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虎之书
8158700000008

第8章 说文解虎(3)

这幅画绘在莫高窟第254窟南壁,是佛教壁画中表现最多的题材之一,也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此画中间最大的场面是"饲虎",为全画的主体,突出描绘萨锤那被咬食的身躯和张牙舞爪的饿虎正在啖食人肉,用细节来深化悲剧主题。然后沿一条旋形结构线依次画萨锤那刺颈、投崖、饲虎,兄长收骨、报信,父王母后痛哭、建塔等场面。全图结构严谨,穿插合理,浑然一体,笼罩着强烈的悲剧气氛。

9.扼虎救父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道德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中第二十个故事讲的是晋朝杨香14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正所谓"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10.女人是老虎

著名歌手李娜有首歌叫《女人是老虎》,石顺义的歌词可谓深入人心: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老和尚有交代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走过了一村又一寨

小和尚暗思揣

为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

老和尚悄悄告徒弟

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厉害

小和尚吓得赶紧跑

师傅呀!呀呀呀呀!坏!坏!坏!

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心里来

这首歌讲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寺院里的老和尚对小和尚的一贯教育是,女人是老虎,老虎都会吃人的,所以你们下山去,见了女人,千万不要看她们,更不要接近她们,否则会被她们吃掉的。

但有机会下山去的小和尚,见了女人这只"老虎",竟然感觉到"老虎"是那么可亲可爱,被那"老虎"深深吸引了。许多见过女人这种"老虎"的小和尚因此留在山下还俗不归。

因此,老和尚轻易不许小和尚下山,以免看到"老虎"。老和尚深知,小和尚一旦下了山去,与"老虎"接触,就再也不愿意回山了。

六、 诗词中的虎

猛虎行

魏晋·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

唐·张说

虎殿成鸿业,猿岩题凤赋。既荷大君恩,还蒙小山遇。

秋吹迎弦管,凉云生竹树。共惜朱邸欢,无辞洛城暮。

猛虎词

唐·储光羲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

人肉岂不甘,所恶伤明神。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

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

蒙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

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

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

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示珦

唐·陈元光

恩衔枫陛渥,策向桂渊弘。

载笔沿儒习,持弓缵祖风。

祛灾剿猛虎,溥德翊飞龙。

日阅书开士,星言驾劝农。

勤劳思命重,戏谑逐时空。

百粤雾纷满,诸戎泽普通。

愿言加壮努,勿坐鬓霜蓬。

王子乔

唐·宋之问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

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

吸日精,长不归,遗庙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

闻谢杨儿吟猛虎词,因此有赠

唐·李白

同州隔秋浦,闻吟猛虎词。

晨朝来借问,知是谢杨儿。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与裴迪同作)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猛虎行

唐·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空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猛虎行

唐·李贺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白虎行

唐·李贺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雄豪气猛如焰烟,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

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

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

猛虎行

唐·李咸用

猛虎不怯敌,烈士无虚言。

怯敌辱其班,虚言负其恩。

爪牙欺白刃,果敢无前阵。

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

虎牙行

唐·杜甫

秋风歘吸吹南国,天地惨惨无颜色。

洞庭扬波江汉回,虎牙铜柱皆倾侧。

巫峡阴岑朔漠气,峰峦窈窕谿谷黑。

杜鹃不来猿狖寒,山鬼幽忧雪霜逼。

楚老长嗟忆炎瘴,三尺角弓两斛力。

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

渔阳突骑猎青丘,犬戎锁甲闻丹极。

八荒十年防盗贼,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

壮士行

唐·刘禹锡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茅。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堕,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题虎丘寺

唐·刘长卿

青林虎丘寺,林际翠微路。

仰见山僧来,遥从飞鸟处。

兹峰沦宝玉,千载唯丘墓。

埋剑人空传,凿山龙已去。

扪萝披翳荟,路转夕阳遽。

虎啸崖谷寒,猿鸣杉松暮。

裴回北楼上,江海穷一顾。

日映千里帆,鸦归万家树。

暂因惬所适,果得损外虑。

庭暗栖闲云,檐香滴甘露。

久迷空寂理,多为繁华故。

永欲投死生,余生岂能误。

见乐天诗

唐·元稹

通州到日日平西,江馆无人虎印泥。

忽向破檐残漏处,见君诗在柱心题。

寄题上强山精舍寺

(见王象之《舆地纪胜》)

唐·白居易

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

唯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

台城曲二首

唐·杜牧

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

王颁兵势急,鼓下坐蛮奴。

潋滟倪塘水,叉牙出骨须。

干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

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

唐·李商隐

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皇包世度。

玉壶渭水笑清潭,凿天不到牵牛处。

骐驎踏云天马狞,牛山撼碎珊瑚声。

秋娥点滴不成泪,十二玉楼无故钉。

推烟唾月抛千里,十番红桐一行死。

白杨别屋鬼迷人,空留暗记如蚕纸。

日暮向风牵短丝,血凝血散今谁是。

晋王龙骧墓

唐·吕温

虎旗龙舰顺长风,坐引全吴入掌中。

孙皓小儿何足取,便令千载笑争功。

浪淘沙令

北宋·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江城子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南宋·辛弃疾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水调歌头

南宋·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见君谏疏频上,高论挽天回。

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

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

说剑论诗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南宋·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沁园春

南宋·赵善括

虎啸风生,龙跃云飞,时不再来。试凭高望远,长淮清浅,伤今怀古,故国氛埃。壮志求伸,匈奴未灭,早以家为何谓哉。多应是,待著鞭事了,税驾方回。稼轩聊尔名斋。笑学请樊迟心未开。似南阳高卧,莘郊自乐,磻溪韬略,傅野盐梅。植杖亭前,集山楼下,五桂三槐次第栽。功名遂,向急流勇退,肯恁徘徊。

人月圆·吴门怀古

元·张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银丝,

白家池馆,吴宫花草,可似当时,

最怜人处,啼鸟夜月,犹怨西施。

失题

秋瑾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

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

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不见项羽酣呼巨鹿战,

刘秀雷震昆阳鼓,

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

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

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

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

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

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 虎的别称异名

虎除了现今所称的"虎"或"老虎"之外,从古至今,它的别称、异名更是散见在各代典籍当中。

寅客--《真诰》上说:寅是一种长有白齿的兽类,同时它也能通晓机宜,深具灵性。《海录碎事》上录有:寅客,就是指老虎。

山君--《说文解字》上说:虎,是西方的野兽,又称做"兽君",因为它是山中百兽之君,所以又有"山君"的别称。

李父--《法言》上说:在古代河南、河北一带,当地的居民都称虎为"李父"。而在江西、湖广以及安徽一带则称其为"李耳"。从函谷关以东的居民,又以"都伯"的别名相称。

掩子--《周书·帝纪》上记有:杨忠跟着周太祖来龙门(今山西、陕西两省的交界处)狩猎,碰见一只老虎,杨忠独自一人与它搏斗,左手扶住虎腰,右手拉着虎舌,太祖看了后,称赞他的勇敢,于是就用杨忠的字"掩子"来称呼老虎。

戾虫--《国策》上说:虎就是戾虫,人乃是它甘美的诱食,由于虎性的暴戾,所以用"戾虫"来称它。

大虫--《传灯录》上说:百丈问希连:"你见到大虫吗?"希连回答时以仿效出声音来示有。《唐语林》上说:唐宪宗元和年间,官员和吏人们一边饮酒一边谈论着平生的感叹,当谈到各人的喜好和惧怕时,有的人说喜好图书和下棋而害怕荒诞不实的事物,工部员外汝南周愿独说:"我爱当宣州观察使,而惧怕大虫。"大虫即指老虎。

黄斑--《隋书·五行志》上说:高启逢铁冠先生诗上提道:"铁冠先生有道者,往往人见骑黄斑。"这诗中所说的骑黄斑,就是指骑老虎。

斑子--《广异记》上说:天宝年间,四川人砍太白庙前的大树,有位老人来阻止他们,但是这些四川人不肯听从,老人一气之下就登山去叫"斑子",一会儿整群的虎跑下来吃掉了四川人。由此可知"斑子"也是老虎的异名。

虞吏--《金楼子》上说:寅日山中的人称"虞吏"也就是称呼老虎。

於菟--《左传·宣公四年》记载:起初,若敖在郑国娶妻,生了斗伯比。若敖死后,斗伯比跟着母亲来到鄙国,后来斗伯比和鄙子的女儿私通,生了子文。鄙夫人让人把子文丢在云萝泽里,有老虎给他喂奶。鄙子打猎,看到这场面,害怕而回来。鄙夫人把女儿私生子的情况告诉鄙子,鄙子收养了子文。楚国人把奶叫做"谷",把老虎叫做於菟,所以就把这个孩子叫做斗谷於菟。也有人叫"乌菟",左思在《吴都赋》上说:"乌菟的族类,都是和长有甲皮的犀牛同类。"所说的乌菟便是指老虎而言。

此外,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记载:虎又叫"神狗",皮毛浅色的虎叫"戏猫",长有角的虎叫"委虎",有长尾巴的虎叫"尤耳",身上有五彩图案的叫"驺吾",有九条尾并长有人的面孔的虎叫"开明虎",长有双翼的虎叫"穷奇虎",下腹部青色的虎叫"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