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伊斯兰文化新论
8156900000023

第23章 经济文化(4)

根据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没有利息银行就无法汇集到资金,企业也得不到投资的贷款,这样融资活动便会消失,资金无法流通,整个经济活动便会瘫痪。为解决这个问题,穆斯林学者、政府、企业家和银行家,进行了新的大胆的尝试。伊斯兰银行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

伊斯兰银行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是在巴基斯坦,很快传遍中东地区,1963年埃及出现了第一家无息银行。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著名的阿联酋迪拜伊斯兰银行、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开发银行、科威特的金融社、埃及和丹麦的费萨尔伊斯兰银行等一批拥有可观资金的伊斯兰银行,现在几乎所有伊斯兰国家都建立了某种形式的伊斯兰银行。此外,在一些欧美国家也出现了一些伊斯兰金融机构或办事处。

伊斯兰金融制度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1.盈亏分摊制(穆达拉巴制)。这种制度提倡银行与顾客(储户)结为伙伴关系。双方共同分担经营的盈亏。顾客在银行存款时,便根据其资金数额和存款条件与银行达成盈亏分摊协议,他获得收成的多少取决于银行经营的好坏,甚至有时还可能出现负数。也就是说,银行经营的利润由两家分享,经营时出现的亏损部分也由两家分担。同时,银行向外发放贷款时也实行盈亏分摊,银行贷款的收益也直接与借款人用该笔款项的经营状况相联系。

学者们认为,通常采取这种方式存款得到的收入会高于传统商业银行利息。当通货膨胀率突然上升时,存款人可以得到较好的补偿机会,而且银行方面也减少了破产的危险。

2.穆拉巴哈制。即银行在资助贸易时,从标高价格中获取收入。例如:一次,顾客需要向银行出资为他买下他所需要的东西,以后顾客或是按期限一次性向银行偿还债款,或是分期向银行付款,或是双方达成租贷协议,无论哪一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顾客付给银行的钱都要高于原先物品的价格,这其中的差额就是银行的收益。

3.手续费制。许多伊斯兰银行在禁止利息的同时,允许在贷款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手续费是对银行职员在经办贷款业务中花费的劳动的报酬。手续费是固定的,对借款人来说,就不会发生因利率变化而手续费上升的情况。

除此之外,各地的伊斯兰银行还实行一些其他的做法,目的都是为了既不违反伊斯兰原则又可以吸纳存款,增加银行收入。但这一切都是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其中有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一些做法也遇到困难和挫折。

总之,伊斯兰银行制度尽管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面还很不完善,但比没有银行是一大进步。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穆斯林群众要求平等、自由,反对剥削压迫的愿望。也反映了属于第三世界的伊斯兰国家希望在国际社会中获得经济上、金融上的独立自主,加强相互间的平等合作,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需求。在实践中,伊斯兰银行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一些伊斯兰国家的金融自主能力,促进了民族金融业的成长,并通过盈亏分担、无息贷款等融资形式,使石油资金向整个伊斯兰世界流动,对发展经济,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在改变旧的金融体制,建立新的金融体制方面,伊斯兰银行运动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性的尝试。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情况在变化,伊斯兰金融体制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改革,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二、伊斯兰经济文化的现代价值

综上所述,伊斯兰经济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过去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今天,世界各国人民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重大课题。每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国情各异,很难有一种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从客观上来讲,伊斯兰经济文化仍有一些现代价值,可资借鉴。

首先,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各国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所面临的一个根本任务。因为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最近20年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由1974年的29个增至1994年的48个,增加了近一倍。其中非洲33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13个,加勒比地区2个。发展中国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增加了40%,约占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的1/3。按照联合国绝对贫困线为年人均收入380美元,每天人均1美元的标准计算,目前发展中国家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人数为13亿,且以每年2500万人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分钟增加47人。他们中大多营养不良,没有受过教育,享受不到基本的医疗服务。贫困是无声的危机,是暴力犯罪和社会失序的主要原因。它不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也是当前世界冲突、不稳定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因而缓解与消除贫困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大多数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及各国政府的主要目标。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制订了许多措施,来促进发展,消除贫困。特别是1995年3月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通过了《哥本哈根宣言和行动纲领》。会议确定1996年为国际贫困消除年,号召所有国际组织,所有国家采取行动,消除贫困。而伊斯兰经济文化中,强调经营现实,发展生产,主张诚实劳动,勤劳致富,反对好逸恶劳,依赖他人的价值观,可以诱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持社会财富总量的持续增长,有助于消除贫困,改善生活。

第二,目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仍属于农业国,工商业发展滞后,国民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而伊斯兰经济文化中关于农、牧、工、商诸业并举的产业观,有助于改变比较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的基本发展趋势。但是传统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比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重义轻利”、“重农抑商”、“无商不奸”的观念,这种观念使“道德与经济二元论”的思维方式成为不少人自觉不自觉的思维定势,把义与利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认为“非此即彼,此消彼长,不能两全”。这种旧观念至今还困扰着不少人的思想,成为发展市场,搞活经济的一大思想障碍。而伊斯兰经济文化中义与利统一,鼓励经商,主张流通的价值观可以增强人们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从而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四,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的特征是自由、竞争、开放、效率、平等、有序、公平,关键是有序、公平。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不情愿地发现,有些人对市场经济不是恶意利用,就是善意误解,认为市场经济,就应该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择手段。不少人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视金钱如粪土发展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金钱的作用被无限夸大,社会的公正和市场的有序受到严重威胁,为了金钱,贪污、受贿、偷盗、诈骗姑且不论,有人甚至制造假药,致人死亡,以同胞的生命获取钱财。这是一种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本身也许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有刺激而没有约束,货币拜物教如狂潮涌来,而平等竞争和市场秩序,有效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尚未形成,于是欺诈与腐化难免盛行,公正与德行难免受损,公共利益难免受到侵害。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经济文化中关于公平交易,反对投机,合理竞争,反对垄断,诚实经商,反对欺诈的主张,作为一种商业道德和商业规范,恰似另一只“真正看不见的臂膀”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从而对建立法制经济起到一种辅助作用。

第五,共同富裕是人们的一个古老的愿望,但是共同富裕不是指同步富裕而是指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这里就牵涉到经济公平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公平不是指平均主义,而是指:承认个人以及由个人结合而成的行为主体的能力(包括智商、适应性、生产率等)的差别,承认行为后果的差别及其在收入分配上的相应体现;力图给各行为主体提供一个相同的起点,尽量为行为主体创造一个平等待遇的环境。总之,经济公平的含义,关键是指“起点相同,少劳少得,多劳多得,促使起点相同,承认并维护结果不同”,以区别于过去的“不劳亦得,人道救济,差距拉平”的经济公平概念。伊斯兰的经济公平观也体现了这一点。它主张应按人们贡献大少,能力强弱来分配财富,承认人的天赋智商和能力的差别,以及由此带来的财富收入的差别,不搞绝对平均,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截然不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强化效率意识,增强进取精神,推动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经济公平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在强调根据人们的贡献来分配财富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其他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应得到起码保证。人们的贡献大小有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和态度。有时是社会分工造成的,总要有人从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大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税收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调节过分悬殊的收入是必要的。在这方面,伊斯兰经济文化中也有反对贫富过分悬殊,遏制个人财富无限膨胀的经济伦理原则,这对于形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缩小社会差别,缓解社会矛盾,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积极的影响。

第六,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生产出的产品还不够丰富,这就必然要求国民的消费水平与这种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超前消费和消费早熟,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有些地区有些人的红白消费、赌博消费、享乐消费已经出现了严重后果),而过低的消费水平又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出现市场疲软,生产萎缩的现象。伊斯兰经济文化中关于适度消费的原则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符合我国的国情,既能刺激生产,又能满足消费,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