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习改变命运全集
8251800000002

第2章 爱上学习——学习能改变你的命运(1)

想干出一番事业,想得到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想体现更深更远的人生价值……想做的想要的有很多。但是,你干事业的资本在哪里?你准备好了吗?

其实,资本就是你自己,现在开始,无论之前你是怎么样的状态,在现在,下定决心,力求上游。不浪费每一时,每一刻,让自己心甘情愿地爱上学习,加紧学习,那么你未来的收获将是充实而有用的。

学习是人生获益最大的投资

人非生而知之、生而能之,皆是学而知之、学而能之。如果爱因斯坦出生时,就把他扔给狼群,可能会成为“狼人”;如果拿破仑出生时,就把他扔给熊群,可能会成为“熊人”。可以断言,没有哪一个人的才能,不是靠学习造就的。

偶然的机遇不足恃,到手的财富不足恃,唯一可靠的保障是才能。才能从何而来?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给出了答案:非才无以为贵,非学无以广才。

面对本领恐慌,怎么办?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但在今天这知识爆炸、知识共享、即时通讯、即时查询的时代中,学习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

在古代,武林高手们常常为了一本书大打出手,争得头破血流,在今人看来很难理解。为一本书,何至于此?这恰恰说明了古代与今天的本质区别:以前是知识垄断时代,今天是知识共享时代。“当今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可获得人类所有的知识、智慧和美的遗产。这样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中是首次出现。”

假如有人问你:“林肯是哪一年死的?”如果你答不上来。但这并不能证明你不是一个人才。你可以对他说:“过一会儿告诉你”,在这一会儿当中你就可以从网上或者电子出版物上很快地查找出来。

那么新时代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对次要的东西舍不得、丢不掉、放不开,在主要方面就难有收获。尼采说:“我对有的知识永远不想知道——智慧给认识也划清了界限。”有所不知,才能有所知;有所不学,才能有所学。不仅要有所学,有所不学,还要有所深学,有所浅学。

既要因材——根据自身资质而学;又要因志——根据自身志向而学。每一个人的资质不同,志向不同,需要就相应不同,所学内容理应不同。

学习,是一项最重要的投资,一项伴随终身最划算、最有效、最安全的投资。任何一项投资都比不上这项投资。富兰克林说:“花钱求学问,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如果有谁把所有的钱都倒进了脑袋中,那就绝对没有人能把它拿走了!”古人尚且懂得学习“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尚且懂得“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我们难道还不如古人?

终身学习是一种现实状态

管理学者派瑞曼在1984年谈到:“到下世纪初,美国将有3/4的工作是创造和处理知识。知识工作者将意识到:持续不断地学习不仅是获得工作的先决条件,而且是一种主要的工作方式。”对于很多行业来说,这已经成为事实。

由于知识更新加快,知识老化趋势加剧,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像过去那样,一个从大学里出来的学生一辈子而不用再走进教室的情形已经成为历史。“活到老,学到老”已不再是少数人自勉的警句,而是一种现实状态。

要想成为终身学习者,必须强调爱上学习、快乐学习和主动学习,只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才是持久的:

每天早晨醒来,非洲草原上的雄狮就知道必须拼命奔跑——它必须比跑得最慢的斑马快才能捕捉到猎物;

每天早晨醒来,非洲草原上的斑马就知道必须拼命奔跑——它只有比跑得最慢的同伴快才能生存下来。

生物进化系统显示了一种被称为“红后效应”的现象:你必须竭力奔跑才能保住同一位置。

“红后效应”在自然界中的表现方式是:捕猎动物的速度变得更快,它的猎物则设法取得更好的伪装,然后捕猎的动物发展了更敏锐的嗅觉,猎物则开始爬树,如此循环不止。“红后效应”在人类世界同样适用。因此,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获胜,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比我们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Intel公司总裁葛洛夫也指出:今天的人类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因应这种变化,每个人和组织都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学习,更高的效率学习。

当今时代,我们都有能力取得成功,但大多数人只使用了头脑的一部分,因此个人的能力也只发挥出一小部分。我们只有学会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才能百事兴旺,而会学习将是我们终身受用的资本!

爱上学习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其中对社会生活起重大指导作用的知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需要认识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

1.知识的商品化。

知识已经不仅仅是只能告诉我们一些理论和道理的那种简单的学问了。它已经成了特殊的商品,已经有了同货币一样的支付和投资的功能,它已经成为物质的一种,而且是一种最耀眼、最抢手的物质。

2.知识的资本化。

做生意赚钱需要资本,在人们陈旧的概念中,这个资本就是金钱。但在现代社会,做生意的资本已不完全是金钱,而是又加上了知识,甚至知识变得比金钱更重要。

3.知识的生活化。

关于知识的定义,对于一般人来说,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探索世界,研究社会的问题了,而是具备什么实用知识的问题。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只把书本上的文史哲和数理化当作知识,而把一些社会的和生存的实用知识排挤在知识的门外。而现代生存的需要,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参与一些实际的生存行为——赚钱谋生。我们忽然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竟那么多,于是这些不懂的东西就成了急需了解的知识,因为它们是我们的困惑。

——知识不就是对困惑的解答吗?

有关社会的生存的知识能进入知识殿堂,这并不是我们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拔高”,而是生存的压力造成的一种崭新的知识进化的景象。我们为此而喜悦还是忧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接受。

4.知识的现代化(这里指的就是高科技化)。

在渔猎时代,人类知识主要是对猎人、弓箭、猎物和人类狩猎行为的描述。

在农业时代,人类知识主要是对农民、耕畜、土地和人类农耕行为的描述。

在工业时代,人类知识主要是对工人、机器、产品和人类工业制造行为的描述。

而在高科技现代化时代呢?人类知识主要是对知识职员、高科技设施、高科技产品和人类开发高科技行为的描述。

那么,同以往的时代一样,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我们经常遇到、经常谈到、经常讨论、经常运用的知识,都会和高科技及商品经济挂上关系。所以,我们熟悉的那种知识体系便发生了倾斜和变化,我们看到高科技和商业化的语言充斥了新的知识体系。所以,不管过去我们的文化基础如何,现在,我们都站在一条新知识的起跑线上。如果我们不重新学习,我们将成为现代社会的文盲。不要一提到文盲,我们就嘲笑那些没上过学或识字不多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应当改变这种观念,我们都应当具有知识匮乏的紧迫感。

过去掌握知识是为了摆脱体力劳动,现在掌握知识是为了更有效益地劳动;过去掌握知识是为了进行脑力劳动,今天掌握知识主要是为了生存;过去掌握知识是为了做精神贵族,今天掌握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事业更大的成功。

没有人是为贫困而学习知识的,知识是解答困惑的导师,知识是改变人生的利器。

适应知识变化的学习不是靠学校学习就可以掌握的,而是需要具备终身学习,会学习的能力才能胜任的。因此,只有那些爱学习、会学习和具备学习力的人,才能脱颖而出,成为各行业的精英。

恺撒领军出征,每每获胜必以酒肉金银犒赏三军。随行的亲兵仗着酒胆,问恺撒:“这些年来,我跟着您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同期入伍的兄弟,做官的做官,做将的做将,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是小兵一个呢?”

恺撒指着身边一头驴,说:“这些年来,这头驴也跟着我征战沙场,出生入死,历经战役无数。为什么直到现在它还是一头驴呢?”

好多人在入行几年后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忙来忙去总感觉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为什么那些原来并不出色的家伙却能春风得意?还要多久我才能扬眉吐气呢?究竟在哪里才能遇上真正的伯乐啊?恺撒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问题不是你做了多久,而是你有没有在进步!终身要学习,每日有进步——这就是对成功者的要求。

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吧,这是数字化时代给人们一个发挥创造力和提升智慧能力的机会。信息技术正在不停地改造着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改变着人类传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研究,才能不断了解、掌握广博的知识,改变自身的观念结构,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的智商、智能、智慧,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发现和抓住机遇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和实现自己。

学习创造利润

许多学者认为:年轻时,究竟懂得多少并不重要,只要懂得学习,就会获得足够的知识。

于是,企业与公司里的上班族已成为学习市场上成长最快的人群。1992年,美国企业员工中仅接受企业正式拨款学习的人数就增加了400万,平均每人每年可以享有31.5小时学习课程,因此美国企业员工的总学习时间增加到1.26亿小时,相当于25万名全日制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换句话说,大约要建好几十所和哈佛大学规模相当的新大学,才能满足企业员工的学习需要。

目前,美国已有26家知名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学习的效益也日趋明显。在摩托罗拉,每花一美元投资在学习上,就可以连续三年提高30美元的生产力。

一个人愈能储蓄就愈易致富,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财富的表现形式都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和后农业社会,财富的源泉是土地。而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财富的源泉转为劳动力。到了19世纪末,随着铁路、电话和电报等的出现,财富越来越以资本的形式出现。而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财富和资本就是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储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学校里获取的教育仅仅是一个开端,其价值主要在于训练思维并使其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一般说来,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远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的知识深刻久远。靠自己刻苦得来的知识将成为一笔完全属于自己的财富。它更为活泼生动,持久不衰,永驻心田。而这恰恰是仅靠被动接受别人的教诲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自学方式不仅需要才能,更能培养才能。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探求其他问题的答案;而这样,知识也就转化成为才能。无需设备,无需书本,无需老师,也无需按部就班地学习,自己积极的努力就是唯一的关键所在。

许多人都认为爱因斯坦很聪明,就考了他很多问题,比如:光的速度是多少?美国铁路有多长?爱因斯坦却回答说:“这些我都不知道。”看到人们惊愕的样子,他微笑着说:“这些只要翻书一查,不就全知道了吗?”正是这种获取知识的能力,仿佛是一个人在选择适当的工具以从事知识开拓,以利于今后的人生。

要记住,知识和技能才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对于这一点,犹太人体会可谓是最深刻的,因为这是由血与火锻造成的经验。

公元70年,犹太人悲惨地失去了国家,从此流落他乡,过着漂泊动荡的生活,他们深感自己是“没有祖国的人”,一切财产随时都有被夺走的危险,只有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携带的。有这样一个传说,犹太人在父亲和老师一起被海盗抓走时,如果所有的金钱只能赎回其中一个,那么他就会先把老师救出来。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箴言就是:知识是最可靠的财富。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段妙语:“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剥光。一个子儿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有一支商队经过,那我又会成为亿万富翁。”他为什么如此自信,因为他拥有知识与能力这种无尽的财富,同时他也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知识这种东西,无论你学了多少,它都将在你的脑中累积,成为你自己的东西,永远也不会消失。所以,尽可能多的拥有它吧,你的命运也就掌握到了自己手中。

有一天,福特公司里一台大型电机发生了故障,工程师维修了3个月丝毫不见起色,只得请来权威斯坦因梅茨。这位权威人士只在电机的某个部位画了一条线就使电机正常运行了。有人嫉忌妒地说斯坦因梅茨向公司要一万美元,他是勒索。于是斯坦因梅茨在付款单上写道:画一条线——一美元,知道画在哪儿——9999美元。

多么巧妙的回答!我们每个人都会画线,然而并不是都知道该画在什么地方,这正显示了知识的价值。

成功始于学习

与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母”,倒不如说“学习是成功之母”。不好好学习,失败可以成为失败之母,成功也可以成为失败之母。只有学习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永恒的成功之母。

独裁者问雇佣军中的少校:“说出你最喜欢的武器,我都能给你弄来。”

少校回答:“才智!”

的确,“才智”是所有武器中最厉害的武器,但“才智”是买不到的,要获得“才智”,唯有通过学习。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别人比你更有能力、更成功,只是因为别人比你更爱学习,更会学习。

我国台湾地区,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家陈茂榜,他的讲演经常折服所有的听众。尤其是他记数字的本事超人一等,举凡世界各国的面积、人口、国民所得贸易额等,他都如数家珍。

事实上,陈茂榜的学历只有小学毕业,但他却荣获了美国圣诺望大学颁发的名誉商学博士学位。

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能够荣获名誉博士学位,主要凭持他的实力,这个实力就是一辈子坚持每天晚上不间断的自修。陈茂榜15岁辍学到一家书店当店员,他每天从早到晚工作12个小时。但是下班以后,读书就成了他的享受,书店变成了他的书房,或坐或卧,任他遨游。

日子一久,他养成了每晚至少读2小时书的习惯。他在书店工作了8年,也读了8年书。

陈茂榜说:“学历固然有用,但更有用的是真才实学。”

记住这样一句话吧: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通过学习才开始走向成功的。终生学习,才会终生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的知识不进步,就会后退,知识就像机器也会折旧,特别是像电脑方面的知识,数年不进步,就会面临淘汰。一个人要成长得更快,就一定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