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小神仙佛谱
827300000044

第44章

第44章.天机星卢昌与智圣诸葛武侯

观世音菩萨师徒三人回到南海普陀山以后,小龙女庆幸地说:

“娘娘,亏了咱们今天去了那南屏山一观,否则诸葛亮非亮台不可!嗳,娘娘,我听您对他的评价很高,是因为他有个雅号叫卧龙先生吗?”

菩萨道:

“问的好!凡是看人,主要看的不是他的名称、相貌、外表等等,而是看他的真才实学.如果,他的名字叫得比大罗神仙还冠冕堂皇,但肚子里是一兜臭****,这就叫作驴粪球,外面光,这种人是万万不能用的.而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诸葛孔明却与常人大不相同:他幼时,身居隆中,经常地背诵他所作的,也是他最为喜欢的那首乐府‘楚调曲’<梁甫吟>.那<梁甫吟>是何意也?待本座背诵给你们听听便知:

‘步出齐门城,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这首诗里中心是讲的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其大意是:春秋齐景公时,齐国的田开疆率师征服徐国,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由田开疆推荐的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参阅晏子春秋谏下).齐景公为奖励其功劳,嘉赐他三人‘五乘之宾’的荣耀,时间一长,他们三人挟功恃勇,不仅简慢了公卿,而且在景公面前也全无礼貌.甚至内结党羽,逐渐成为国家安定的隐患.

此时身为齐国国相的晏婴深感忧虑,想除掉他们三人,但又担心景公不允许,反而会结怨于三人.

一天,鲁齐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打开后花园摘取树上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引园吏亲自监摘,共摘得六个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的金桃.依礼,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也各享一个,盘中尚剩两个.于是,晏子奏请景公赏给臣下功深劳重的人,以表彰其贤能.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人因救主之功而自荐.晏子马上就肯定了他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桃分赐给了这们.然后,田开疆以开疆拓边有功而自荐,晏子评定说田开疆功劳为最大,但桃已赐完,说只能等到来年桃熟再行奖赏.齐景公也说他自荐来迟,已没有桃子来表彰他了.田开疆自以为功大反而不能得到桃子,这是一种耻辱,于是挥剑自杀.古冶子和公孙捷看了,觉得自己因比田开疆功小而抢先食桃,而感到羞愧和耻辱,也都相继自杀身亡.晏婴就利用这两个桃子除掉了三人,从而消除了齐国隐患.

那诸葛亮看晏婴身高不足五尺却如此足智多谋,心中佩服之至,所以作了一首<梁甫吟>来赞颂晏婴,并每日里自比管仲、乐毅之贤,经常激励自己观察和分析天下大势.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就凭这一点,岂是等闲之辈之所能为?至于火烧博望,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设连环等等,与他那<隆中对>相比,俱都是雕虫小技而已.

可刘玄德这人啊!哈哈,你却不能小视于他,他虽一生之中大半是装疯卖傻,但他三顾茅庐、礼贤下仕,却是平常人所不能为,可见他慧眼识真,比那春秋时鲍叔牙识管仲的本事只高不低.我把话撂在这,不信实际会证明这一点,无论再过多少年,将来就是到了猴年马月,这世上能做到三顾茅庐、礼贤下仕者,恐怕也只能是他刘备一人,这就叫做‘千古一人’啊!”

惠岸行者问曰:

“菩萨,徒儿从那年您帮吕布辕门射戟的事情看出,您对吕布的印象不错,这却是为何?”

菩萨道:

“这问题问的也好!我只是想,象吕布这样的人千古难寻.你想,论武艺,除刘备外,关羽张飞俱是万人敌,而三英一起都战他不过,还有哪个能敌得过他?再说,他人生得英俊,当今天下都赞他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

小龙女抢着问道:

“娘娘,您说吕布与二郎神杨戬相比哪个武艺更强一些?”

菩萨笑道:

“这两个人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这么说吧,如果让二郎神杨戬现在下界与那吕布战在一处,当然,十个吕布也不是杨戬的对手.但反过来说,如果吕布有缘作神仙的话,他何尝不比杨戬更英武?哈哈哈......”

没有过多少时日,因蜀相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实现,天下情势竟又发生了更深刻的变化,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观世音菩萨决定去看看远离西蜀的关羽关云长.她独自来到他受皇叔刘玄德之命托付给他镇守的地方荆州,才知他早去了麦城,刚想再去麦城寻他,忽然间就觉得心血来潮,赶忙口默阿弥陀佛将天目大开,就见关羽被害于吕蒙之手.她立时摇身一变,化成镇国寺长老普净禅师模样,赶快飞往荆门当阳县玉泉山草庵内坐定.眼见关公骑赤兔马提青龙偃月刀,在关平和周仓的陪同下,于空中大呼曰:

“还我头来!”

普净禅师道:

“云长安在?”

关公赶快下马落于庵前,叉手问曰:

“吾师何人?愿求法号!”

普净禅师道:

“老僧普净,昔日在汜水关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见,今日岂忘之耶?”

公曰:

“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悔,指点迷津.”

普净道:

“今非昔比,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首,又将向谁索耶?”

关公恍然大悟,稽首而去.

普净禅师见关公去得远了,便收了原身返归南海普陀.路上,观世音还在想那关公,想那关公骑赤兔马提青龙偃月刀,在关平和周仓的陪同下走了.啊!他能到什么地方去容身呢?突然,他忆起了须菩提祖师,忆起了消遥岛和那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那是她曾经去过的地方.她前些日子还找过他,没有找到.他象被空气蒸发掉一样,无影无踪了.他究竟隐身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他是不是与关公去了同一个地方?

啊!“斜月三星洞”!这不是“心”的字形吗?那“斜月”不就是“心”的斜勾,而“三星洞”便是“心”上的三点吗?噢!“灵台方寸山”!?“灵台”不就是那“心”的意吗?而“方寸山”三字,就是说要对那“心”把握好方寸之意.

哦!观世音长出了一口气,顿开茅塞使她如释重负.他忽然又忆起了“消遥岛”,噢!这是对“心”参悟的意境消遥,即放松、自然,也就是说无论有多少事,就如同没有事情一样放松、自然.人要将自己的心参悟或掌控到这般境地,不就成佛成仙了吗?那世上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咳!也不过是个“死”字嘛?而关公的“心”,刚刚在这个地方过不去了,觉得委屈,竟在空中疾呼“还我头来!”,等我点醒他之后,他稽首而去,那他,不就是成“圣”了吗?

啊!须菩提呀,须菩提!你真乃解空第一也!关公去了,不知所往,但他从此就无处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