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叶菜栽培技术
8336700000013

第13章 病虫害防治(1)

日光温室叶菜类蔬菜病虫害种类较多,这些病虫害在生产上常常是同时或交替发生,为害严重,如不及时有效防治,将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炭疽病、斑枯病、叶斑病、黑斑病、立枯病、猝倒病、白斑病、白锈病、疫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白粉虱、红蜘蛛、茶黄螨、蝼蛄、蛴螬、地老虎、蚜虫、蛞蝓、韭蛆、甜菜叶蛾、潜叶蝇等。

一、病害防治

(一)霜霉病

主要为害油菜、甘蓝、生菜、菠菜等。

1.症状特征油菜主要表现为子叶发病,往往叶背出现白色霉状物,真叶发病时叶面出现淡绿色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褐色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发病后期病斑连成片,叶片干枯。

该病主要为害甘蓝叶片,病斑初为淡绿色,逐渐变为紫褐色或褐色,中部略带黄褐色,形状不规则,有时病叶梢有皱凸,病斑背面有大量白色霜霉状物,严重时病叶变黄、畸形脱落。

生菜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重,主要为害叶片,病叶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先在老叶上产生圆形或多角形病斑,环境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病斑连片呈黄褐色,最后全叶变黄枯死。

该病主要为害菠菜叶片,受害部位初为淡绿色、水渍状圆形小点,边缘不明显,逐渐发展为较大的黄色、圆形病斑;后期扩大呈不规则形,叶背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层,后变为紫灰色,病斑从下部向上发展,干旱时病叶枯黄,潮湿时腐烂。系统侵染的病株易呈萎缩状,叶背生有大量紫灰色霉层,严重时,一片叶上病斑达数十个,其余叶片枯黄,以至腐烂。

2.发病条件病菌通过气流、水流传播,发病适宜温度16℃左右。昼夜温差大、多湿、冷凉结露有利于病害发生。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2—3年轮作。浇水后注意放风排湿,严防室内湿度过大。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

(二)灰霉病

主要为害芹菜、生菜、韭菜、菠菜等。

1.症状特征芹菜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为害,主要为害温室芹菜,苗期受害从根茎部开始发病,茎基出现水浸斑,在温室湿度大的条件下,从水渍状处长出灰色霉层,成株期发病,新老叶片及叶柄均可受害,初期为水浸状斑,以后缢缩,叶柄折倒或折断,潮湿时断处长满灰白色层,即病原繁殖体,严重时芹菜整株腐烂。

生菜受害叶片初为水浸状,后扩大,茎基腐烂,疮面上生灰褐色或灰绿色霉层,天气干燥时病株逐渐干枯死亡。

韭菜叶片受害时,初始在叶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至灰褐色的小点,但一般正面多于背面,以后扩大为梭形或椭圆形,大小为0.2—2毫米×0.5—7毫米,潮湿时,病斑表面生有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造成叶片上半部或整叶枯死;后期枯叶上有灰绿色至灰褐色霉层。有时会从割韭菜的刀口处往下腐烂,初呈水渍状淡绿色病斑,形成半圆形或“V”字形,病组织黄褐色,表面有灰褐至灰绿色绒毛状霉层。

该病主要为害菠菜叶片。先出现浅褐色不规则形斑点,后扩展成淡褐色润湿性大斑,并在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发病严重的病叶变为黑褐色,并呈腐烂状,干燥条件下失水发黑。

2.发病条件灰霉病是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原以菌核在土壤中潜伏越冬,菌核萌发产生孢子,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病菌的生长温度15℃—30℃,菌丝的生长适温15℃—21℃,27℃产生菌核最多。病菌以菌核形式越夏,秋末初冬扣膜蔬菜种植后温室里即可开始发病。孢子的萌发需要在水中,高湿度是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特别是达到95%以上时,叶面结露或有水膜时,有利于本病发生。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发病轻或不发病。阴雨、气温偏低、不及时放风、棚内湿度大易感病。植株生长衰弱、抗病性差,较易感病。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培育壮苗,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降湿,防止湿度过大。及时清除病株,销毁或深埋。

(2)药剂防治可选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喷洒1次,连喷3—5次。

(三)病毒病

主要为害芹菜、生菜、菠菜等。

1.症状特征芹菜病毒病又称花叶病、皱叶病、抽筋病等。高温干旱年份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一般表现为黄绿相间斑驳,呈褐色枯死斑,也可出现边缘明显的黄色或淡绿色环形放射状病斑,并在全叶散生许多小点。病叶缩短,向上卷曲,菜心停止生长,甚至扭曲,全株缩小,叶片变细,呈丛生状,一看就能发现花叶。

菠菜发病叶片呈花叶状或心叶萎缩,老叶提早枯死脱落,植株卷缩成球状。田间症状常因毒源不同而异。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叶形细小,畸形或缩节丛生;芜菁花叶病毒引起的发病症状表现为叶片形成浓淡相同的斑驳,叶缘上卷;甜菜花叶病毒引起的发病症状表现为明脉和新叶变黄,产生斑驳,叶缘向下卷曲。

2.发病条件此病是病毒引起的病害。病毒主要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及多年生寄主体内越冬,依靠蚜虫和汁液传播。在高温、干旱、缺肥、植株生长不良情况下发病较重,尤其是苗期遇到上述条件发病较重;蚜虫发生严重时,发病也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防旱防涝,促进根系发育,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增强植株耐病力,定植前淘汰感病植株,高温干旱季节育苗搭棚遮阴。早期灭蚜,尤其要注意苗期防治蚜虫,可在棚室间铺挂银灰膜条避蚜或黄板诱杀蚜虫。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1.5%植病灵1000倍液,或20%病毒灵(A)500—700倍液,或菇类蛋白多糖300倍液喷雾。7天喷洒1次,连喷3—4次。

(四)菌核病

主要为害芹菜、生菜、茼蒿等。

1.症状特征该病为害芹菜叶片,从叶缘向内发展。受害初期为褐色水浸状,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叶柄和茎部发病多为再浸染,受害部位初呈水浸状褐色凹陷,以后植株表皮易干枯纵裂,叶柄和茎腐朽,呈纤维状,茎内中空。受害部因湿度大小不同,病斑颜色有深有浅;湿度大时形成软腐,表面着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但不发臭。最后菌丝上散生出鼠粪状黑色菌核,严重时全株腐烂。

该病为害生菜茎基部,染病部呈褐色水浸状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密生棉絮状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初为白色,后变成鼠粪状黑色颗粒物,染病植株叶片凋萎,严重时致全株枯死。

该病主要为害茼蒿茎基部、叶片或叶缘。受害部位初呈边缘不明显的水渍状或不规则形斑,后病组织腐烂生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并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2.发病条件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发生,适宜温度为5℃—20℃,最适温度为15℃,0℃时孢子即能萌发,最适温度为20℃,湿度以85%最为适宜。超过35℃,低于0℃孢子萌发困难。菌核在水中淹30天后,则失去活性,50℃时5分钟死亡。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发生菌核病的地块实行轮作,进行深中耕与土壤处理,施足农家肥。在夏季高温休闲期可利用菌核本身不耐高温和水淹的特点,进行保护地灌水并闭棚升温5—10天处理土壤,杀死部分菌核。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保证营养供应。在定植行间铺设麦秸或地膜,形成一个暗光的环境,使菌核萌发困难。合理密植,加强放风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保证植株生长对光照、温度的要求。减小湿度,勤松土、除草,及时清除下部老叶、病残株。应用无滴棚膜,减少棚内因水滴造成的发病中心,降低棚内空气湿度。育苗床如用老病土,应在播前进行土壤处理。在播前3周,每平方米用25—30毫升甲醛加水2—4千克,处理土壤,用塑料薄膜覆盖4—5天后通气2周再播种。

(2)药剂防治选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进行防治。

(五)软腐病

主要为害芹菜、生菜等。

1.症状特征该病主要在芹菜叶柄、茎基发生。发病初期病斑呈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的水浸状,后迅速向深广发展,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腐烂并发臭,干燥后呈黑褐色,最后只剩维管束,严重时生长点烂掉下垂,全株枯死。

该病主要为害生菜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初生水渍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逐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叶球内。

2.发病条件病原细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留种株和温室内的植株上越冬。借风吹、雨溅、流水、昆虫和夹杂着病残体的肥料等传播。一般发病是从靠近土的下部叶片、叶柄或者根茎附近开始的。重茬、平作、大水漫灌、虫害严重地块发病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浇水要做到小水勤浇,避免田间积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田间排水,发病后少浇水,甚至停水。施肥要充分腐熟,并注意肥害。收获后清除残株病叶,做好田园清洁工作。

(2)药剂防治选用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100—200毫克/千克,或30%琥胶肥酸铜400—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600倍液在发病前或初期防治。7天喷洒1次,连喷2—3次。

(六)炭疽病

主要为害油菜、菠菜等。

1.症状特征油菜叶片发病初期为苍白色或褪绿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为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略下陷,呈薄纸状,边缘褐色微隆起,直径1—3毫米。发病后期病斑易穿孔。叶柄上病斑呈长圆形或菱形,凹陷呈褐色至灰褐色。湿度大时,病斑有褚红色黏质物,病害易蔓延。

该病主要为害菠菜叶片及茎。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淡黄色污点,逐渐扩大成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上有轮纹,病斑中央有小黑点。采种株发病,主要发生于茎部,病斑梭形或纺锤形,密生黑色轮纹状排列的小粒点。

2.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种子或病残体内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传播。在生长季节,遇高温多雨,施用氮肥过多,植株长势过旺,茎叶交叠郁蔽,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播种前种子用52℃温水浸2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再播种。

(2)药剂防治可用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10天喷洒1次,连喷3—4次。

(七)白斑病

主要为害油菜。

1.症状特征叶片初生灰褐色近圆形小斑,后扩大为直径6—18毫米不等的浅灰色至白色不规则病斑,外围有污绿色晕圈呈湿润状。潮湿时病斑上出现暗灰色霉状物。病斑变薄稍见透明,有的破裂或穿孔。

2.发生条件白斑病有高温型和低温型两类。高温型平均温度23℃,湿度62%以上可发病;低温型平均温度11℃—20℃,湿度60%以上时发病严重。

3.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天喷洒1次,连喷2—4次。

(八)猝倒病

主要为害甘蓝。

1.症状特征幼苗茎基部有水浸状暗色病,病斑扩大并缢缩成线状,病苗倒伏,病苗保持绿色。湿度大时病部有絮状白霉发生。

2.发病条件低温高湿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采用无土穴盘育苗技术育苗。

(2)药剂防治用旧法育苗。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消毒。每平方米用8—10克,药粉先与3千克细土混匀,再与12千克细土进一步混匀,1/3药土播前铺底,2/3药土盖子。发病时用72.2%的霜霉威400倍液,或喷施铜氨制剂(用硫酸铜2份,研磨成细粉与碳酸氢铵11份充分混匀,装入塑料袋内扎口密封闷24小时)400倍液,效果好。

(九)疫病

主要为害韭菜。

1.症状特征受害叶病斑多从下部开始发生,最初产生暗绿色水浸状病斑,以后扩展到叶片的1/2左右时,全叶变黄、下垂、软腐。潮湿时,病部产生灰白色霉状物。根部受害腐烂呈褐色,根毛明显减少,影响水分吸收,根的寿命缩短,很少发新根,生长势明显减弱。

2.发生条件病原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侵染韭菜引起发病。一般在7月上旬地上部分开始发病,7月下旬进入发病盛期,8月上旬病情达到高峰,到10月下旬才停止发生。温室韭菜扣膜后,若遇湿度大,常可随时发病。

3.防治方法

(1)精细平整土地,防止涝洼和积水,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2)药剂防治7月中旬至8月上旬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90%乙磷铝500—600倍液,或70%百菌清500倍液浇灌根部,10天后再灌1次。

(十)斑枯病

主要为害芹菜。

1.症状特征芹菜斑枯病又叫晚疫病、叶枯病、叶霉病,俗称“火龙”、“桑叶”等,是由种子传染的病害。此病不仅在生长期间为害,在采收后、贮运和销售过程中,继续为害造成损失。主要为害叶片,其次是叶柄、茎基部和种子。叶片上初期病斑为淡褐色油浸状小斑点,扩大后病斑有两种情况。一种病斑较小,直径2—3毫米,病斑边缘黄褐色,中间黄白色,病斑外部常有一圈黄色晕环,在病斑边缘聚生许多小黑点;另一种病斑较大,直径3—10毫米,病斑颜色较深,中间灰褐色,边缘红褐色,一般没有黄色晕圈,病斑上只生少数小黑点,叶柄、茎上病斑长圆形灰褐色,稍凹陷,其上密生小黑点。发病重时叶片早枯,植株生长受阻,株高仅为正常植株的一半,食用价值降低。

2.发病条件病菌主要在种子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病种子播种后即可引起发病。斑枯病的发生和流行需要冷凉多湿的条件。在温度20℃—25℃、多雨或湿度大(最适湿度95%以上)条件下发病严重。在天气干旱,芹菜生长不良,晚间又有露水的情况下,病害也能发展。温室芹菜温度易满足,在灌水过多、遇雨、放风排湿不及时,棚内昼夜温差大、结露多时,均能诱发斑枯病的严重发生。另外,温度过高或过低、窝风、排水不良、缺肥时,对芹菜生长不利,抗病力下降,病害也会加剧。

3.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