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小神仙佛谱
827300000143

第143章

第143章.赵玄坛坐下黑虎转世牛皋

却说,天廷玉皇大帝坐朝,当有传言玉女喝道:

“众仙卿有事出班,无事退朝。”

言未毕,早有太白金星俯伏玉阶启奏道:

“臣太白金星李长庚有事奏闻,臣查得中界宋徽宗皇帝元日郊天,误写表文,我主曾命赤须龙下凡扰乱宋室江山,西天佛祖恐其难制,亦命大鹏下降。随后众星官纷纷下凡者不一。今有下界阎罗天子引着赤须火龙、大鹏金翅鸟、包文正、团鱼精、女土蝠、司马光,并一众星辰阵亡魂魄回转天界,应当作何处置?特此奏闻,待候玉旨施行。”

玉帝将本章细细看明,即传下玉旨道:

“宋徽宗赵佶,原系九华长眉大仙下凡,因他忘却本来,信任奸邪,不敬天地,戏写表文,故吾令赤须龙下界搅扰,今其历尽苦楚,客死沙漠,今既受人累,则免其天罚,令其归位潜修。赤须火龙虽是奉玉旨下凡,但不应私污秦桧之妻,难逃****之罪罚打铁鞭一百,摘去项下大珠,着南海龙王敖钦锁禁丹霞山下,令他潜修反本。牛皋乃赵玄坛坐下黑虎,仍着赵公明收回。秦桧诸奸臣等,着冥官分拟轻重,俱入地狱受罪。岳飞乃西天护法大鹏金翅鸟降凡,即着金星送归莲座,听候佛旨发遣。岳云、张宪,本雷部将吏,今加封为雷部赏善罚恶二元帅。王横、张保,并授雷部忠勇尉。济颠僧李修缘乃降龙罗汉下界,讽世度厄,有小观音之称,今功德圆满,议归十八弟子班内,着佛旨酌定.包拯乃文曲下界,为官廉明清正,世人皆呼之为‘包清天’,着加官****,加奉****,封为南极北斗总辰星官,即日到任.其余一应降凡星官,已亡者,各归原位。未亡者,待其阳寿终时,另行酌处。钦此!”

当时众神仙山呼谢恩退班。玉帝驾回金阙云宫。那太白金星同着岳元帅、司马光和李修缘,齐驾祥云,顷刻来到西天大雷音寺。正值我佛如来,端坐莲台,聚集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百金刚、阿难揭谛、比丘僧尼等众,讲说三乘妙典、五蕴楞严。忽见金星引了岳飞魂魄,稽首皈依,将玉帝牒文呈上。佛祖道: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鹏久证菩提,忽生嗔念,以致堕落尘凡,受诸苦恼。今试回头,英雄何在?”

岳飞听了,猛然惊悟,随佛前打个稽首,就地一滚,变作一只大鹏金翅鸟,“哄”地一声,飞上佛顶。如来用手一指,放出五色毫光,照耀四大部洲,无微不显。佛即对司马文正公合掌说偈曰:

“汝这样有觉悟,是为了行菩萨道,修出世法,所以先在世间上立功。现在开般若花,将来结般若果,等到觉满的时候就可以成佛。”

遂又对济颠僧合掌说偈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尔即二罗汉,分身皆汝愿,归座亦还原,降龙又济颠!济颠僧李修缘度世有功,特封为‘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赐天上地下所有寺庙的墚上均为汝道场,可助观世音菩萨观世之音,普渡众生.无量佛,善哉!”

大众齐齐合掌,念一声: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过去未来现在三世阿弥陀佛!”

随即各各绕佛三匝.李修缘随在佛前打个稽首,遂一分为二,变作“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和“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作礼而退。

却说济公从西天大雷音寺受封为“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之后,一阵风也似的竟往南海普陀山而来.他深知,此次下凡至红尘,度他为佛的,不是别人,正是变化为国清寺长老的恩师观世音菩萨,所以,他说什么也必须先去拜偈自己的老师.他没有特意地修饰自己,仍然是保持那副勒里勒拖的倒霉样子,头上顶着一顶破僧帽,身上披着一件百家衣似补丁的破袈裟,腰里系着一条破草绳,脚上还是趿拉着那双提不起来的破僧鞋,手里倒提了着一柄破破烂烂的破蒲扇,嘴里还哼着那支唱也唱不够,却酸不溜丢的小破曲: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手里的蒲扇破”

他回想起,在那红尘光顾的日子里,阳光每天都是那么的灿烂,身上的虱子有时是那么地乖顺,他总是在灵隐寺的山门前一蹲,眯着眼睛,享受着那躲在裤裆里的臭虫,偷偷摸摸地给他抓痒痒时的快意,那是多么地暇意,多么地快活呀!那时,天是老大,他是老二,有谁能管得着他?那时,要是有人给他个玉皇大帝坐坐,他都不愿意换!在那短短的六十六年里,他每天除了喝酒,吃狗肉,就是拿那些邪门歪道的爷们儿们取乐玩儿.此外,在闲暇之余,他还干了许多事情哩!啊!有“芥菜叶泼水救净寺”,有“施法术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有“三擒华云龙”、“计破破小西天”,有“五云阵斗法”等等.“哈哈,我这一世算没有白活,我这一生算是没有辜负师父对我的希望哦!”

他记得,他儿时,观世音菩萨曾经抱着他说道:“你来我去两抛开,省得大家胡倚靠.”济公“噗呲”一生笑出声来,自言自语说道:“菩萨,我这一生可没有倚靠你啊!”想着想着,忽然大脑突发奇想,心道:“世人都称我为济公活佛,说我是小观世音,我何不与师父开个小小的玩笑,看看我这个小观世音比她那个大观世音,究竟能差上多少?想到这,看看来到了“不肯去观音院”门前,就变作一个看门的小沙弥,在寺里跑来跑去东瞅西看.他猛然间看到,有很多很多的人,都在观音菩萨像面前,许了很多很多的心愿.心道:“师父她老人家每天坐在上面,听这么多人来唠唠叨叨,她烦不烦呐?再说,她听这么多人的隐私,究竟她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呢?我虽为活佛,能不能也替她在莲花托上坐一会儿,尝试一下受人崇拜的滋味呢?”

正巧,观世音菩萨竟然自己一个人,遛遛哒哒地来“不肯去观音院”巡视,被济公看见,于是他就缠住菩萨对她说道:

“观音菩萨,你虽是无上之佛,但孤身一人在莲花托上面,听他们那么多人唠唠叨叨,听他们那么多人许愿祈祷,您真的都听清楚了吗?”

菩萨见是一个看门的小沙弥来问,疑是好奇,就随便的答道:

“听得见,我都知道,我都清楚!要不,怎么大家都叫我观世音呢?”

看门的小沙弥说:

“喔,原来如此,但我无法想象你坐在上面,是个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滋味!”

菩萨笑道:

“只是在听他们讲些什么而已!”

看门的小沙弥又道:

“菩萨,我能不能坐在那上面感受一番呢?也想替您分担一下辛苦。”

观音一听奇道:

“噢!可以啊!这个很容易的,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看门的小沙弥问道:

“什么条件?”

菩萨道:

“很简单!当你坐在上面的时候,就是让你保持沉默,必须一句话都不能讲,无论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只能是听和看,千万不能出声.明白吗?”

看门的小沙弥说:

“噢!这个条件很简单嘛,我保正完全能够做到!”

于是,观音菩萨就抽出杨柳枝对着看门的小沙弥点了三下,那看门人就变成了观音.随之,观音菩萨也摇身一变,变成了那个看门的小沙弥,四处游逛去了。

济公自这一天起,就似观音菩萨一样,每天坐在莲台上重复地听着许多人的许愿和唠叨.刚开始几天还行,由于好奇,瞧着人们的磕头礼拜,心里有一种自豪感.时间一长,那自豪感渐退,而责任感渐长,心里就有些憋的慌.但因有言在先,他必须信守自己的诺言,所以,他一直忍住了那心底下跃跃欲试的欲望,一句话也不曾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