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学会推销36计
8250100000033

第33章 第二十一计推销要有丰富的礼仪知识(1)

推销需要懂得礼节

推销员的礼节是推销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推销员不懂礼节,往往会在无形中破坏交谈的结果。客户是聪明的,他们只向值得信赖、礼节端正的推销人员购买产品或服务。讲求礼节的基本原则是:诚恳、热情、友好、谦虚。围绕这几个基本点去处理事情,就会收到预期效果,但你应当知道一些不适合访问的日子与时间。

(1)不适合访问的日子。如果客户是星期日休息,请不要在星期一前往访问。此外,任何休假日期的第二天都不适合访问,因休息日的第二天公司会议比较多,客户比平日忙,所以挑选这样的日子去访问是很不明智的,特别是上午就更忌讳了。如果那一天非去不可的话,则必须事先用电话预约,而且尽可能地安排在下午。

(2)不适合访问的时间。应避免在早上刚上班时就登门造访,在上班一个小时之后再去比较好。

吃午饭或快到吃午饭的时间也绝对不要去,特别是初次访问。如果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在午饭前30分钟到达对方公司时,那就应自己想办法在外面吃午饭了,不然的话,人家会认为“这家伙一定想捞一顿午餐”。在这种情况下,应等到下午上班时间再登门拜访。

快要下班时也不要去访问,因为这时对方会老惦记着时间,即使你去了效果也不一定好。如果到了下班时间你还在那里死缠着不走,对方一定会很反感,虽然有的人事业心很强,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讨厌你。

总之,为了进行一次成功的拜访,在进入房间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乘车去访问客户时(包括自己开车或乘计程车),要从正门进去。如果你抽烟的话,不应将烟蒂顺手扔在地上。

走进大门时,需一边从容不迫地将名片递给传达室人员,一边说明来意和想找的人。若没有见到传达室人员,眼睛也不要东张西望地四处寻找,应找附近的人说明情况和来意。

不论你是否与对方约好都不要操之过急,要稍等一下,等待期间的态度也很重要。

在进入客户(公司或商场)办公室之前要先整理一下衣着打扮:切记要从上到下认真地检查一下,不要让败笔出现在从头到脚的任何地方。

如果等的时间较长,可拿出你事先准备的报纸看,但不要看色情杂志。

其次,步入接待室的一瞬间很重要。这一路上会遇上许多员工,他们对你的第一印象将非常深刻。这时既不要卑躬屈膝也不要故作镇静地装模作样,应像平时一样用精神抖擞的目光迎接每一个人,再用清脆的声音说:“大家好!”

访问客户时经常会碰到对方不在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应向传达室值班人员说明有关情况。若对方确实无法传达的话,则在名片的空白处写上你所要传达的讯息。

在名片上留言对方不会挑剔,相反地,会觉得你办事认真,并将你这个举动作为下一次会面时的重要参考。

名片应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一般来说应放在西服上衣里面的口袋里,免得到时候慌慌张张地东摸西摸。

一个推销员推销商品的过程,也是其自我形象塑造的过程。

塑造形象的意识是整个现代推销意识的核心。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对于推销人员来说,在客户面前最重要的是要珍惜信誉、重视形象的经营思想。国内外许多推销界的权威人士提出,推销工作蕴含的另一个重要目的,除了“买我”之外,还要“爱我”,即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在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推销员树立的形象必须是真实的,公众形象要求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以及得体的言行举止为基础。

优秀的推销人员应当处处为客户利益着想,与交往各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定会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与赞美。

有一些企业犹如封闭在“象牙之塔”里,名不见经传,道路无人指点,内情无人知晓,企业的一系列推销活动如同是在漫长的黑夜中暗箱操作,好似农历每个月的月末时节,永远见不到皎洁的月色。对于这类企业的推销工作来说,当务之急是抛弃传统的小农式经营观念与工作方式,把塑造形象作为日常管理的头等大事,注意拓宽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渠道,加强与广大用户的交往协作。在塑造形象时,应当以诚实为先,实事求是。虚假编造出来的形象也许会存在于一时,但不可能长久存在。推销工作必须坚持以信为本、以诚为荣、以义为准的原则,视服务为自己的天职,视用户为企业的衣食父母,视信誉和形象为立身的“金护照”,务实苦干,一丝不苟。长此以往,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定会扎根于各界客户的心目之中。

推销人员要坚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拨开笼罩在企业形象上的乌云,一定能等到圆润皎月的到来。

得体大方的言谈举止

在完成了仪表的审视之后,就应当注意谈吐举止了。推销员要落落大方,谈吐得体。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供推销员参考,但有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推销员注意。如说话速度太快、吐字不清、语言粗俗;声音粗哑、有气无力、说话不冷不热;批评、挖苦、吹牛、撒谎;油腔滑调、沉默寡言;太随便、与客户勾肩搭背、死皮赖脸、死磨活缠;挖耳搔头、耸肩、吐舌、咬指甲、舔嘴唇、脚不住地抖动;不停地看表、皮笑肉不笑;东张西望、慌慌张张等。

和客户间的握手应当是有力的握手。记住,没有人想和一条死鱼握手。

除了衣着、谈吐、握手之外,推销人员的眼睛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直觉敏锐的客户初次与推销人员接触时往往仅看一下对方的眼睛就能判断出“这个人可信”或“要当心这小子会耍花样”,有的人甚至可以透过对方的眼神来判断他的工作能力如何。

研究指出了语调和身体语言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方面(实际上,在沟通过程中,有93%的信号是通过非语言文字来传递的)的重要性。这就是说:“行动胜于语言(或事实胜于雄辩)。”

讲话时目视对方双眼、面带微笑,会表现出自信而谦逊、热情而自然的态度,切不可拖泥带水、支支吾吾。这样会给客户留下不良印象,给人以不信任感。

下面这些都是遭人反感的不当眼神。

(1)不正面看人。不敢正面看人可分为不正视对方的脸,不断地改变视线以离开对方的视线,低着头说话,眼睛盯着天花板或墙壁等没有人的地方说话,斜着眼睛看一眼对方后立刻转移视线,直瞪瞪地看着对方,当与对方的视线相交时,即刻慌慌张张地转移视线,等等。

大家都知道,怯懦的人、害羞的人或神经过敏的人是做不成生意的。作为推销人员哪怕只有那么一点毛病也必须立刻改掉。在和家人朋友谈话时下工夫用眼睛盯着对方来进行训练,使自己能以平常心说话。

(2)贼溜溜的眼神。推销员如果有一双贼溜溜的眼神时可就麻烦了。有的推销员因职业关系访问客户时有目的地带着一副柔和的眼神,可是一旦紧张或认真起来则原形毕露,瞪着一副可怕的贼眼,反而使客户不知所措。

能否博得对方好感,眼神可以起主要的作用。言行态度不太成熟的推销员,只要眼神好,有生气,即可一优遮百丑;反之,即使能说会道,如果眼睛不发光或眼神不好,也不能博得客户的青睐,反而会落得“光会耍嘴皮子”的下场。

有人说,一笑如掷千金,就是指美丽的笑容。身为推销员,如果愿意对每一位客户坦然欢笑,你等于领取了推销大学里的第一张合格成绩单,客户的大门也正向你无所忌讳地敞开……

有时你的推销活动并不成功,也许面对的是一大堆抱怨与反驳,但作为一位推销人员,不论如何强烈地反驳对方都必须笑容满面,如果不笑就无法保持温柔的眼神。在推销员的“辞典”里,没有嘲笑的眼神、怜悯的眼神、狰狞的眼神或愤怒的眼神等字眼。

到客户那里去访问时,首先从聊天入手,然后再进入正题。身为推销人员,聊天是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聊天的过程是推销员与客户增进了解的好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

专业的推销人员还需要学会说各种方言,特别是在方言很重的地区,如果不会说方言,那他的活动范围就很有限。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话已经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博得客户的欢心,语言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缺之不可。

伯顿法则是广告界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法则,它是由一位名叫伯顿的研究人员发现的。该法则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词语的语感会突然改变人们的购买欲望。“新颖、简便、快速、环保、有益健康、不可思议”等词语都有这种效果。第二个原理是如果商品上有能让人们联想到动物、婴儿和性感的游泳装女郎的东西,就会受客户青睐。让心情舒畅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在推销过程中,你往往会碰到类似下列的情景:既想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又不想损伤他的自尊心;既想吐露内心的真情,又不好意思表达得太直白;既不想说违心之言,又不想直接顶撞对方;既想和陌生的对方搭话,又不能显得自己太轻浮或鲁莽……凡此种种说明,为了适应推销的各种不同情境,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我们还得重视口语的表达策略。

罗嗦是一个大忌。

有的人喜欢把同一件事唠叨地说个没完,本人虽想把意思表达清楚,但听的一方则早已厌烦了。好话说三遍也会令人生厌的。

作为一位现代的推销人员,说话罗嗦是会影响工作的,应该彻底地改掉这个毛病。治疗这种毛病,开始的时候需小心,哪怕讲话生硬点也没有关系,要抓住要点反复练习。

记住:不要太多废话,废话对推销人员而言会起到反作用。“出差了”、“工作太忙”或“正在开会”等等,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死缠活缠,而应该说:“好,我改日再来。”有的推销人员遇到这种情况会再三恳求说:“两分钟也行,务必要见一面。”这种做法虽然精神可佳,但却很不适当,最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得不偿失。

避讳语也是一种重要的交往用语。人们在交谈中对一些不便直说的内容习惯用某些含蓄委婉的手法来表达,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避讳语。使用恰当的避讳语是推销员有修养,言谈高雅文明的体现。对于人们过去不愉快的往事,在谈及时也应注意避讳,以免触人心境,引起不快。

专门语一般是指某一专门学科或某种专门活动所特有的专用术语,国外也有人称为“技术语言”。

有些专门语因为某些原因已被大家所熟知,因而在推销双方谈话中掺杂这些术语会使你的谈话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像排球比赛中的“时间差”、“短平快”常常用于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当然其含义也有了新的引申。在工厂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注意时间差”一语也已成了富有时代感和创新开拓精神的厂长和经理们的口头禅。

使用专门术语时,重要的是要了解对方对相应学科或专业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如果对方在相应领域与你造诣相当,那么使用一些专门语交谈会使双方都有一种心照不宣、交流畅通之感;反之,如果客户对某些专用术语一窍不通,尽管你口若悬河,对方却会如坠五里云雾,时间长了还会昏昏欲睡,造成推销的阻隔。所以,碰到这种情况,你还是应根据对方的实际水平,或者把自己的阐述方式加以调整,或者对出现的一些专门术语作一些适当的解释变通。

在涉外交往中,会说外语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要说外语。例如,在与外宾闲谈,一起旅游、吃饭时,讲外语会使交谈更为方便,沟通更加自然;当然,如果你不会说外语也不必自惭形秽,完全可以通过翻译或手势大大方方地与外宾交谈,其实他们也并没有因为不会说中文而感到不好意思。

有人会话中喜欢用一些不常用的外来语(主要是英语),尤其是一些大公司的推销人员。虽说言语丰富是一个优点,但是,如果对方听不懂的话,就会感到不知所措、难为情,甚至感到丢脸,这是非常失礼的。因此,有乱用外来语怪癖的人必须适可而止。

有的人在说话过程中相同的词会反复地使用,时间久了后,不知不觉就成为语病。生活中常见的口头语就是这样。

口头语最多的恐怕是联结词之类的“嗯”“这个”……了吧,虽然听者对带口头语的人不一定会起反感,甚至有人会觉得怪好玩的,但是一般人都会觉得罗嗦、幼稚,绝不会得到听者的赞扬。

除此之外,还有“所以”、“总而言之”、“尤其是”、“可是”、“也是”、“绝对”、“必须”、“不”、“岂有此理”等口头语,上述口头语中不管哪一种均很强硬、刺耳,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