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虎之书
8158700000009

第9章 虎年赏虎(1)

艺术是最具人性意味的人类社会活动,因为它直接处理人的情感、感觉、梦幻乃至理智。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虎的艺术品的汇聚生成了虎的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从旧石器、新石器的岩画,商周的铜器,秦汉石雕,魏晋南北朝壁画,唐宋诗画至明清文人画、小说中,虎的形象被历代艺术家刻画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1987年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它伴于祖先遗骨的东西两侧,依照方位,恰与后世盛行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相吻合,堪称"中华第一虎"。

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鼎耳的外廓饰着一对虎纹,虎口相向,口中含着人头。《周易·乾卦文》也说:"云从龙,风从虎。"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龙虎相合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

汉朝时,人们就开始在除夕之夜在门上画虎以驱鬼魅,以后最正宗的门神画上,除有神荼、郁垒二神外,还绘有老虎。

可以说,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书画中的虎

在民间,挂虎画有辟邪镇宅的作用。因此,关于虎的绘画作品历来很受欢迎,虎也成为历代画家钟爱的创作题材。如今仍有很多人,尤其是农村的很多家庭喜好在正堂上挂一幅威震山谷的猛虎图。

"虎"字是象形字,其形威猛,宜于艺术表现。作为独字"虎"常被书法家书写,而且千姿百态,各有神韵。许多书法家还喜欢创作"一笔虎",而且不乏名家。那些一气呵成的"虎"字也充分表现了虎的威风、虎的霸气、虎的精神和虎的神韵。

历代画虎的名家

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虎是很重要的题材,虎的王者之风、斑斓多彩和雄姿风骨,激发了中国历代艺术大家不尽的创作灵感,许多优秀的画家以画虎成名。

张僧繇南朝梁时人,他是六朝最有影响的大画家,他的作品造诣极高,作品"思若泉涌,取姿天造",栩栩如生。他的著名画作《吴主格虎图》取材于《三国志》孙权射虎。《三国志·孙权传》:"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即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也是苏东坡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的"亲射虎,看孙郎"。张僧繇选这段斗虎故事表现年轻的吴主孙权的英武,此画今已不传。

卢楞伽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画家,是吴道子的学生,生卒年不详。自汴入蜀,为吴道子弟子。画风细致,咫尺间山水寥廓,形象精备。他的画以释道人物著称。尤擅佛像、经变,画过许多壁画,肃宗乾元初(758年)在成都大圣慈寺,曾画《行道高僧像》数堵,颜真卿题字,时称"二绝"。在长安庄严寺壁画神像,极臻微妙,为吴道子所见,惊叹说:"此子笔力,常时不及我,今乃相类,是子也,精爽尽于此矣。"朱景玄谓"本别出体,至今人所传道"。宋代赵希鹄说他曾见卢画《十六罗汉图》衣纹"真如铁线",非李公麟所能及。画迹有《献芝真人像》《释迦佛像》《罗汉像四十八图》等150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渡水僧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六尊者像册》系十八罗汉之部分,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53厘米,用笔流畅细润,现藏故宫博物院。《六尊者像册》中有降龙伏虎图。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唯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墨放逸,不专规矩。在蜀地余圣寿寺、龙兴观等作宗教壁画。宋灭后蜀(965年),石恪至都城开封,奉旨绘相国寺壁画,后授以画院之职,坚辞还乡。

《二祖调心图》是石恪重要的代表作,图中高倍的头脸手脚用淡墨勾出,身躯衣纹则以狂草的笔法用粗笔、破笔泼墨画出,再以淡墨渲染。强劲飞动和毫不经意地草草逸笔表现出高僧微妙深邃的禅境。作者以睡虎为枕的处理方法,其匠心是以虎为反衬,表现出高僧的修行深厚,法力无边。石恪把强劲飞动的笔势和潇洒奔放的泼墨结合起来,水墨淋漓,一气呵成。深的地方,浓有光彩。浅的地方,淡有韵味,达到了有笔有墨、笔墨交融的艺术境地。所作不受对象约束,十分传神。

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丰干伏于温驯如猫的老虎背上。前者突出一个"静"字,后者突出一个"酣"字。在画法上,简化了笔法,发挥水墨效果,体现了画家"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皆粗笔成之"的风格。笔意纵逸苍劲,开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对以后简笔人物画家颇有影响。此图经日本学者论证为宋末元初摹本。

郎世宁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程。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先后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乾隆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大概是受历代清帝围猎传统的影响,郎世宁画了一张猛虎图。这幅画被收在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中。画面是两棵并生松下的一只走虎。虎无惊怒状,平静地从松下走来,张口环睛,长尾拖地,是静态中的"走虎"。笔意明显受中国画影响,也杂有西洋画风。由于虎画在郎世宁的绘事中并不占重要位置,其艺术水平一般。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号双清楼主,是国民党领袖廖仲恺的革命伴侣,无产阶级革命家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妇女运动的领袖,还是一位以画虎著称的女画家。她所作山水、花卉、鸟兽笔致浑圆质朴,尤工画虎,在她笔下,猛虎长啸,意蕴生动逼真,寄寓了她啸傲风物、奋斗一生的革命情怀,曾出版有《何香凝狮虎绘画选》。

高剑父(1879年~1951年),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伦,字剑父。高剑父兄弟六人,他行四,五弟高奇峰,亦善画,与他同为岭南画派的先驱。高剑父的鹰、虎画法是采用日本的干湿渲染法。

高奇峰(1889年~1933年),名嵡,字奇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以绘鹰、虎闻名画坛,二人和陈树人被称为"岭南三杰"。

张善孖(1882年~1940年),原名正兰,单名泽,字善孖。四川省内江县人,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二哥。他善画走兽、山水、花卉,尤以画虎著称,绰号"虎痴",虎画远近闻名。

张大千(1901年~1984年),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孖的熏陶指引,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孖齐名。张大千二十多岁时,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拜别师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现在,他生前在台湾居住的"摩耶精舍"已建为"张大千纪念馆"。

张善孖、张大千《丹青联璧册》(见113页图)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共12幅:

一、黄山雪霁乙亥秋日大千。钤印:大千、张爰

二、乙亥秋七月吾家僧繇法大千张爰。钤印:大千、阿爰

三、乙亥秋日善孖张泽。钤印:善孖、泽

四、罗浮旧梦最销魂劫后梅花尚有村重与麻姑话沧海一杯春露向谁温去年十月与三心铭入罗浮数过梅花村问麻姑卖酒累得漫赋绝句甲戌十月于故都写麻姑遂书其上大千居士爰。钤印:张季、大千居士

五、乙亥秋七月虎痴。钤印:虎痴、张善孖

六、宋人写生法善孖作。钤印:张泽

七、黄山高峰大千居士张爰。钤印:大千

八、张泽。钤印:善孖

九、昔见吾宗大风先生有此本抚于网狮园中张爰。钤印:大千居士

十、成道士不知何许人,晦名隐迹唐开元未中使谒金无庙坐成真人名遽侯之有道士衣敞衣负布囊而来询其名氏曰姓成延于传舍问所习不答以骑与之至都密奏之明皇异其诧诏入馆于蓬莱院问道术及所终皆不对未几期归山及乃携布囊去人皆笑之后同撤幙见璧上有题曰蜀路西行燕师北至束凝白日升天是看黑龙饮谓其字刮洗愈明上问之亦莫知其意,不数日果狩蜀。乙亥重九小住太华峰头明星玉女祠偶读真仙通鉴写此,蜀人张大千。钤印:张季

十一、乙亥秋日大千作。钤印:大千、张季

十二、大千居士写于大风堂。钤印:大千无畘、三千大千胡爽庵(1916年~1988年),别名胡剑鸣,湖北襄阳人,擅长中国画。1935年拜画虎大师张善孖先生为师,专画动物。后又拜张大千先生为师,专画山水人物。出版有《中国画选》《虎》等。胡爽庵长期靠卖画维持生计,即使国画售价低廉时节,也画虎不移。他的虎画满纸生风,如闻啸声于耳边。新中国成立后,他与张大千师徒隔海相忆,师生通过"虎""荷"互赠,成就画坛一段佳话。

刘继卣(1918年~1983年),天津人,杰出的中国画家、新中国连环画奠基人。擅长人物、动物、花鸟等,长于工笔、白描和重彩,后多画写意,融中西画法于一炉。刘继卣先生技法精湛,依据传统而又不拘泥传统,融中西绘画于一体,自成一派。这种画风成为20世纪50年代连环画界仿效的典范。刘先生笔下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形神兼备,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主要作品有《红楼梦》《春光无限》《金丝猴》《东北虎》《三打白骨精》等。组画《武松打虎》获1956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奖、1956年莱比锡书展览会金奖、1984年瑞士西耶尔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特别荣誉奖。国画《金丝猴》《东北虎》被中国邮票公司采用为纪念邮票发行,1980年获全国最佳邮票奖。

范曾(1938年~),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先后师事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诸位名家,深得教益。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喜写意人物。范曾的历史人物画清新典雅,风骨独具。范曾和冯大中先生合作的虎画诗图并茂,富有神韵,如《二祖调心》等。

冯大中(1949年~),号伏虎草堂主人,绰号冯老虎,生于辽宁省盖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本溪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画院副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幼年随母亲描花绘草画人。15岁时拜辽东名士李笑如为师。其艺术道路主要靠自学成家,专攻画虎,兼研山水及金石、书法,攻读古今画论。他笔下的虎突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被冠以"天下第一虎"的美誉。

王敬平(1946年5月~2009年8月),号虎啸堂主,生前任宁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画坛誉为"西北虎王""华夏虎王""中国虎王"。因他以画虎闻名,人称"王老虎"。

王敬平生长在大西北,黄河的磅礴、贺兰山的雄浑不仅造了就他虎背熊腰的外形,同样也造就了他豪放不羁、豁然大气的性格。他对虎有着更透彻的理解。他说,虎虽为百兽之王,却有着君子之德,从不敛财、不聚食,总是席地披天而居,自食其力而生,胸中蕴含着天地正气。正是对虎有了这样的认识,20多年来,他走遍了全国各大城市的动物园及虎林园,坚持写生。忘情地将自己融入虎的生活、虎的情感、虎的世界。他所画的虎长啸于中国画坛,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他创作的国画《虎》入选全国国防杯书画大赛并获一等奖,连环画《拯救东北虎》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国画《双雄图》在"祖国颂"长庆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金奖,国画《虎》在首届"耀吉星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中获银奖,国画《听经图》入选全国"中国画三百家",巨幅长卷《百虎图》入选全国中国画名家百虎大展,并收入《中国画名家百虎画集》。他笔下的老虎还被国家博物馆、美术馆及多个国家收藏。

王敬平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虎痴",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虎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国画艺术研究与交流,展示虎文化和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他出资数百万元在贺兰山下创办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王敬平美术馆"和国内唯一的"虎文化艺术馆"。馆内收藏了王敬平先生的书画作品及国内外书画大师的精品200多幅。2009年8月6日,王敬平先生因车祸不幸去世。

虎字书法和"一笔虎"书家

"虎"字古今词义变化不大,都作老虎讲。但因老虎特别凶猛,故取其猛意,引申为比喻勇猛、威武之意。书家写虎多取其威猛之姿、雄霸之气。

受中国画写意手法的影响,许多书法家写"一笔虎",与其说是写,不如说是画。书家的"一笔虎"作品相当一部分是擘窠大字,以榜书形式定书,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为书写者极尽张扬之能事,故"一笔虎"便有了诸多狂野之态、江湖之气。书法史上真正的书法大家写虎的较少,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和慈禧太后都酷爱书"一笔虎"。慈禧的"一笔虎"得以传世,其霸气全在一字之中。

夫子庙里的"一笔虎"

南京夫子庙有一座精致的园林,名为"瞻园"。"瞻园"是朱元璋当年赐给忠国公徐达的府邸,太平天国时期又是东王杨秀清的王府。其布局是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设计的,设计巧妙,独具匠心,号称"金陵第一园",而镇园之宝就是名扬天下的"虎"字碑。此字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亲笔御书,后篆刻于青石之上。此碑嵌于北墙,风水上说北为财位,有聚财之效。此虎字乃一笔挥就,字是虎,形也似虎,如一猛虎端立雄视生威,虎头,虎嘴,虎身,虎背,虎尾,清晰可辨,仿佛仰天长啸。当年徐达为保性命,骗朱元璋御笔写下此字作为护身符,从此徐家连富十八代,民间皆传,摸此虎字,即可飞黄腾达。乾隆下江南途经此地,评此虎字为"天下第一虎",因为这个虎字中隐藏了四个字"富甲天下"--遮住上部见"甲",遮住下部见"天",遮两边见"下",遮虎尾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