小镇显出少有的安静,有些人家的门口,用轮胎和几块石头围成的小土堆,就可以栽上鲜花,而每一个窗户里,都可以看到放着几盆绿色的植物和花卉。街道有些古旧,间或还有高头大马的铜车马及穿着古代服饰的赶车人经过,坐这种车的人不多,但也增添了不少情调。镇中心有一个广场,叫交易广场,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广场中央有一座白色的立方形教堂,叫复活大教堂,建于17世纪,只有两个窗户,没有任何饰物,倒也与这个古镇,这个长满荒草的广场很协调。广场上是一些在烈日下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跟所有俄罗斯旅游景点的小摊一样,卖的主要是套娃和桦皮制品,无甚新意。倒是在台阶上的一溜商店很特别,这些房子有一条弧形顶长廊相通,门就是居家的大门,可进去后各种商品都有,一家挨着一家,这一栋房子估计也有些年头了,成为了市民购物的真正中心。

小镇最有名也最明亮的地方当然是小克里姆宫了,它又叫耶稣诞生教堂。进入教堂的大门,左手处有两扇折下来当文物展览的大门,就是金门(铜质镀金),门的神奇处在于它雕刻了许许多多的宗教人物,听介绍才知是《圣经》中“新约”的许多内容。但教堂内部正在检修,到处是脚手架,主要是重新修复墙壁和穹隆顶的画。这些油画多为13世纪的珍品,也有不少17世纪纯俄罗斯风格的圣像画。在最里面的圣像画第三排,靠门右边的第二幅油画,画的就是耶稣诞生——这也是教堂名称的来历。

小克里姆林宫旁有一个不起眼的钟楼,却是16世纪所建,钟上的数字是古斯拉夫语言中的数字,一分钟有小钟敲响一次,一刻钟大钟敲响一次,一小时敲响不同的次数。

走出教堂,绕过土堆环墙,可以看到俄罗斯乡村极为美丽的景色,许多风格别致的小木屋和乡村教堂、静静流淌的河流、沼泽地、沼泽地上成群的水鸟、修道院建筑群,加上澄明干净的蓝天白云,还有割草的红色拖拉机、吃草的牛,组成了小镇的风情画。

说到修道院,我上面提到的两座修道院斯帕索一叶夫菲米修道院和波克洛夫大修道院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美丽的地方的确适合一些人在此修道。而这两个修道院里风格各异的大教堂,也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众多的修道院成为了苏兹达利的历史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修道院和修道士们的活动,俄罗斯广大土地上稀稀落落的人群就无法聚集,就不能形成城镇,也不能对某地区进行经济开发。因此,修道院实际上是一个地区的核心部分,在俄罗斯全民奉信东正教的环境中,人们特别是农民和商人,都是惟修道院和教堂马首是瞻的。这也是俄罗斯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

在镇郊的木制建筑和农民习俗露天博物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去处,里面的两座大教堂竟全部是用木头修建的,都是18世纪的建筑。教堂没有一颗钉子,有点像中国的榫卯结构,但是显得粗糙。那洋葱头屋顶是鳞片状的木头,算得是世界奇观了。

博物馆的草地上,有两栋木楼是按农村中农和富农的房子格局所建的——这些木屋是从不同农村原样拆来再复原,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农民住家的一般情况,以及所有生产生活使用的农具、器物。楼下一般是放农具和家畜生活的地方,楼上住家。窗户较小,厨房就是个烤面包的火炉。在冬季,一家人住在一起。男主人睡床,女主人只能睡在床前的木板上,很窄,翻个身可能会掉下来。可怜的俄罗斯妇女!小孩睡在阁楼上,老人则睡在紧靠火炉的地方,那儿暖和。在楼上的另一边,则是没有暖气的贮藏室,存放衣物和粮食的;夏天可以在那里边生活。博物馆里有两大巨大的风车,是用来磨面的,也是18世纪之物,有点像咱们中国的水车。在当时,苏兹达利有40个这样的风车磨面坊。

从风车磨面坊出来,忽然听到了一阵美妙的歌声和琴声,被它们吸引,走过去,是一对夫妻,比较年轻,穿着传统的俄罗斯服装,比如男的穿草鞋,女的披头巾;男的弹琴,女的唱歌。那琴十分简单,用一块桦木挖个坑,上面牵有10来根琴弦,双手弹拨,声音不大却悦耳,女的嗓音清澈、宁静,两人配合默契,听他们唱歌的,往盒子里丢10元、20元卢布,而他们还有自己刻录的CD,上面有他们的照片。这是两个乡村歌手,歌我们虽然不懂,但可以听到是来自乡间的传统民歌。这一对年轻夫妻,却已经有了4个小孩,大约以每天在这里安安静静地演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与我们所见到的卖艺人均不同,没有声嘶力竭和卖弄,没有喧哗,坐在一根圆木上,一动不动地唱着,弹着。他们的歌声的确吸引了所有人。后来,虽然一盒自制的CD250卢布,相当于我们80多元人民币,但我、方方、刘震云等还是各买了一盒。这对乡村歌手是我们游历了俄罗斯数个小镇后,碰到的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歌声和琴声无衣无缝地和谐着,打动了我们。在我们的要求下,他们像明星一样签了名;先是女的签,男的未签,那一表人材的小伙子有些腼腆,后来还是签了他的名。但我们不认识这些俄文字母,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回到家,我把CD放进电脑里,静静地听着,品味着,也未找人翻译它们的歌名和歌词,或者说不懂也没有关系。在这种像圣曲一样的旋律里,我再一次看到了俄罗斯的小木屋、广大的森林、河流和野花,以及太阳下耀眼的教堂顶。我听懂了乡村歌手那朴素、深情的对生活和大地的感情,也使我再一次对苏兹达利满怀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