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825800000074

第74章 (七十二) 《永乐大典》

(七十二)《永乐大典》

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是明皇朝永乐年间修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其性质有点类似于今

天的

百科全书。它保存了大量的我国古代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地理以及科学

技术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地位。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始纂于永乐元年,永乐

年完成。《永乐大典》诞生于腥风血雨的皇权更替中。明成祖朱棣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

第四子.建文元年,他假祖训“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攫取了其侄建文帝朱允

信的

帝位,自己登基,改元永乐。为稳定自己的专制统治,朱棣极力网罗听话的文人学士,大量

编辑出版图书,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他感到天下古今的事物分散记载在各书之中,很不容

易查看,便命大学士谢缙组织儒士,编成一部一查便知的大类书。次年十一月,初稿进呈,

朱棣看后感到此书不大全面,遂命重修。永乐五年十一月,编辑完成,进呈后,朱棣为这部

亘古未有的巨帙之书题写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自序文,称赞这部书“上自古初,迄于

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书,着为奥典”。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

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借以保存流传。收录

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

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

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整部典籍共22 877卷,外加目录等60卷,装成11 095巨册,全部用毛笔工楷

书写,是世界

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它比法国狄德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还要早出300多年。

《永乐大典》的装帧非常讲究,全书采用上等白宣纸,印有朱丝栏,统一使用端正的楷书抄

写,字的墨色黝黑,带点古香,对于名物器什、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绘制图形,形态逼

真,精致典雅,堪称古代书籍插图中的佳作。

朱棣迁都北京时,专门下令将《永乐大典》的正本运往北京,原稿仍然留在南京文渊阁里

到了明英宗即朱棣的曾孙朱祁镇当皇帝时,南京文渊阁遭遇一场大火,体积达几十立方米的

原稿全都化为乌有。从此《永乐大典》开始了命运多舛的经年离索。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

南京的文渊阁,后移至北京,深藏于故宫内的文昭阁里,从嘉靖四十一年到隆庆元年(1567

年),照原本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

两处。明末文渊阁被焚,《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不明。清雍正时,副本移

藏于翰林院

。其后该书陆续散佚,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惨遭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

走。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存嘉靖副本二百二十余册。现存实际册数

为一百六十一册。其余部分为了防止毁于兵燹,将其运往美国保存,美国后来将这批文献

送往台湾,但这批文献确属国家图书馆所藏。

《永乐大典》由于卷帙浩繁,故前后体例不一,舛误谬讹之处,亦不在少,清人指责它

“割裂庞杂”、“前后错互”,我们认为像这样一部有数千人参加,近乎“大兵团”作战方

式下短期内完成的巨著,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巨大价值。

对《永乐大典》的利用,是清代才开始的。最早知道这部典籍价值的是全祖望和李

(fú)。雍正年间开三礼书局,他们得到阅读的机会,发现其中许多是“世所未见之书”

“或可补人间之缺本,或可以正后世之伪书……不可谓非宇宙之鸿宝也”。于是他们相约,

每日读二十卷,把要辑的几种书标出来,另由四人抄写。由于《大典》卷帙浩繁,这项工

不是个人所能承担的,到第二年全祖望罢官回乡,无法继续下去,但他们已辑出王安石《周

官新义》、田氏《学习蹊径》、高氏《春秋义宗》等十种典籍,他们取得的这些成绩,引起

了学者的注意。

中华书局已影印出版的残存本七百三十卷和即将影印的六十五卷,虽仅占原书的百分

四,但由于《大典》每册几乎都是一个历史资料的小渊海,故它仍有不少可为研究工作者采

择利用的地方。

《大典》中有关宋元史料,极为丰富,过去罗振玉仅据日人所藏《大典》二卷中的《吏部

法》影印,已视为珍宝秘籍,现在还可据《大典》再补辑七卷,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对宋代职

官制度的研究,堪称一代宏典的《元经世大典》,虽《大典》中仅存片断,亦可为研究元代

典章制度者用以取证。元代另一部巨籍《元一统志》,原书近八百卷,记载元代地理区划、

沿革以及山川河渠、物产土贡、往古遗迹等甚详,也是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今人赵万

里有辑本,但摭拾未尽,尚可补辑,使之更为完善。

《永乐大典》中的方志,犹如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山,方志所记各州、府、县的山川、

候、物产、风俗、人物、艺文等资料,尤为详尽可信,并可补他书之缺。《太原府志》中记

有山西各地煤矿的分布和开采情况,这一重要内容,为以后的方志所无。我们今天可以此方

志为线索,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实地勘探,可进一步了解矿产分布情况,这对加快开

发山西煤炭资源,极有参考价值。

监修《大典》的姚广孝,本医家之后,担任医学副总裁的赵同友、蒋用文又是太医院

名医,《大典》医学部门不仅编纂精审,而且征引医籍特多。清人在辑佚《大典》时仅辑出

二十一种,现存《大典》至少还可辑出五十多种,这些医籍都是远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之

前的宋元医学名著,内容包括内、伤、五官、儿、妇、产等诸科,所记验方,均切实可行。

《大典》中还有不少医案验方,对治疗疑难杂症,亦颇有功效。这些医药著作,对研究古代

中医学、药物学以及继承和发展中医事业,都有值得参考和借鉴之处,可惜尚未引起医学界

的足够重视。

《永乐大典》对保存我国古代文献的功绩是巨大的。我们相信,在党的整理古代文化

产的方针的指引下,这部五百七十多年前的珍贵典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

设中,一定能做出新的贡献,重新焕发出它的瑰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