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不相为谋
8533100000001

第1章 楔子

初冬季节,老天送来一场初雪,一夜之后,天地白色一片,四周树木的树枝上挂着漂亮的霜凌,屋顶上的积雪厚到连吞脊兽都被包裹了起来,地面上的积雪倒是在早朝前就被宫人们给清扫干净,还细细的洒上了一层煤屑以防结冰打滑。

外面寒气袭人,室内温暖如春,雪后初晴的下午,庄严稳重的御书房中阳光最灿烂的一角,石玉屏风的后面,一张榻床放在窗下,头戴金冠身着常服面相不及三十的年轻明德皇帝懒洋洋的倚坐着,身后枕着厚厚的靠垫,里侧放着一个红铜福寿手炉,左手拿本书正看得认真,右手捻起一页似是正要翻动。

“万岁爷。”屏风外面突然传来内侍太监刻意压低的声音,声音虽低却仍然打破了室内寂静,把看书人从书海的世界中唤了回来。

“讲。”虽被打扰了看书的兴致,却听不出情绪的起伏,似是早已习惯。

“回万岁爷,刚得到的消息,汝王妃有喜了。”

“哦?确实?”

“确实。汝王已经派了家人进宫向太后和纪太妃报喜。”

“嗯,这是汝王第一个孩子吧。”

“正是,王妃过门多年,这是第一胎,纪太妃很是高兴,已经下了赏赐。太后和皇后那里也正在准备赏赐之物。”

“嗯,传朕旨意,给汝王送份贺礼。”

“是,万岁爷,奴婢告退。”

悉悉嗦嗦的脚步声很快消失,室内重新恢复寂静,黄袍男人继续将精神沉浸在了书海的世界中。

一个时辰后,京城西边明正街上汝王府门前来了一个阵势浩大的队伍,两辆内府马车,车旁轿子里走出来一个手执圣旨的太监,周围围绕着一队佩有武器的亲卫。

门子诚惶诚恐的把这群贵客迎进大门交予负责在前院做事的内务管家,内务管家先让人赶紧去通知府里的云大管家,他自己则将客人请去东院王爷日常起居的安福轩正殿,安排婢女给他们奉茶。

传话的仆人撒腿飞奔,穿过重重院子和游廊来到二门,叫站在门口当值的小太监把话传给在后殿当差的内务管家。

后殿内务管家再把话传给在王妃正房外听候的王府大管家云珪。

大管家收到消息,转身敲开王妃房门,向在王妃房中的王爷禀报。

汝王暂别王妃,急匆匆回房更衣再来到正殿接旨,面相比明德皇帝还要年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是个很年轻的王爷。

宣旨太监手持黄卷唱道:“汝王田琦接旨。”

汝王整理衣摆沉稳跪下。

见汝王已经跪定了,宣旨太监展开手中圣旨,用小公鸡一样的嗓子抑扬顿挫的念出黄卷上的内容。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寥寥数语,只是恭贺汝王妃有喜,汝王有后,皇上送上贺礼若干,除了惯例的珠宝裘服药材珍玩,另外还有侍女和太监数名。

汝王山呼万岁,磕毕了头,双手接下圣旨。

站起身来,将圣旨转交给身旁的大管家,再从大管家手中接过一个红袋,一边笑眯眯的说着“同喜同喜,辛苦辛苦”,一边将红袋塞进了宣旨太监的手中。

宣旨太监接过红袋笑纳袖中,嘴上也跟着说了几句喜词,又寒暄几句,这才告辞。

大管家亲自将贵客送出大门,再回头清点接收赏赐,着内务管家交待下面的执事各领各的东西,该入库的入库,该安排的安排,一切交待完毕,大管家亲自领着那几名侍女太监一路穿过层层院落来到后殿正房禀告王爷。

王爷此时已换回常服,又回到王妃房中与王妃说话,告诉她刚才传旨的内容,两人商量着日后府中事务的安排。

当今皇上登基不满一年,先帝在立下太子之后不到两年就感染风寒而驾崩了,因为在那段时间里还有人在私下搞小动作,再加上争夺太子之位时各个利益派系相互之间斗争得太厉害,许是有安抚的意味,皇上继位后封了几位兄弟为亲王,但同时又防各位王爷防得死紧,一旦有什么机会下赏赐,皇上除了给实物外还送侍女和太监。

表面上看是皇上的好意,尤其在外人和百姓眼中,这是皇上看重手足之情的表现,实际上文武百官都知道那些侍女太监随便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明摆着就是皇上安插在各王府中的探子,皇上的眼线,代替皇上盯着这些王爷们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可无奈的就是,明知这是皇上监视他们的用意,也得恭恭敬敬的收下,并好生使用。

“王爷,既是皇上的赏赐,就用着吧。把那些侍女送我这来,我这现在正需要人手,那些太监就让管家安排,随便找个轻快的差事让他们呆着。”因为怀孕身体疲乏,王妃背枕靠垫坐在床上,身上盖着丝被,细嫩的小手轻轻握着王爷的大手轻声细语道。

“嗯,我正有此意,他们要看就让他们看去,我王府中任何一个人都行得正坐得直,不怕他们向皇上告状。”

“告状也不怕,皇上不是昏庸之辈,当年先皇既然立了三皇子的他为太子,就是看中了他明辨是非,不容易被人蛊惑左右,不然的话,皇上登基这几个月来,真要动手报以前的仇,刚封的这几位亲王恐怕早就不剩了。”

汝王将王妃的一双柔荑反包在自己手中轻轻的抚mo着,嘴上调侃道:“王妃这样说,是笑话本王其实是个不辨是非的人喽?”

汝王妃抿嘴低笑:“怎么会呢,王爷可不要冤枉臣妾,有靖王叔辅助,当年你们二位可着实让那两位嫡皇子颇为头疼呢,尤其是三皇子,简直视你们为第二对手,就怕你们倒向大皇伯。”

“是啊,我和靖王弟加起来才是第二对手,哪比得了当年大皇兄,当时支持他的大臣就将近一半,他又是先皇后嫡子,先皇长子,谁都以为他一定是太子,我们这几个皇子不过是适逢其会身不由己陪人家玩过家家罢了,谁叫我们这几兄弟年龄相近呢,那时候有时都会想,要是晚生几年就好了,就不用因为年龄到了搬去贤贤子苑却正好赶上他们俩人斗得最激烈的时刻。”

“呵呵,王爷想得倒是妙,可是倘若真的晚生几年避开了东宫之争,我也就没机会跟王爷相遇了。再者,要不是王爷赶上了,只怕这汝王的头衔还不知道给了哪位王爷呢,被封王的都是当初一起住在贤子苑的皇子们,好在六皇叔赶上了最后一趟,你们俩联手自保足矣,现在六皇叔封了靖王,宫里那两位太妃也可安享晚年。”

“是呢,七弟只比靖王小一岁多,等他搬去贤子苑的时候,东宫之争已经尘埃落定,靖王后面的那些弟弟们都只得到个文职闲官,虽有皇子头衔,却仍然清冷度日。这也是祖规教训,我们必须遵守,要是他们上进,皇上自不会亏待他们,不管怎样终究是自家兄弟,该用得着的时候还是用得着。”

“可惜先皇后去的早,留下孤苦无依的大皇伯,但是当年先皇没立大皇伯为太子就一定有他的考虑,不一定就是因为当今太后是续弦的关系,虽然这也是当年朝臣们争论得最激烈的焦点,同为皇后嫡子,真叫人难以抉择。”

“这样说也有一些道理,当年着实争得狠了,还闹出人命,甚至在太子人选昭告天下之后还有人不甘心暗中动作,也不怪皇上现在防我们像防贼一样。”

“所以,皇上派人来就让他派,他不过是求个安心,就给他个安心,不让我们去封地我们就不提这事,专心照顾家里买卖营生就行,将来迟早有一天我们是要去封地的,到时候花钱的地方会很多,偌大的家族没有足够的银钱可打理不了。”

汝王听王妃说得有趣不禁笑了起来,然又幽幽叹了一口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这一天啊。”

王妃轻拍王爷手背,安慰道:“总会有这一天的。”

王爷紧抿着嘴,连连点头不发一语,似是心里也在自我安慰。

这时,外面的婢女进来通报大管家领着宫里送来的侍女太监到了门外。

“奴婢见过王爷王妃。”隔着雕花房门,外面传来侍女和太监齐声的见礼声。

汝王给王妃掖了掖被角,端坐床边,朗声道:“都进来吧。”

门扇轻轻的吱呀一声,管家当头进来,止步于屏风旁,跟在他身后的四名侍女和四名太监们则直走到床前才站定,都是不满二十的年纪,脸上还有着未退的稚气。

他们来到跟前,站成一排,男左女右,再次行礼。

汝王仔细看了几眼,微微点头:“女的留下,其他人出去,管家好好安顿。”

大管家立刻带了太监们出去,房中就只剩了四个侍女。

“谁是领头的?”王爷问道。

“回王爷,是奴婢。”四名侍女中,最右边的那个走出队列,来到王爷和王妃的跟前盈盈一礼。

侍女们都是一水儿的粉荷色宫衫,衬得她们的脸庞粉白水嫩,这个领头的更是这四人中最美的一个,一双漆黑的眼睛仿佛蕴着流光,一闪一闪的,小巧菱唇天生上翘,着实甜美可人。

王爷和王妃对视一眼,夫妻多年,早已默契十分,都看出对方眼中的满意之色,尽管是眼线,但总长得不错,看着顺眼。

“长得倒是标致,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在宫里多久了?皇家规矩都懂?”

“奴婢丽娘,今年17,自幼入宫,一直在姑姑们手下受教,规矩都知晓,还请王爷王妃尽管使唤。”丽娘的声音脆生生的像只小黄鹂,语气活泼得很,一开口说话就笑,一笑起来那双眼睛更加漂亮。

王爷和王妃脸上的笑意也扩大了不少,王爷扫了一眼其他三位侍女站起身。

“这样,你们四个就先在王妃跟前伺候,等日后王妃坐完月子,丽娘再到本王跟前侍奉茶水。”

“是,王爷。”四个俏生生的粉侍女齐声清脆的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