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不相为谋
8533100000026

第26章 表弟上门

正月过去,迎来早春二月,茶行总会派人送了信,说今年春茶预计丰收,问汝王是不是还照年前定的品种和数量进货。

汝王豪爽的回信,一切照旧。

王妃从王爷那里得了这个消息后,立刻写了封信送进皇宫给皇后,说今年自家茶叶铺定了好茶,等货到一定送进宫去给皇后尝鲜。

皇后很快回信,期待汝王妃的新茶。

明面上这是汝王妃向皇后上贡,但在明眼人眼里,这就是王妃和皇后约下的下次入宫看望小世子的约会。

丽娘觉得这里面古里古怪的,她开始怀疑皇上把小世子扣在宫里的意图,要真是做质子,亲属哪那么容易进宫探视,给看了一次又一次也就罢了,哪还会再让王妃进宫看第三次?皇后许下邀约摆明就是皇上背后的授意,真是越来越搞不懂皇上的意图了。

丽娘自认她没那个脑子去揣测圣意,决定继续看戏,反正皇上肯定不打算真的让皇后把小世子抚养长大,迟早有一天要还回来,而汝王肯定要用什么条件来换,也许这中间就有她要出力的地方。

王妃得了皇后的邀约,满心欢喜地一边打理着王府内务,一边等着茶行总会通知他们取货的消息。汝王名下三间产业也经营得风生水起,德歆隆成日里人流不断,这玄武大街果然是商人的风水宝地。

不过,好事太多的话就总是会让人忽略了潜藏的祸事,当然也不一定是什么要人命的祸事,但起码总归是要让人心情郁闷一下的。

二月底的一天傍晚,汝王和云珪等人从德歆隆回来,云珪先送汝王回安福轩,刚踏进东配殿的门,婢子递来一封信,上面只有“汝王亲启”字样,没有寄件人的名字,但那笔迹却叫两人立刻想起一个被他们忘到排水沟去的某人。

“唐铭风!”

熟悉的笔迹唤起了汝王和云珪并不久远的记忆,好像在年前的时候,某人写来封信说要到京城来给他的县民买农具?!

云珪赶紧拆信,薄薄一张信笺,三言两语,就是说了一下自己出发的日期和预计到达的日期,末了还说到时候要请汝王和云珪在酒楼吃饭,算是给他们拜晚年。

“得,要债的来了。他这饭我可不敢吃,回头还不知道皇上又要怎么整我呢。”

“他真大胆呐,代理县令没有皇命就敢回京,不会又有什么任务吧?”

“那谁知道,我们还是想想给他多少钱吧。”

“王爷,要不您明天找机会和您岳丈大人谈谈?看看最近朝中又有什么动向?”

“嗯,也行,明天派人送个信,再在附近酒楼订个桌子,我们翁婿两人好久没有把酒言欢了。”

“是。”

此事就此过去,夜里汝王没把这事告诉王妃,只说明天有应酬晚上不回家吃饭,王妃也没多问。

次日,云珪照汝王的吩咐订了家酒楼,然后打发了个随从去给户部尚书府送了信。

下午,李尚书放值回来,收到妻子转告的口信,换了身便衣,等到约定的时间,坐着轿子来到预约的酒楼,店小二热情的领进楼上雅间,推门一看,汝王一人已经在里面等候。

翁婿二人随性而坐,小二随后端上来事先点好的酒菜,等到房门再度关上,汝王和李尚书这才开始聊起正题。

两人边吃边聊,李尚书把最近朝中每日所谈的事都告诉了汝王,这些问题朝中大臣们的看法都是怎样等等,受话题影响,李尚书的个人情绪多少流露了一些,好在汝王不在朝,听一听也就过去了。

一顿饭吃完,聊天也结束了,汝王从岳父的嘴里知道了他想知道的事,付了账后二人下楼,汝王恭敬地将岳父大人送上轿子,看着轿子远去,他才骑上追风回府。

才进门,就听迎上来的下人们说今天白天的时候大宗正院送来了今年的岁禄,钱物都已点清入库,大管家一回来收到消息后就去了内账房,现在应该还在。

汝王立刻来到内账房,云珪果然在这里,正捧着一本账本看得认真。两人互相打了个招呼,云珪从桌上的账本堆里另外拿出一本账本,翻到其中一页递给汝王,汝王接过一看,是今日所收岁禄的账,钱和米面都已登记入账。

看着账面上多出来的这个数字,汝王又想起上元节那个与他失之交臂的灯魁,心痛不已,要是当时他抢到灯魁,现在看到的就是个翻倍的数字啊。

云珪笑着把汝王推出门外,让他赶紧回房休息,别再多想,明天还要早起营业。

汝王来到王妃房中,在丽娘和秋菊的伺候下梳洗更衣,坐下来喝茶时,王妃就把今天收到岁禄的事跟汝王说起,王妃还问要不要分出一半钱给外账房,也好多些活钱周转。

汝王让王妃把钱收着,外账房的钱够用,王妃守好内账的钱足矣,府里该添置点什么尽情地用,别太节省,汝王府还没穷到凄惨落魄的地步。

又聊了会天,夫妇俩上chuang休息,始终汝王没说今晚是与自己岳父大人吃饭的事。

清晨,照常是汝王和云珪去德歆隆,王妃在府中管理府务。

后殿厅堂里,王妃与府里总管主事们说完话,给了去内账房支钱的字条。

总管主事们下去各忙各的了,秋菊把用过的笔墨拿去清洗放好,丽娘送上杯热茶,王妃捧着热茶正放松休息呢,外面有丫头进来报告,说是表少爷方兴艾来访,正等在二门外。

王妃微愣了一下,不解这个表弟怎么会今天上门,自己成婚这么久,表弟上门的次数一只手就可数清。

但终究是自己二舅的儿子,虽然平时无什么来往,人家既然来了也不好拒绝不见,王妃还是让丫头把自己表弟领进来。

丽娘先下去备茶,等她端着茶再回来时,厅堂下首处已经坐了一个年轻男子,身上是简单的一袭青衿学子衫,头上是乌纱学子冠,仪表堂堂的样子,尤其是皮肤特别的白皙,白到一点血色都没有。

丽娘走到近前,把茶杯放到他手边桌上,又瞄了一眼,这才看清楚,白皙的皮肤原来是搽了一层****的缘故。

学子好抹粉是时下在京中学子中颇为流行的事物,但好好的年轻人顶着一张比女人还白的粉面招摇过市,还是让很多人都看不习惯。

放下茶杯,丽娘随即退下,躲在后面偷听这姐弟两个要谈的什么。

王妃招呼弟弟喝茶,对方的来意她刚刚已经知道了。

“兴艾呀,不是姐姐说你,上届科举你连个名次都没考中,当初你说要留在京中读书我们都很支持,你说要在外面和要好的学子朋友一起同吃同住同学习我们也首肯了,可你现在跑来让我给你做媒,这就说不过去了吧?你要纳妾的事舅舅舅母知道吗?我爹娘知道吗?”坐在上首的王妃娥眉微蹙,对这无尽向学的表弟有些不满。

“姐姐,好姐姐,帮帮弟弟吧,弟弟是真喜欢她,我爹娘那边不用担心,只要我不带个媳妇回去就没事,至于姑姑姑父我就不劳烦他们了,只要姐姐出面就够了。”

“那姑娘那边呢?好好一姑娘,人家父母怎么会答应给你做妾呢?你又身无长物,怎么养活人家?”

“姐姐不用担心,这些我都计划好了,除了每日读书,我还接了抄书的活,白天读书,夜里抄书,再加上家里给的银钱,两人生活足矣。”

“难得你也知道赚钱,但这样会不会太辛苦?而且你既纳了妾,还要跟你的朋友一同租住吗?”

“那当然不了,我已经找好了一个小房子,就只给我未来两个人生活。如果下次科举还是没中的话,我就带她回老家去,开个私塾也能糊口。”

“你想得到是清楚,舅舅舅母肯?他们还指望你光耀门楣呢。”

“姐姐,我其实早自知不是那读书的料,我爹娘不过是嫉妒大伯一家才如此逼我罢了,下次科考再失败他们纵然会失望,可如果我能带个大胖小子回去的话,他们说不定就会不跟我计较喽。”方兴艾越说眼睛越冒光,似乎对自己的如意算盘颇为自得。

“你都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只要姐姐帮我做个媒,事成之后弟弟一定万分感谢。”

“唉,罢了罢了,你也这么大了,是该考虑一下了。只要人家姑娘家不是成心拒绝,做个媒倒不难,反正只是个妾室,如果是正室你来找我我还不答应呢。”

“嘿嘿,姐姐答应了就好。”

“你跟姑娘家是怎么说的?他们家住哪?我们什么时候去?”

“都说好了,明天上午约在他们那的里长家里,姑娘家实话说条件不太好,但我是真心喜欢,我发誓。”方兴艾说着真起手。

“你们怎么认识的?”

“她靠给人织补为生,就在我那附近,天天都能看到她,有时候我也会拿几件衣服给她修补,就这样认识了。”

“我看你是故意撕破衣服去接近人家的吧?”

“嘿嘿,什么都瞒不过姐姐。”

“哼,姐姐也是女人,还不知道你那点心思?无非是姑娘家以为你是个穷学生,人家不愿给你做妾,所以你才来找我出面,其实是告诉姑娘家里知道,你是我汝王妃的表弟,不是一般二般的人家,他家女儿跟了你不会吃亏。是这样吧?”

“姐,你真厉害!”方兴艾向王妃高高的竖起大拇指。

“行了行了,别拍马屁,明天你来接我,我们一起过去。知道纳妾就说明你长大了,现在还有时间,一定要用功读书知道吗?哪怕考到榜尾呢,家里也能想想办法给你弄个一官半职的。”

“是,姐姐的教训弟弟记在心里。”

“油嘴滑舌。”王妃睖了方兴艾一眼,挥了挥手,“好了,你回去准备吧,明天穿身好点的衣服,还有,别搽粉,看看你这比女人还白的脸,哪个姑娘愿跟你站在一块。”

“哎哎哎,我这就回去洗脸,明天上午我来接姐姐,我先回去了。”方兴艾眉开眼笑的站起身,向王妃行了礼后飞快地就往外走。

丽娘从里面出来,招呼小丫头把客厅收拾一下,然后她回到王妃身边,听王妃与秋菊说话,两人商量的正是明天去说媒时穿什么衣服为好的话题。

“不过是纳妾,不用穿多好的衣服去,便衣就成,姑娘家也就是一般百姓,没必要弄得那么紧张。”

“瞧您说的,小姐呀,我就不信表少爷去跟人家谈的时候没报自己的身份,肯定是人家不信这才来搬您出面,明天当然要穿得漂漂亮亮地去,让人家看看为了自己弟弟纳个妾,做姐姐的给了多大面子,他们要是再不答应就是不知好歹。”秋菊不同意王妃的想法,她觉得身为王妃就是要无时无刻地表现出王妃的派头。

丽娘没有发表意见,她对这事不甚关心,但今晚她还是会报给上封知晓。

晚上汝王回来,两人一起吃晚饭时王妃跟夫君说了这事,汝王知道王妃这个叫方兴艾的表弟,但对他的了解也跟王妃一样,平时来往少得可怜,除了知道这么个人在京中读书备考,其他的一概谈不上。

不过既然这个小舅子有了纳妾的心思他也表示支持,有个女人在身边照顾总比自己一个人强,独自一人在外乡生活的孤独滋味他充分理解,他甚至提出买妾之资就由他们王府来出。

既然夫君也没有反对意见,王妃就对明天的活动自行安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