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文化:探索与回顾
8156700000047

第47章 附录(2)

5月2日,总部设在伦敦的《穆斯林》杂志记者专程来爱资哈尔大学采访中国留学生,笔者和杨志波同志会见了他们,并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穆斯林的情况。后该刊物发表了一个长篇报道《中国穆斯林青年首次到爱大学习〈古兰经〉》。

6月18日,苏丹电台到我们宿舍采访中国留学生,了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穆斯林的分布、生活,以及在“莱麦丹”月中国穆斯林如何度过等情况。笔者和杨志波同志主谈,其他同学(阿迪力、吐尔逊、马艾冬)作了补充。

6月27日,开罗电视台在外国留学生俱乐部采访中国留学生,笔者和杨志波、吐尔逊、马艾冬参加了节目录制。

6月28日,《埃及共和国报》记者前来采访,了解中国穆斯林过斋月的情况,笔者和杨志波同志接受了采访并拍了照。

7月1日,外国留学生俱乐部举行开斋节招待会,邀请了笔者和其他4名中国留学生。此次招待会邀请其他国家的人数并不多,中国学生的比例较大,这也说明了他们很重视中国学生。

12月20日,赵紫阳同志应埃及穆巴拉克总统邀请前往埃及访问。穆巴拉克总统、毛希丁总理和各部部长到机场欢迎,中国驻埃使馆代办、参赞及其他外交官也到机场欢迎。笔者作为两名中国留学生代表之一(另一名是开罗大学的)亦被安排到机场迎接。

12月22日,赵紫阳同志在中国驻埃及使馆分别会见了使馆工作人员、中国在埃及的专家学者和全体留学生。

12月24日,赵紫阳同志离开埃及前往阿尔及利亚访问,笔者去机场参加送行活动。

1983年

2月16日,爱资哈尔大学留学生城组织外国留学生赴埃及伊斯兰著名圣地法约姆旅游。法约姆位于开罗西南部100多公里处。据传,法约姆是先知优素福住过一千夜的地方,“艾勒法约姆”是阿拉伯语“一千”的音译,故得此名。到此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5月29日,爱资哈尔大学成立一千年前夕,笔者和杨志波同志应约为《光明日报》撰文,介绍爱资哈尔大学的情况。湖南教育出版社看到该稿后委托光明日报社给我们转来了一封约稿信,信中说道,爱资哈尔大学是古老的大学,闻名于世,他们的《世界著名学府志》拟将该校列入选题之中,约请我俩写稿,字数8万~10万,需图文并茂。经过商量,我俩认为虽有些困难,但不失为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且爱资哈尔大学地处金字塔的故乡——尼罗河畔,有千年历史,被誉为“伊斯兰学术文化之灯塔”,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写此书有着深远的意义,也是学习语言的好机会,于是我们给湖南教育出版社复函表示接受此任务。

诚然,书稿写成了是一大贡献,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千年伊斯兰学府,但难度颇大。首先要经过学校最高领导批准后才可书写,书稿写成后还要经过学校审查等等。后来我们是在爱资哈尔大学公共关系处的一位友好人士的陪同下,走访了许多教授和负责人,尤其是被批准走访了禁止外人进入的女子学院各个系考察讲课状况和宿舍、餐厅、体育场等,并作了拍摄。经走访,我们将正式出版的文字资料作为可靠资料,并谨慎参考了走访的有关教授口述的资料。因为有千年历史的爱资哈尔大学,任何人在讲述时都很难保证其毫无谬误。我们边学习边收集资料,用了一年多时间才算初步完成资料收集工作,并开始写书。初稿在埃及写成,回国后又作了一些修改、润色工作后才交给湖南教育出版社。此书于1988年1月正式出版。

9月29日,中国驻埃及使馆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4周年举行招待会,丁国钰大使请来了各国使节和埃及政要及社会名流,中国留学生有3人参加,爱资哈尔大学方面由笔者代表出席。

10月19日,笔者旁听了一场爱资哈尔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主席是爱资哈尔大学副校长胡来亚法博士和两位文学院教授。答辩人是苏丹学生希尔。前来参观学习的有近百人。答辩持续了3个小时,最后由答辩委员会委员们秘密商讨后宣布通过,会场一片欢腾。

11月4日,埃及驻华使馆原文化专员埃特尔先生——我们留学生的老朋友(现在埃及外交部亚洲司工作)在解放俱乐部举行宴会,邀请了爱资哈尔大学中国留学生和中国驻埃使馆文化处参赞赵冀平夫妇、专员罗国章。另有一位埃及外交部亚洲司官员和一位埃及驻朝鲜使馆商务参赞作陪。

11月26日,中国留学生同开罗留学生俱乐部组织的旅游团一起赴西奈半岛上的圣卡特灵旅游。这是一个犹太教圣地,也是伊斯兰教圣迹之一。《古兰经》第95章第2节中提到的“以西奈山盟誓”,这座西奈山就是图尔山,是西奈半岛上最高的山,海拔2640米。据传,摩萨圣人从埃及来到此地,并在此生活过40年,他在图尔山顶峰听到过真主的声音,同真主多次对话。我们从住地走了两个多小时爬了3750个台阶才到达山顶。这是一次极有意义的、毕生难忘的旅游,也是我们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1984年

9月21日,笔者和杨志波同志结束了在爱资哈尔大学的进修学习,离开埃及首都开罗返回祖国。离开开罗前,中国驻埃及使馆文化处按惯例为我们写了鉴定书。

赴埃及爱资哈尔大学进修是笔者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两年多来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中国穆斯林留学生在埃及以及伊斯兰世界留下了极好的影响。

回国后,休息了几天,我们仍回到中国伊协国际部上班,笔者继续担任国际部副主任。

10月23日~11月5日,由摩洛哥宗教基金部秘书长穆罕默德·穆拉比特率领的摩洛哥宗教基金部代表团一行4人应中国伊协邀请访华。笔者全程陪同,先后访问了北京、上海、天津和苏州等地。

12月14日,苏丹总统尼迈里访问中国伊协并参观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中国伊协主任张杰、副主任沈遐熙出面接待,笔者和其他相关领导人参加了接待。

1985年

5月20日~31日,伊斯兰世界联盟亚洲协调会秘书长穆·阿·吉玛应邀来华访问,由中国伊协副主任艾买提·瓦吉地陪同,笔者做了一些联络和在北京的陪同工作。

5月22日~6月2日,埃及迪格哈亚省宗教局局长哈米德·哈菲兹·阿卜杜·阿里艾思和埃及爱资哈尔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诵经师)阿卜杜·加尼·沙孜利应邀访华并诵经,由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教师杨连恺陪同,笔者做了一些联络和在北京时的陪同工作。

7月8日—15日,中国伊协委员、甘肃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马汝麟和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教务长马守清应邀出席在阿尔及利亚召开的“第十九届伊斯兰思想讨论会”。行前,笔者做了一些组织联络等工作。

8月14日~9月26日,以甘肃省回族知名人士马祖灵为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木沙也夫、韩有文为副团长,笔者为秘书长的中国穆斯林朝觐团一行25人应沙特伊斯兰世界联盟的邀请前往圣地麦加朝觐。朝觐后,其他人员直接回国,而由团长马祖灵,副团长木沙也夫,以及新疆欧拜杜拉大毛拉、上海外国语学院教师马智雄和笔者等5人组成的访问团对巴基斯坦和卡塔尔进行了友好访问。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齐亚·哈克总统亲自会见并设家宴款待了全团。访问卡塔尔期间,卡塔尔宗教部部长和副部长会见并宴请。

11月22日~29日,以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扎希亚为团长的香港穆斯林代表团一行7人来中国内地观光访问。由中国伊协办公室主任林裕森陪同,笔者作了一些组织联络工作并参加了在北京期间的活动。

12月27日,中国伊协主任张杰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邀请,就前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两周年发表了广播讲话。笔者参与了此项准备工作。

1986年

2月19日~3月4日,伊斯兰发展银行工程师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阿里·阿瓦德应邀访问中国,就伊斯兰发展银行资助中国几个伊斯兰教经学院考察访问了北京市,宁夏的银川市、同心县,新疆的乌鲁木齐市,由笔者全程陪同并担任翻译。

6月5日,为响应全国政协六届会议全体宗教界委员会发出的于当年6月举行和平祈祷仪式的号召,中国伊协除向全国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发出举行和平祈祷的通知外,并于次日,组织中国伊协全体工作人员和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师生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礼拜殿举行了和平祈祷仪式。笔者参与了此项活动。

8月16日,中国伊协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邀请了我国部分高层领导、伊斯兰国家驻华使节、中国专家局穆斯林专家,以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中国伊协在京委员等。笔者参与了此项工作。(中国伊协在每年的古尔邦节均举办这样的招待会,笔者因系负责外事工作,每年均参与此项活动。)

10月7日~18日,总部设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的世界穆斯林大会派遣以马鲁夫·达瓦利比主席为团长的一行9人代表团应邀访华,中国伊协马贤副主任陪同。笔者做了一些联络工作并参与了在北京时的活动。

1987年

1月21日~26日,以中国伊协副主任沈遐熙为团长的中国伊协代表团一行5人应香港信托基金总会和中华回教博爱社的邀请访问香港。代表团成员有:牛街礼拜寺王连仲阿訇,北京东四清真寺陈广元阿訇,笔者以中国伊协国际部副主任身份参加此团,同时参加的还有翻译王松。这是中国穆斯林代表团首次访问香港,可谓破冰之旅。

12月4日~8日,伊斯兰世界联盟在中国伊协的支持帮助下在北京召开“伊斯兰宣教讨论会”,邀请了一些中外学者参加并发表论文。由伊盟秘书长纳绥夫主持,中国伊协名誉会长包尔汉·沙希迪和伊协其他领导人、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黑伯理和一些伊斯兰国家驻华使节出席了开幕式(国家宗教局局长任务之出席了闭幕式),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学生和在首都学习阿拉伯语的师生列席了会议。笔者参与了全过程的安排、联络接待等工作。

1988年

2月1日~9日,以中国伊协副会长安士伟大阿訇为团长、甘肃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马学海为副团长的中国穆斯林代表团一行5人应邀访问了伊朗并出席伊朗伊斯兰革命9周年庆祝活动。代表团其他成员有: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何兆国、新疆吐鲁番清真寺阿訇阿布杜·热依木·尼牙孜·卡里、笔者作为中国伊协国际部副主任负责全团的组织联络和安排等工作。访问期间该团受到了特别热情友好的接待,被对方称为“高级代表团”。

3月以中国伊协副会长艾买提·瓦吉提为团长、青海省宗教局副局长马生禄为副团长、甘肃临夏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进禄为秘书长的中国伊协朝觐团14人应伊盟邀请前往圣地麦加朝觐。笔者为该团做了一些组织、联络及培训等工作。

4月4日~15日,以中国伊协副会长张秉铎为团长的中国伊协代表团一行5人应邀访问巴基斯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阿卜列孜·沙比尔、中国伊协国际部秘书马立克、翻译王以成、笔者以中国伊协国际部副主任身份参与并负责此团的组织联络工作。齐亚哈克总统会见该团并设家宴款待。

1989年

6月15日~27日,由中国伊协包租的中国民航六架次飞机分别运送中国穆斯林900名朝觐者直飞沙特吉达机场。中国伊协派出以国际部副主任马善义为团长的4人工作团随机前往。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派包机朝觐,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与杨志波同志在安排包机方面多次与国航代表傅文华等交涉,促成了包机成行,也为今后每年中国朝觐者租用包机打下了基础。

9月21日~9月30日,伊朗伊斯兰宣教组织主席阿亚图拉·贾纳提为团长的伊朗伊斯兰代表团一行6人应邀访华。该团由中国伊协副会长马贤陪同,笔者以国际部副主任的身份参与接待并在一些场合担任翻译,全程陪同该团在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1990年

2月23日~27日,国务院宗教局副局长宛耀宾,中国伊协会长沈遐熙和笔者(中国伊协国际部副主任)应邀前往埃及开罗出席了伊斯兰事务最高理事会第三届大会,笔者担任了全过程的联络和翻译工作。宛耀宾在大会上发表了讲话。

6月11日~7月13日,中国伊协派出以笔者为团长、杨志波为秘书长的13人朝觐工作总团,为当年的全体中国朝觐者服务。其间笔者以团长身份受到了沙特国王的会见和宴请。

11月1日下午,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驻华使节来中国伊协通报海湾地区危机。中国伊协沈遐熙会长,艾买提·瓦吉提、马贤副会长出面接待,笔者参加。

1991年

5月,笔者为《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撰写部分条目。

12月,以国务院宗教局副局长宛耀宾为团长的中国穆斯林副朝团一行14人赴圣地麦加副朝并访问沙特、阿联酋等国,杨志波同志担任翻译,笔者负责全团的联络工作。

1992年

5月,笔者应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之约为《世界宗教总览》一书写稿,笔者编写了20余个伊斯兰国家概况,该书于1993年正式出版。

9月10日,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应邀访华,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中国伊斯兰教界人士。参加会见的有中国伊协会长沈遐熙,副会长安士伟大阿訇、马贤,以及伊协有关工作人员、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应届毕业生,笔者也参加了会见。

12月30日,中国伊协首次应邀派出5名阿訇前往埃及开罗参加在爱资哈尔大学举办的国际伊玛目进修班,行前笔者参与了一些组织联络和培训工作。

1993年

2月3日,应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邀请,笔者到机场给飞行员、服务员及工作人员介绍一年一度中国穆斯林朝觐的情况,以及世界各国前往圣地麦加朝觐的情况,并就其工作人员所提出的许多伊斯兰教方面的问题,当场给予解答。

7月9日,中国国际旅行社举办了数百人参加的旅游培训班,笔者应邀前往讲课。根据要求,笔者讲了以下内容: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及其分布情况;伊斯兰教知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对来华旅游的穆斯林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等。

4月23日,笔者担任中国朝觐工作团总团团长赴圣地麦加为中国穆斯林朝觐者服务,其间,全团受到了沙特国王的集体会见并参加了宴会,全团还在米那宫参加了向国王贺节的仪式。全团于6月26日返回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