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
我们总想尽量把许多知识都学到手。可是,当代一切知识的发展,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一个人即使要攀登某一科学领域的顶峰,也几乎需要用尽毕生的精力。所以,在一生里想要获得一切知识是不可能的。
“我们人类没有必要变成百科全书或辞典。”出现持这种观点的人是毫不为怪的。事实上,只要手头有百科全书或辞典,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查阅的办法找到需要的知识。尤其是在现代,大量信息的存储或处理,都是用电子计算机高速地进行的。由于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许多人就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所以“把繁杂的记忆全部交给电子计算机承担,让人们去做更有价值,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样的呼声越来越高。可以说,这种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
就计算机而言,我们个人利用起来虽然还有些困难,但是,更先进的记忆工具已陆续发展起来。现在能利用的记忆工具有:照相机、放映机、拷贝、录音机、电视机等等。它们的性能在逐年发展。从只能拍摄单张照片的照相机,到连续映象的放映机,都能为人类记忆服务,而且正在迅猛发展。拷贝和录音机已被广泛利用。过去只有在研究所等特殊单位使用的计算机,现在已相当普及。
然而,这些工具能否完全代替我们的记忆呢?回答是:“不能。”我们人类所具备的记忆能力如同过去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比如,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需要经常不断地结交朋友。这时,我们既不能一张一张地照相,又不能把每个人的名字、特征都输入计算机,即使计算机能把这些记忆下来,当我们与某人再相见时,计算机也不可能恰恰带在身边。何况单凭计算机记住的朋友也决不能保持朋友的情意。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依然是以感情与心灵上的相互交流为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的记忆能力是无可比拟的。无论什么事,都要依靠词典和计算机去找出答案来,不但过于费事,耗去许多时间,效率也会显著下降。再者,每一个观念都是由许多记忆信息重新组合而成的。如果没有记忆,观念不可能产生出来,学习更是无法进行。
记忆是学习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记忆力很差的人能够在现代社会的学习浪潮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更不用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大展神威,独占鳌头。
人类所具有的记忆力在生物界中可以说是最出色的。正因为人类有了如此独特的记忆能力,才逐步建立了现代的文明社会。
在一些部族里,酋长和祈祷师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超人的智力。每当部族遭遇到各种灾难时,他们就能告知人们适当的处置方法,并组织起本部族的全体成员共同行动。他们之所以受到整个部族的尊敬,是由于他们牢记着祖先传授给他们的各种知识,他们所具有的卓越记忆力,被人们认为像“神灵”那样,维持着部族的生存。
同时,世界上存在着为数甚多的宗教,那些成为教主、佛祖的人物是与众不同的。他们能指示人们的思想,从而获得了众人的信赖。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博学超群,通晓各种事物,洞察一切,具有远见卓识。显然,这一切都是与他们具有出色的记忆力分不开的。
不仅宗教界如此,在政治界,具有出色记忆力的人也是为数甚多的。关于拿破仑,也流传着不少轶闻。传说他能记住自己部下所有军人的面容和姓名,并且比任何人都能清楚地记住正在战斗的部队的移动和位置。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在我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三个字。”他每天睡眠只有3个小时。他所具有的超人记忆力可以说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产生的结果。
英国哲学家米尔,10岁以前就已掌握了几国语言。发掘出特洛伊遗址的修里曼,幼儿时就能背诵父母教授的霍梅罗斯的诗篇。长大成人以后,他只需几个月就能掌握一门外语。盲人学者高保己一,据说能把相当于几十册大词典上的知识完全记忆在脑子里,并且还能背诵出许多围棋、象棋的棋谱。在那些实业家、名人和学者们当中,具有卓越记忆力的人更是不胜枚举。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若要想在各自岗位上出色完成本职工作,更好地学习各种知识,增强记忆是重要的方法。良好的记忆力,是学习和未来飞跃发展的重要基础。
任何人都能提高记忆力
通常,我们在学校和从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或听到及见到的事物和现象,到后来往往不能完整无缺地回忆出来;前一天和许多人会面的情形或学习的各种知识,到第二天往往也只能想起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就有人认为我们头脑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当存入某种程度信息后,超过容量限度的信息,就像水从玻璃杯溢出来那样,不能再被存入大脑中。于是,有人会产生“我脑子笨,简直没有办法呀!”等,那种认为记忆的量少是理所当然的想法。
可是,根据美国阿诺欣教授和劳森贝克教授等对记忆量的研究结果可知,我们的大脑几乎能把进来的全部信息存储下来,它具有极其强大的容量。
据劳森贝克教授的计算,让人脑每秒钟都接收10条新信息,即使这样继续一生,也还有存储其他事物的余地。人脑是不会出现像“由于饮食过了度,再也吃不进任何东西了”那种情形的。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去记忆任何想要记住的事物。
世界上常常出现一些记忆力特别强的人物,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证实了“人脑可以存储的信息量是无限的”这一说法。
在舞台上表演记忆术的人之中,竟有人能把平均每隔2秒内得到的一个前后没有联系的新信息,全部正确地记住和准确无误地复述出来,并且他还声称,只要知道了记忆的方法,谁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另外,有一个以“保持完整的记忆”著称的俄国人,关于他那记忆力的优越程度有过如下一个插曲:据说他在讲完了15年前某日发生的一件事后,还问道:“需要说出当时的详细时刻吗?”
俄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鲁利亚教授对他进行了数年的研究,结果发现他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与普通人并没有差异,他之所以具有超人的记忆力,原来是由于他在幼年时就自然地掌握了记忆身边发生事情的方法所致。
把整个脑器官都充分利用起来的人是没有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脑力,可以说只占全部脑机能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所谓“记忆法”,也只是为了把这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变成“之二”而已。所以只要有意识的,人为的训练大脑,如果能保持连续,理所当然,是可以防止脑子老化的。
因此对于我们能否提高自己的记忆力这个问题,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任何人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果把它系统地交织在一起,一定会有很强的记忆力。而一本讨论记忆力的书,也许能帮助记忆力差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记忆才能。
“我必须记住”,“我能记住”,这样相信自己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自我暗示是十分重要的。在司汤达的《红与黑》中,当女主人公朱莉安受人之托传送一封长信时,为了防止中途出事,而将全文默记在心。托信的人问她:“你真能完全记住?”她答道:“只要我不怕忘记,就记得住。”强制性和方法对头,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般地说,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为人提供诀窍,使人能够把学习工作中和社会生活中想记住的一切记住;二是增强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分类的能力,把想记住的都不甚费力地留在脑子里。
了解你的记忆
1.记忆的三个阶段。
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整个记忆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识记,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把外部的信息输入到脑子里;
第二阶段:保持,就是把输入到脑子里的信息加以记忆保存;
第三阶段:再现,就是在需要用这些信息的时候能回忆起来。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遗忘”、“再认”和“再现”三种情况。
2.记忆的分类。
人的记忆类型后天可塑,用进废退:
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取某些信息后,在神经系统里的相应部位保留下来的一种时间极短的记忆。电影就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这种瞬时记忆特性,把本来是分离的、静止的画面呈现在脑子里,成为连续的动作。这种记忆往往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在脑子里存储的时间只有一秒钟左右。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那些在脑子里存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短时记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要给一个不经常联系的人打电话,从电话簿中查到电话号码,要通了,但还没有等到电话打完就把电话号码忘掉了。
其实,边记边忘的短时记忆不但是正常现象,而且是一件好事,否则一个人在这一生中脑子里要装进去多少“电码”!正因为这点,有的心理学家才认为人脑优越于电脑。
长时记忆:同一内容经过反复记忆,就可以延长记忆的时间,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机械记忆:如果被记忆的内容没有意义(例如一个单位的人员花名册、电话号码等),只能靠机械的背诵来记忆的称为机械记忆,也就是一般人常说的死记硬背。
意义记忆:如果被记忆的内容有一定含义(例如物理定理等),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的称为意义记忆。在意义记忆过程中,记忆者的脑子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因此记忆的效果特别好。有人进行过研究,发现它的效果比机械记忆高出8到20倍。
最能说明意义记忆特点的例子是:一般人下完棋以后,记不住下每一步棋的过程,因为他们大都是看一步走一步,没有更多的思索,所以下完也就忘记了;而训练有素的棋手下的每一步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估计到下了以后对方可能的反应,如果对方的反应出乎所料,就要分析对方的意图是什么和如何对付。正是因为下的每一步棋都是有意义的,所以用不着去机械地记忆,自然而然地深深地印记在脑子里了。
形象记忆:保持的是对象的具体形象,如人物的面貌、自然景色、室内的布置等。
逻辑记忆:保持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关系,如对定理公式等的记忆。
情绪记忆:人对于发生过的情绪、情感体验等的记忆。
运动记忆:所要保持的是人操作过的动作,如骑自行车等。
在实际生活中,各类记忆是互相联系的,对一个事物的记忆往往有多种记忆形式参加。
一般说来,人的记忆类型是后天可塑的,“用进废退”,长期练习和使用某种记忆类型,该种记忆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
我们是怎样记忆的
我们的记忆力是怎样起作用的?如果某一事物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它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记忆之中的?通常,人的五官是记忆的媒介,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来接收信息,最重要的是前两者:视觉和听觉。
人的记忆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
一个人如果对看见的东西,对眼睛传达到大脑细胞的信号记得最牢,我们把他叫做“视觉记忆型”;如果他对听到的东西,对通过耳朵传达到大脑细胞的信号记得最牢,我们把他叫做“听觉记忆型”;如果他记得最牢的东西与某种运动有关,我们把他叫做“动觉记忆型”。这种运动可以是他自己做的,例如写字、玩乐器或摸东西,也可以是任何起源于外界但通过身体接触、尝、闻与他发生了关系的事。
不用说,视觉记忆型的人学习书本和以任何视觉方式出现的材料的效果最好。他的记忆里保留了印刷的词、句和段落的形象,他记得有关人类第一次心脏移植的那一段在历史书的左边那页上,看过电影后他清楚地记得影片中的动作和事件,而大多数话语却往往含糊不清,甚至消失了。
与视觉记忆不同,听觉记忆型的人对讲课、一般的讲话及任何发出声响的东西记得更牢,因为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他几乎能一字不漏地复述一段对话,而同时却很难描述讲话的那个人。如果是看电影的话,台词和配音留在他的记忆中,而动作却可能全忘光了。
动觉型涉及剩下的感官:摸、尝和闻。就大多数人来说,它们的影响远不及看和听。不过也有例外,盲人的这些感觉就相当发达,实际上远远超过了正常的人。注意到这个事实很重要,因为它证明了各种感官都可以得到改善,使之更加发达。
应该知道没有人会是百分之百的视觉型、听觉型或动觉型。一般都是三者兼备,问题是一个人以哪一种为主。我们知道大约有3/4的人是视觉型,但他们不是100%的依靠视觉记忆,而只是60%到80%,剩下的那部分听觉记忆和其他类型的记忆各占一部分。
怎样评价一个人的记忆能力
1.回忆法。
回忆法是测量记忆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此法可用于短时记忆。例如,实验者先说完一串数字(如电话号码),接着由被试者立即复述,就是回忆法。回忆法也可用于长时记忆的测量,学校里一般采用的论述式题目测量学得知识的方法,在性质上就是回忆法。在实际使用上,回忆法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叫自由回忆法,就是对所回忆的资料,在次序上不加限制;另外一种叫依序回忆法,就是规定按一定程序回忆学得的资料。显然,就同一学习资料而言,依序回忆较为困难,因为回忆法的目的是要被试者将以前学过的东西重新表现出来,故也称重现法。
2.再认法。
再认法或称辨认法,也是测量记忆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测验式考卷中的是非题与选择题,在性质上均属于以再认法测量学过的知识。再认法的优点是,使用时省时简便,可用于不同的记忆类型;尤其在回忆法无法使用时,再认法仍可用来测量记忆。因为,如果在学习时联系程度不够,或学得的经验为时已久,记忆模糊的情况下,回忆法就不适合使用。在此类情况下,再认法就可以弥补回忆法的不足。在法庭作证时,常采用再认法来收集证据。不过,根据认知心理学家们的实验研究,即使是极为熟悉的事物如事物、本身的特征不够明显,再认法所测得的结果,也难免有时会出现错误。
3.再学习法。
再学习法比较前两种方法而言,耗时费力,故而很少使用,唯有在回忆法和再认法不能使用的特殊情况下,再学习法才有使用价值。采用再学习法时,要被试者重新学习以前学过的材料,而达到初次学到时同样熟练的程度,通常再学习时所需的练习次数较初学习为少,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练习次数之差,亦即再学习时所节省的次数,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存的记忆。以背诵一篇文章为例,初次学习如阅读8遍可达到背诵无误的地步,半年后不再能背诵时,若只需4遍即可恢复初学习时的程度,这表示半年来对该篇文章,在记忆中仍保存了50%。
记忆能力的简单训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