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叶菜栽培技术
8336700000015

第15章 病虫害防治(3)

华北大黑鳃金龟北方多为2年发生1代,以幼虫、成虫在无冻土层中隔年交替越冬;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越冬成虫出土盛期,成虫白天潜伏土中,晚上8—9时为取食、交配活动盛期;成虫喜在寄主根际周围松软潮湿的土壤内产卵,卵散产,每雌虫产卵在100粒以上;初孵幼虫先取食土中腐殖质,后为害作物,秋后进入3龄期,土温适宜时,为害严重,随土温下降下移越冬,翌年4月中旬上升,造成春季为害高峰,夏季高温下移土室化蛹,羽化的成虫大多在原地越冬。

暗黑鳃金龟一年发生1代,以3龄幼虫在30厘米以下土层处越冬,翌年4月开始活动为害,春末夏初化蛹,6月中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随即交尾、产卵;成虫昼伏夜出,有群集性,当年孵化幼虫造成秋季为害。

铜绿丽金龟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30—60厘米土层中越冬,幼虫活动期在3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春、秋季为害重。蛴螬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趋粪性和喜湿性。3龄幼虫为暴食期,常把根、茎部咬断吃光后再转移为害。前茬为豆类、花生、薯类及玉米的地块,蛴螬虫量大,施用未腐熟肥料的地块受害重。

4.防治方法

(1)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减少虫源。

(2)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50克加水3千克加细沙土或炉渣25千克,或2.5%敌百虫粉剂2—2.5千克加细土30—50千克,充分拌匀成药土,穴施或撒施土中;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或浇灌。

(六)地老虎

1.为害特点蔬菜田常见的地老虎有2种,即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地老虎食性极杂,主要为害蔬菜幼苗,茄果类、瓜类、豆类、葱蒜类及十字花科蔬菜受害较重。初龄幼虫只吃成缺刻或小孔,3龄后食量大增,常从幼苗茎基咬断,造成缺苗断垄。

2.形态特征

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0—45毫米,体暗褐色,前翅前缘及中央部分黑褐色,内横线、外横线均为黑色双曲线,中室附近肾形斑、环形斑明显,在肾形斑外侧有3个楔形斑,黑色,尖端相对,后翅灰白色。卵:半球形,初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至灰黑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7—47毫米,体黄褐色至暗褐色,体表粗糙,布满龟裂状皱纹和黑色小颗粒,腹部第1—8节背面各有2对黑色毛片,呈梯形排列,前面1对较小,臀板黄褐色,有2条深褐色纵带。蛹:长18—24毫米,赤褐色、有光泽,腹末有1对臀刺,呈分叉状。

黄地老虎成虫体黄褐色,前翅各横线不明显,肾形斑、环形斑和楔形斑清晰,有黑褐色边。幼虫,体表颗粒不明显,腹部背面各节前后2个毛片大小相似,臀板有2块黄褐色斑。

3.生活习性

小地老虎在宁夏不能越冬,虫源来自南方,一年发生1—2代。成虫昼伏夜出,在高温、无风、湿度较大的夜晚,活动尤盛;成虫对黑光灯、糖醋等带酸甜味的汁液特别喜好,成虫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卵散产或成堆产在幼苗叶背和嫩茎或低矮的杂草上,也有产在田间枯枝上,每头雌虫平均产卵800—1200粒。幼虫共6龄,1—2龄幼虫大多集中在嫩叶或心叶上,咬成小米粒大小的孔洞,留下表皮如窗纸;进入3龄,白天藏在表土下,夜间外出活动,将叶片吃成缺刻或黄豆大的孔洞;4龄幼虫可咬断幼苗基部嫩茎,并可将断苗拖入穴中;5—6龄暴食期,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5%。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和互相残杀的习性,老熟幼虫潜土筑土室化蛹。小地老虎喜温暖潮湿,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杂草丛生的菜田等地为害重,早春温暖少雨,有利小地老虎的发生,为害也重。

黄地老虎宁夏年发生2代,发生为害情况与小地老虎相似。

4.防治方法

(1)清除温室周边杂草,消灭卵与幼虫,减轻为害。

(2)诱杀成虫。用黑光灯、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农药适量)诱杀成虫。或于移栽定植前,以小地老虎喜食的鲜菜叶拌药于傍晚撒入田间进行诱杀,或用鲜菜叶等堆集成堆诱捕,于次日清晨检查捕杀。

(3)药剂防治地老虎幼龄期,可用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也可每亩用3%甲基毒死蜱颗粒剂3—5千克沟施或撒施防治。

(七)蚜虫

1.为害特点蚜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吸食寄主营养物质,削弱和阻碍寄主的生长与发育,同时由于其代谢物——蜜露的排出,引发煤污类真菌的繁殖,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蚜虫是多种病毒的媒体,由蚜虫传播病毒引发的病毒病给寄主作物造成的损害,远远大于蚜虫自身的为害。所以防治蚜虫,不单是控制蚜害,更重要的是防止病毒病的传播与为害。

2.形态特征蚜虫虫态多型,如有翅蚜、无翅蚜、有翅若蚜、无翅若蚜、性蚜、干母、干雌等。

有翅孤雌蚜体长1.2—3.3毫米,体色有黄浅绿、深绿、墨绿、紫黑、黄褐、紫红等多种颜色;触角6节,短或长于身体,不同种各节有色泽变化;有透明的翅2对,腹管多为圆筒形,上有不同纹饰,尾片多为圆锥形,上有数量不等的刚毛。

无翅孤雌蚜外观体形、体色等与有翅蚜相似,只是无翅蚜胸部没有有翅蚜发达。若蚜:分4龄,形态特征基本上同于成蚜,唯体形小于成蚜,若蚜分有翅若蚜和无翅若蚜。

3.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代数,受地区与气候的影响有差异,一般在10—20代,世代重叠;蚜虫有的以卵越冬,也有的以成虫、若虫在避风向阳的越冬性植物的根际或心叶处越冬。当翌年外界气候适宜时,以若、成虫越冬的便恢复活动。以卵越冬的便孵化成为“干母”,并胎生“干雌”,在越冬寄主上繁殖数代后,便产生有翅蚜,迁飞至适宜的寄主上继续扩散为害,直至秋天生长季节结束。蚜虫只要外界环境条件适宜,就能生长繁殖,周年为害。蚜虫最适的发育温度在20℃左右,生长季节多行孤雌生殖,在适宜的条件下,生殖能力与平均温度呈正相关。蚜虫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趋性,绿色次之,对银灰色有负趋性;蚜虫不喜高湿,干旱易产生有翅蚜,有利蚜虫的迁移,微风便于蚜虫的迁飞扩散,强的气流能帮助蚜虫远距离迁飞。

4.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温室周边杂草,集中处理,以减少虫源。同时保护瓢虫、草蛉、蚜茧蜂等益虫,帮助消灭蚜虫。

(2)利用蚜虫趋性,挂黄板诱杀,每亩挂6—7张,或在田间间隔拉挂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迁入。

(3)发现有蚜为害,可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由于蚜虫繁殖速度快,又多在心叶、叶背及皱缩处为害,因此,除打药要细致外,在选药上选用内吸剂为好。

(八)蛞蝓

1.为害特点蛞蝓俗名无壳蜒蚰螺、鼻涕虫,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食性杂,主要为害棚室和露地蔬菜等,最喜食刚萌发的幼芽以及幼苗,造成缺苗断垄。同时排泄粪和分泌黏液,污染蔬菜导致腐烂。

2.形态特征成虫:体呈纺锤形,黑褐色或灰褐色,体长20—25毫米,爬行时体长30—36毫米;身体柔软无外壳,暗灰色、灰红色或黄白色;头部前端有两对触角,暗黑色,头前方有口,口腔内有一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有外套膜,为体长的1/3,其后方腹部背面似树皮纹状;呼吸孔位于膜的后半部右侧方。腹足扁平,腺体能分泌黏液,爬行过的地方留有白色痕迹。卵:椭圆形,白色透明,胶质状,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卵直径2—2.5毫米;卵聚集成块,每块有卵几个或数十个。幼体:初孵化时体长2—2.5毫米,淡褐色,体形同成虫。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不仅有利于蔬菜生产,且能使蛞蝓的为害显著减轻。

②采取适时中耕除草,清洁田园,排除积水等措施,破坏蛞蝓的栖息和产卵场所。

③进行秋翻,使部分越冬蛞蝓暴露地面冻死或被天敌啄食,卵被晒爆裂。

(2)人工诱集捕杀用树叶、杂草、菜叶等在棚室或弃田做诱集堆,天亮前集中捕捉。

(3)石灰带保苗在沟边、地头或作物间撒石灰带,亩用生石灰5—7.5千克,保苗效果好。

(4)药剂防治在早晨蛞蝓尚未潜入土中时(阴天可在上午)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

①用多聚乙醛配成含有效成分2.5%—6%的豆饼粉或玉米粉等毒饵,于傍晚施于田间、垄上诱杀。

②10%多聚乙醛颗粒剂,每亩用2千克撤于田间。

③当清晨蛞蝓未潜入土时,用硫酸铜800—1000倍液,氨水70—100倍液,1%食盐水喷洒防治。

(九)韭蛆

主要为害韭菜。

1.为害特点为害韭菜的蛆有葱蝇和韭菜迟眼蕈蚊,两者都以幼虫在土壤中为害韭菜的地下假茎、根茎使之腐烂,导致地上部枯黄死亡,严重时会形成韭丛大片枯死。葱蝇为害韭菜的根蛆是葱蝇的幼虫。葱蝇的成虫对葱蒜类的气味有着明显的趋性,喜欢取食其腐败的东西,并在上面产卵。未腐熟的粪类、发酵不透的饼肥、腐败的残株枯叶都能引起葱蝇产卵,3—5天卵孵化成幼虫(蛆),不久便钻入土中,在叶鞘基部和鳞茎等部位进行为害。土壤干旱时根蛆要转到作物根部集中取食,为害更为严重。韭菜根蛆以老熟幼虫或蛹在韭根及周围土壤中越冬。一般年份,露地韭菜开始萌发,就会受到越冬幼虫的为害。扣棚韭菜的根蛆来源于越冬代的蛹、成虫或幼虫。2年生以上的韭菜地。虫源多,为害重。

2.形态特征

葱蝇成虫:体长约6毫米。雌虫体灰黄色,两复眼间距较宽,约为头宽的1/3。胸、腹部背面无斑纹。中足胫节外方有2根刚毛(葱蝇与种蝇区别之处)。雄虫体略小,暗褐色。两复眼非常接近,复眼间最狭部分比中单眼的宽度小,但两复眼仍可看出是明显分离的。胸部背面有3条黑色纵纹,腹部背面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各腹节间有1黑色横纹。后足胫节内下方有1列稀疏等长的刚毛。雌、雄前翅基背毛短,其长度不及背中毛长的1/2,长约1毫米,长椭圆形,乳白色,稍弯,弯内有纵凹陷。幼虫:老熟时体长7—8毫米,蛆形,前端细,后端粗,乳白色略带淡黄色。头退化,仅有一黑色口钩。腹部末端截面上生1对椭圆形红色气门和7对内质突起,第一对突起略高于第二对,第七对很小。蛹:长4—5毫米,围蛹,长椭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尾部有7对突起韭菜迟眼蕈蚊成虫:为小型的蚊类。初看时像似小蝇类,雄虫体长3.3—4.8毫米,黑褐色;雌虫体长4—5毫米。成虫拒强光,有趋亮性,夜间对25瓦普通电灯有趋性,没有趋化性。成虫性喜阴蔽、潮湿,腐殖物多等环境。秋冬茬保护地内可发生2—3代,以幼虫越冬,而以越冬代幼虫为害严重。老熟幼虫:体长8—9毫米,体细长圆筒形,无足,头部黑色,腹部乳白,半透明,幼虫常群集韭菜鲜茎里为害。初孵化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主要为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菜叶片枯黄而死,严重的整墩死亡,不能再发。

3防治方法

防治葱蝇。一是不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二是葱蝇成虫有趋化性,用糖醋酒液诱杀。糖醋酒诱杀液的配方是:糖3份,醋3份,酒L份,水10份,90%晶体敌百虫0.1份。将配好的溶液装在盘内,放在韭菜田间,5—7天更换1次。当测得成虫数量连续倍增时,即可喷药杀成虫。秋季成虫盛发期,多在本地霜冻前40天左右。三是化学防治。成虫盛发期,喷洒75%辛硫磷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在幼虫为害期,发现韭株叶尖开始发黄、变软并逐渐向地面倒伏时,用50%辛硫磷800倍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灌根触杀。

防治迟眼蕈蚊。一是给韭菜适当疏叶,加强通风透光,可减轻虫害的发生。在韭菜苗眼或穴间松土晾根,破坏幼虫栖息环境,促使幼虫提前化蛹或死亡。二是在保护地内,夜间设25瓦普通电灯泡作为光源,在灯泡下30厘米处放1个盛水的碗,待水面发现成虫时,即可喷药杀成虫,一般成虫盛出现在保护地内韭菜第一次收割前后。三是在化学防治,基本与葱蝇相同。

(十)甜菜夜蛾

杂食性虫害,为害多种蔬菜。

1.为害特点甜菜夜蛾以幼虫为害,低龄幼虫将叶肉吃掉,留下表皮成透明小斑,3龄幼虫可将叶片吃成缺刻,4—5龄时可将全叶吃成网状,严重时叶片大部或全部被吃尽,仅余叶脉和叶柄。甜菜、萝卜、白菜的苗期受害,可造成严重缺苗,甚至毁种。幼虫还可钻蛀青椒和番茄的果实,造成果实腐烂、脱落。

2.形态特征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0—14毫米,翅展25—30毫米。体和前翅灰褐色,前翅外缘由1列黑色三角形小斑组成,外横线与内横线均为黑白2色双线,肾状纹与环状纹均黄褐色,有黑色轮廓线。后翅白色,翅脉及翅缘灰褐色。卵:馒头形,白色,表面有放射状的隆起线,卵粒重叠成多层的卵块,有白色绒毛覆盖。老熟幼虫:体长约25毫米,体色变化大,有绿色、暗绿、黄褐、黑褐等色;胴部有不同颜色背线,体侧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此带直达腹部末端。气门后上方有圆形白斑。蛹:为被蛹,体长约10毫米,黄褐色。

3.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减少虫源。

(2)黑光灯诱杀成虫效果很好,还可同时诱杀棉铃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人工摘除卵块。当灯光诱虫发现甜菜夜蛾成虫数量大增后,加强田间查卵工作,卵块在叶背,有白色绒毛覆盖,易于识别,一旦发现,及时摘除,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药剂防治田间用药的关键时期是消灭幼虫于3龄以前。在1—2龄幼虫发生高峰时,及时用药,可用5%氟伏虫脲乳油1000—2000倍液,或1.8%的阿维菌素1500倍液,或20%高氯·辛1500倍液喷雾防治。

(十一)潜叶蝇

主要为害菠菜等。

1.为害特点菠菜潜叶蝇幼虫呈蛆状,体小,潜在叶内取食叶肉,使叶片仅剩上、下表皮,呈弯曲形隧道,一般叶端部内有1—2头幼虫或虫粪,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

2.形态特征成虫:体小,雌虫体长2.3—2.7毫米,翅展6.3—7.0毫米。雄虫:体长1.8—2.1毫米,翅展5.2—5.6毫米。全体暗灰色且有稀疏的刚毛。复眼椭圆形,红褐色至黑褐色。眼眶间区及颅部的腹区为黄色。触角黑色,分3节,第三节近方形,触角芒细长,分成2节,其长度略大于第三节的2倍。幼虫:虫体呈圆筒形,外形为蛆形。蛹:为围蛹,长卵形略扁,长2.1—2.6毫米,宽0.9—1.2毫米。

3.防治方法

(1)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以免把虫源带入田中。

(2)及时清除被害株残体,并带出田外烧毁。

(3)产卵盛期至卵孵化初期,可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1.8%的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7天喷洒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