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最有用的心理学全集
826000000173

第173章 贝尔效应与戴维现象

第16章第18节贝尔效应与戴维现象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曾经不止一个人预言说,如果他毕业后进行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另一条道路——甘当人梯,提出一个个课题,指引别人进行研究,登上一座座科学的顶峰。于是有人把他这种甘为人梯的行动称为“人梯效应”,也称作“贝尔效应”。

宋朝太尉王旦曾经专门在皇帝面前夸赞寇准的长处,推荐他为宰相,但寇准却多次在皇帝面前痛陈王旦的缺点。

有一天,皇帝忍不住对王旦说:“你虽然夸赞寇准的优点,可是他经常说你的坏话。”王旦却说:“本来应该这样。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时间很久,在处理政事时失误一定很多。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我的缺点,愈发显示出他的忠诚,这就是我看重他的原因。”

有一次,王旦主持的中书省送寇准主持的枢密院一份文件,违反了规格。寇准马上将此事向皇帝汇报,使王旦因此受到责备。然而事隔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结果也违反了规格,办事人员兴奋地把这份文件送交王旦,以为王旦定会报复寇准,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把文件退还给枢密院,希望他们修正。对此,寇准十分惭愧,见到王旦时便恭维他度量大。后来,寇准升任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准感谢皇帝对他的了解。不料皇帝却说:“此乃王旦的推荐。”寇准更加敬服王旦。

王旦做宰相十二年,推荐的大臣十几个,大多很有成就。王旦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贝尔效应。

与此相反,在选人、用人中还存在着一种“戴维现象”。

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订书匠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但此后戴维却开始贬低法拉第,身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他,是唯一投票反对法拉第参加皇家学会的。无独有偶,英国数学家康托因创造集合论而声名鹊起,于是遭到了他的导师柏林大学教授克罗内克的妒忌。克罗内克不仅千方百计地阻挠康托在大学任教,还对康托进行人身攻击,致使康托蒙受巨大的精神打击而患精神分裂,抑郁而死……

这种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的现象,对人才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种现象在一些单位特别是专业技术干部密集单位也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专家与弟子或同事亦步亦趋时相安无事,一旦意见相左、观点不一时就难以容忍,甚至到了“水火不容”、“有你无我”的地步。有的专家培养了许多人,但却不能形成梯队,准备接班的往往是隔了几代的人。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利益的冲突,价值观的扭曲,人际关系的失衡,还有一个治学态度和合作精神的问题。

为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繁荣,老专家要热情帮助和真诚提携年轻人,鼓励他们赶上和超过自己,不要怕年轻人超过自己,不要总以师长居尊,在做人和学术研讨上,相互之间是平等的。钱学森年轻时与老师冯?卡门因学术问题发生激烈争论,冯?卡门十分生气,说话尖刻。事后经思考发现学生是对的,第二天一上班就爬上三楼,来到钱学森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向钱学森行个礼,承认自己错了。学术权威并没因此而被人“看低”,而是受到更多的尊敬。

陈景润在成长的道路上曾多次遇到伯乐,其中一位就是华罗庚。陈景润从二十多岁起就在中国的科学通报杂志上发表论文,显露出他在数论方面的罕有的天才。1954年,当时陈景润只有21岁,完成了论文《他利问题》,寄给华罗庚,对华罗庚的著名《堆类素数论》的一个结论提出质疑,并做了改进。华罗庚曾经对自己的得意门生王元说:“你们呆在我身边,倒让一个素不相识的青年改进了我的工作。”华罗庚将他调到北京,在科学院数学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在此期间,他一直是论文不断,引起国内外数学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贝尔效应”和“戴维现象”启示我们应该向贝尔、王旦学习,要求领导者要有人梯精神,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国家和民族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积极地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