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习改变命运全集
8251800000021

第21章 你会读书吗——贫者因书而富,贵者因书而裕(7)

麦考莱的方法至少有一些非常基本、诚实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没有什么复杂的公式,只要在每页结尾的地方,问一下自己:“简单地说,作者在这页里讲了些什么?”

这个曾有益于麦考莱的方法对我们同样有用。这会使我们集中注意力,它也教导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每次停下来做一次简单的回顾,也会加强我们的记忆力。

5.丹尼尔·韦伯斯特的方法。

丹尼尔·韦伯斯特有他自己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他在读一本书之前,先看一遍目录,读一遍前言,再翻上几页。然后开列这样的几张表:

他期望这本书能回答的问题;

他期望阅读中得到的知识;

这本书会把他引导到哪里去。

这三张表指导他读完全书,并使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6.吉本的回忆读书法。

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的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1737~1794),经常运用“了不起的回忆”这个技巧。这种技巧只是指有组织而认真地运用人们的一般背景知识。

在开始阅读一本新书或者在写某一课题之前,吉本常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呆上几个小时,或独自做长时间的散步来回忆自己脑中所有的对这一课题的知识。当他在思考着主题思想的时候,他会不断惊讶地发觉,他可以挖掘到许多别的思想和思想片断。

吉本方法是极其成功的,因为他所凭借的是一些自然的学习原理:脑子里将过去的想法提到最前面,以备应用;过去的思想可以作为吸引新思想新信息的磁力中心;这种回忆方法可使人集中思想。

工夫做在书外——让看书变得更容易

开卷一定有益,但是做到把卷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的这种“功夫”,又有几个人真正在做呢?所谓“功夫”,就是把想研读的书,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便能把看书的过程变得更容易和方便,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1.在常用书的书口做索引处理。

对于经常翻查的书,比如工具书《英汉辞典》,就可以在书口做索引处理。

因为字典是以A~Z字母的顺序编排的,因此要先衡量各个字母的页数厚度,然后在书口处写上相应的字母。

如果将一本劳动经济学书做索引处理,内容按前言、目录、导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等的顺序构成。也先得衡量各项目的页数厚度,在书口处画上绿色横线加以区分,在横线上将前言、目录、导论……这些大标题用蓝色笔以直式写法写上去。然后,各章标题以红笔横写,将该章页数厚度用原子笔涂上蓝色。接着在各章标题范围内,特别是以页数较多的“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这一章来说,用同样的方法在开口的下方写上章节标题。

这样一来,当你需要用书时,只要看开口的地方,马上就知道在哪一部分,可以缩短翻查的时间。

也许这时你要犯嘀咕了,为什么要大费周折地做个索引呢,不是已经有目录了吗?其实,利用书页开口做索引的好处,并不只限于翻阅方便。

看目录虽然能够知道书的结构和性质,但仅凭目录并不能确实掌握各章节的分量;计算页数虽可知道它的数量,但只凭数量感觉不出它的具体分量。看书页开口的索引,却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个章节的厚度有多少。

开口的地方写上各章节的标题,并把这页数的范围涂上蓝色。因此,页数多的项目,蓝色的部分多,相反的,页数少的项目所涂的蓝色范围也就少。按照这些参差的记号,即使不特意计算页数,光凭视觉就能掌握分量了。

实际动手做,可以了解方法的优劣。但依照索引的参差形状,却会有一些从未有的意外发现:以往看目录时认为很重要的部分,页数格外少。相反的,觉得不太重要的项目,却占了许多篇幅。因此,起初以前言和目录所得的整体观,经常到最后都会修正。

还有,即使不必做整体观的修正,光看这些索引,就可以掌握如金字塔的构成外形,脑子里不只是浮现出词汇的平面的整体观,甚至连立体的意象都会出现在脑海里。倘若能利用书口索引处理,不仅经由“看”而读书,也是效率读书术的更上一层楼。

2.备好辅助工具再读书。

为了加工书籍方便,看书时在书桌上备上几种颜色不同的荧光笔、四色原子笔、自动铅笔、尺、剪刀等用具。

首先谈谈用什么方式来运用这些道具,并叙述一下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这里并不是要读者完全模仿,而是希望给读者一个参考,再用自己的方式灵活运用,好好地将书本“加工”一番。

使用使读书更容易的“加工”法,就必须要有道具——笔记用具。

在需要的资讯部分,利用笔记用具做好记号。不管在什么时候,想要再利用这部分的资讯时,便能很快地达到目的。

若不预先用笔记用具核对记号,又将会如何呢?纵使能想起“这本书应该有这些资料”,但由于没有一点蛛丝马迹,非得从头再读一次不可,这是很浪费时间的。我们拼命读书,但绝对不能变成像毒药般的“毒书”。

使用的笔记用具,就像在开头所介绍过的,有好几枝不同颜色的荧光笔、一枝可变换四种颜色的原子笔,还有自动铅笔也是不可缺的。

先介绍荧光笔——黄色是最常用到的,用黄色荧光笔涂在章和节的大标题以及中标题的地方:其次是原子笔——常用的是黑、红、蓝、绿四种颜色合为一枝的原子笔。这些只是为了以不同颜色方便区别而已,用别的颜色当然也可以。

一般来说,小标题画红线,书口的索引处理用红、蓝以及绿色。在小标题上画红线时,都是用尺做辅助工具。

自动铅笔是写注记时用的。像在前项介绍过的“挑重点”读书,而在该页右上角做“○”或“×”的记号时,或在空白写上注记时,就是用自动铅笔。

或许有人认为用原子笔做记号及注记不也可以吗?若用原子笔,日后需要变更记号时,便擦不掉了。人的心理很奇怪的,当没有错误时得意洋洋,做记号也往往:“应该打‘×’号才对!”之后却又反悔:“这本来是要打‘○’的嘛!”如此地将它画成一团;另一方面也常有“做错了记号擦掉再改就好了”的轻率心理,原谅自己的错误,而且决定做得很快。所以为谋读书速度的提升,都用自动铅笔做记号。

倘若觉得分别使用荧光笔和原子笔太麻烦,或许一枝自动铅笔就足够了。既可用它画线,又可以画“○”或“×”的记号。如此一来,一只手拿着自动铅笔,就算躺着也可以做资讯的核对记号。而且最主要的是当我们再次需要某些资讯时,要能很快地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实在没必要拘泥于道具。

除了这些笔记用具外,还要使用剪刀。

附在书籍目录前的装饰纸跟扉页,与内容并无关系。当打开一本书时,为了要马上看到目录,于是就把目录前面的扉页(或书皮)与本文用剪刀剪齐。但这只是个人的做法,不喜欢剪书皮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模仿。

书本的加工,最好是以纯熟的技巧来做。

刚开始利用笔记用具时,太过于讲究道具,可能会有反面效果。所以,以最低限度来考量道具,愉快地“加工”读书吧!

读书——世界首富的秘密

孙正义在23岁的时候,得了肝病,整整住了两年的医院。在两年当中,他阅读了4000本书籍,平均一天阅读5本书籍。孙正义在读完了4000本书籍之后,他根据自己读书的心得写了从事40种行业的发展计划,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多年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要成为世界首富,就必须从事最新兴、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一出院,他就以坚定的信念决定进军计算机行业,并从这4000多本书中总结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创业方案。

于是,孙正义创立了他的公司,这时他的员工只有两个。公司开业那天,孙正义站在公司装苹果的水果箱上面,跟他的两个员工说:“我叫孙正义,在25年之后,我将成为世界首富,我的公司营业额将超过一百兆日币!”那两个人听了之后,立刻辞职不干了,他们都以为老板疯了——但他们不知道孙正义两年之内读了4000本书籍!

后来,孙正义真的验证了他苹果箱上的誓言,成为亚洲首富,而且正在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发起挑战!

比尔·盖茨也同样是一个饱读群书的人。虽然没有读完大学,但9岁的时候比尔·盖茨就已经读完了所有的百科全书。所以,他精通天文、历史、地理等等各类学科。可以说比尔·盖茨不仅是当今世界上金钱的首富,而且也可以称得上是知识的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