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学生要做好的100件事
826800000016

第16章 主动质疑,不迷信书本

第15章主动质疑,不迷信书本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苏格拉底

有一天,哲学家罗素问哲学家穆尔:“您的学生中谁最优秀?”

穆尔说是维特根斯坦。

“为什么?”

“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有一大堆问题。”

不久,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

有人问:“为什么罗素落伍了?”

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

学起于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是学习知识的前提,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大文学家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任何一项成果的创造,都是从酝酿、提出新课题起步的,直到有所发现。有思考,才能有创造、有发展。

英国科学家波普尔也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决的历史。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对一个人的学问是非常重要的。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如此出色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他说:“在科学的研究中,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解决问题只是实验手段的问题,提出问题则需要改变思维方法,有创造能力才行。”

喜欢质疑的人总是能够取得成就的。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就是这样。

希尔伯特是一个想像力异常丰富、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1900年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他做了题为《数学的问题》的报告,一举提出了当时数学领域中的23个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后来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它们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为此,希尔伯特总结道:“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李政道先生在与中国科大少年班师生谈话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疑问?比如对牛顿软科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的呢……你的老师讲牛顿软科学,为什么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这样的年纪还没有这样的态度,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

事实上,质疑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对于一切总是不经思考而继承,把自己的大脑作为装知识的篓子,这样的学生是无法独立思考的。

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柳斌先生到北京光明小学去检查工作,他突然想听一堂课。在校长的安排下,他走进了一个四年级的教室,正好这个班级在学习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

《麻雀》主要讲的是:一个猎人带着一条猎狗走在森林里,这时,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不小心从窝里掉了下来,猎狗一见,就要吃那只小麻雀。于是,猎狗匍匐着向小麻雀靠近。在这危急关头,一只老麻雀“呼”地飞了下来,它一边发出凄惨的叫声,一边用身体挡住了小麻雀。麻雀样子非常威猛,与猎狗展开了周旋。猎狗被老麻雀给吓着了,居然倒退了好几步。猎人也产生了同情心,于是把猎狗给牵走了。

讲完课,老师问学生们:“同学们,这只老麻雀的行为表现了什么精神?”学生们都机械地回答道:“表现了伟大的母爱。”这个答案就是课文的标准答案。

这时,有个男学生举起了手:“老师,我不同意这个答案!”

老师问:“为什么?”

男同学说:“怎么知道这只老麻雀是母麻雀呢?这篇课文我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说明它是一只母麻雀,怎么能说这是表现了母爱而不是父爱呢?”

老师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于是表扬道:“对,你非常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应该把答案改成老麻雀表现了伟大的亲子之爱,包括母爱与父爱。”

这个男孩的聪明就在于敢于质疑标准答案,敢于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问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觉得,孩子的建议往往天真有余,实用性不足,仅仅具有启发的价值;而一旦碰上“权威”,诸如大人物写的东西或说的话,便不假思索、立刻认定它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年轻时,克拉伦斯曾有过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气。一次,他搬出在书里找到的一件事实向牧师发起挑战:“瞧,书上这么写,你错了!”他心想,白纸黑字,书总不会搞错吧!但牧师的回答是,书不会“说谎”、不会搞错,但写书的人常常说谎。牧师的精辟见解,使他至今记忆犹新。

事实上,出版物和演讲词中的错误不胜枚举,比比皆是。有些错误得到纠正了,有些错误则明显与常识相悖,却仍然会得到大众的认同,被视作真理而广为流传。许多著作的新版更正了原版错误,而有些著作的再版错误依然如故。

例如,一本史书上记载林肯在前往盖兹堡之前,仅在信封背面草草写了几笔,举世闻名的盖兹堡演讲就出炉了。但实际上为了这次演讲,林肯花了好几周的时间思考推敲,做足充分准备,绝对不是仓促上阵。就在演讲发表以后,正式出版之前,林肯还对讲词内容做了进一步的修润。还有一本书记载伽利略登上比萨斜塔,扔下不同重量的两颗铁球,进而否定了近两千年来具统治地位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较重的物体坠落得较快……可是这件事从未发生过。这些例子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把书本上的经验视为对自己思想有用的启发,而非视为绝对正确的思想源泉。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属于我自己”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的个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这是一个呼唤主体的时代,也是人们主体意识日益觉醒的时代。

中学阶段,是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作为主体性生成基础的“生理—心理—文化”结构初步形成。你们渴望飞出父母、老师的庇护,渴望独立、平等、民主、自由,对于外在的强加的种种束缚,会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甚至与老师背道而驰。但是细心的老师会发现,从你们桀骜的目光中,从你们幼稚的观点中,从你们不可思议的举动中,会惊喜地发现创造的种子在萌芽。可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当前的教育采取的往往是无情地扼杀,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制造了大量的考试机器。于是,越到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越迟钝,以至于创造之源逐渐干涸。

而质疑问题是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干的好方法。所以,我们要敢于向书本质疑,向权威挑战,在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