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825800000076

第76章 (七十四) 张居正执政

(七十四)张居正执政

张居正,生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

江陵(今湖北沙市郊区)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六年(157

2年)万历帝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丞相)。万历十年病逝。他入阁以后主要是担任首

辅,他任职期间,从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是明代最杰出的改革家

张居正的先世系凤阳定远人,是朱元璋部下的兵士。曾从大将军徐达平定江南,立功

江、福建、广东,授归州长宁所世袭千户。其后,张居正的曾祖张诚,由归州迁往江陵。张

居正的祖父张镇为江陵辽王府护卫。张居正的父亲文明为府学生,曾先后七次参加乡试,均

落第。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初三居正降生时,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健在。十五年(1536

年),张居正十二岁,以才华出众,补府学生,成为名震荆州的小秀才。由于张居正的祖父

是辽王府的护卫,张居正与辽庄王子宪节又是同龄,张居正与宪节遂成为少年朋友。嘉靖二

十六年(1547年),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见习官员,三年期满,例赐编修),从此登

上政治舞台。

明穆宗在位的时候,张居正因为才能出众,得到穆宗的信任。公元1572年,穆宗死去

,太子朱翊钧即位,就是明神宗。穆宗遗命张居正等三个大臣辅政。

明神宗即位后不久,张居正成了首辅。张居正根据穆宗的嘱托,真的像老师教学生一

,辅导年方十岁的明神宗。张居正对神宗教育十分严格,神宗把张居正当作严师看待,既尊

敬,又惧怕。再加上太后和宦官冯保的支持,朝政大事几乎全部由张居正做主。

张居正是明朝的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掌握实权以后,就大刀阔斧地在军事、政治、

经济几方面着实做了一番整顿。

明朝中叶,贵族大地主兼并土地的情况相当严重。在江南,有的大地主占田7万顷。

在朝廷,大学士徐阶一家就占田24万亩。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

拒不缴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收入。贵族大地主疯狂地掠夺土地,封建剥削的进一步加

剧,激起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邓茂七、刘通、蓝廷瑞以及刘六、刘

七等农民起义。明王朝处于危机四伏的境地。

张居正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在内政方面,他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

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

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

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

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

在经济方面,张居正的成绩最为突出。他曾任用著名水利学家潘季驯督修黄河,使

黄河不再南流入淮,于是“田庐皆尽已出,数十年弃地转为耕桑”,而漕河也可直达北

京。

“一条鞭法”则是张居正在经济改革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赋役史上

的重大变革。

明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十分繁杂。当时的赋税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

此外,还规定农民要服各种徭役,并交纳特殊的土贡等等。“一条鞭法”的内容是:

“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

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

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

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对于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作用。同时,把徭役改

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离开土地,这就给城市手工业提供

了更多的劳动力来源。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这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有积极

作用。

“一条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

善。国库储备的粮食多达1 300多万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

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张居正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派戚继光守蓟门,李志梁镇辽东,又在

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3 000余座。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

行茶马市贸易,采取和平政策。从此,北方的边防更加巩固,在这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鞑

靼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经过上述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

“言之必效”,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在国防上增强了反侵略

的能力。当然,张居正倡导改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而是为了巩固明朝

的封建统治。因而,他的变法不可能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

改良,挽救不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总趋势。尽管如此,张居正的改革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

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遗下他呕心沥血建树的改革业绩以及年近八旬的老

、三十余年的伴侣、六个儿子、六个孙子,静静地离开了人间。终年五十八岁。张居正生前

神宗曾经对他说:“先生功大,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自然,张居正在

九泉之下也用不着为自己的子孙担心了。张居正病逝后,神宗下诏罢朝数日,并赠他为上柱

国,赐谥文忠。“文”,是曾任翰林者常有的谥法,“忠”,是特赐,据谥法解,“危身奉

上曰忠”。显然在赐谥时,神宗对于张居正功勋业绩的估价还是相当高的。然而,张居正尸

骨未寒,时局却急骤逆转。张居正花了十年努力,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

治有了转机。国家的粮仓存粮充足,足够支用十年。但是这些改革自然触犯了一些豪门贵族

的利益。他们表面不得不服从,背地里却对张居正恨之入骨。

张居正死后,明神宗亲自执政。原来对张居正不满的大臣纷纷攻击张居正专横跋扈。第二

明神宗竟把张居正的官爵全部撤掉:后来还派人查抄了张居正的家。张家子孙十几人,被关

在屋子里活活饿死。大儿子被拷打后自杀。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当然也遭到破坏,刚刚有一

点转机的明朝政治又走了下坡路。

张居正改革被废止后,神宗皇帝嗜酒、恋色、贪财、尚气的私欲大肆发作。他横征暴敛

挥金如土。整个统治阶级糜烂不堪。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起来,一发不可收拾。再也没

有一个能人志士脱颖而出力挽狂澜了。这时一些有政治头脑的人才又想起张居正以及他的改

革业绩。天启二年(1622年),熹宗帝下诏为张居正平反昭雪。万历五年(1577年)曾因上疏反

对张居正“夺情”(按明制,父母丧,凡官吏俱发原籍为民,守制二十七个月;由皇帝特别

指定,不许解职,称为“夺情”)被廷杖致残的邹元标,天启二年又成了为张居正昭雪的

积极倡导者。崇祯三年(1630年),礼部侍郎罗喻义,又挺身而出为张居正讼冤。崇祯十三年

(1640年),崇祯皇帝诏复张居正长子张敬修原官,并授张敬修的孙子同敞中书舍人。国家到

了危难之际,又回过头来缅怀张居正的业绩,试图召回已被废止的新政,固然仅只是一枕黄

粱,但它却从反面告诉人们:张居正当政期间所建树的改革业绩是不可磨灭的,张居正是

明代最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