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官谋国
8651700000032

第32章 波澜乍起

楚砚率部在嘉州城外忙碌三天,全力办理灾民安置工作。魏知府对楚砚言听计从,然而果然如楚砚所料,粮食出现了问题。虽然楚砚带来的干粮缓解了这个矛盾,但是依旧杯水车薪。

第三日,江州卫司衙门开赴嘉州城,楚砚部接到命令驻守江堤,封堵决口。整个江南道共九个决口,洪水过处,一片狼藉。江南道三司衙门焦头烂额,河道衙门更是提心吊胆。

等楚砚率部赶到江堤时,发现这段江堤与江州卫屯田附近的简直是天壤之别。不要说外包青石了,夯土层也没有那边的厚。

楚砚赶赴决口,只见滔滔江水从两丈宽的决口处奔涌而入,嘉州城哨的将士面对如此决口完全无能为力。好不容易将泥土装入麻袋背上大堤,然而扔入决口瞬间就被汹涌的洪水冲走。

楚砚眼见这种方法完全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心下焦急。脑海中思绪翻转,全心回忆曾经阅读过的古籍珍典。目光在四周划过,江面宽阔浩瀚,对面不辨人际牛马;万千田野被江水吞没,炊烟断绝。只有几处长满翠竹的丘陵在这万里泽国中兀自挺立。

等一下,竹子!楚砚目光迅速回扫,盯住不远处的青丘竹林,灵光一闪,想起了曾在古籍上看过的李冰建都江堰的方法。立即吩咐众人砍竹劈篾。

众人踏着数寸深得江水,在泥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至最近的竹林处,拔出妖刀,三两下就砍倒一棵碗口粗的竹子。后面的军士立即将枝叶砍掉,抬出竹林,送上江堤。

江堤上的军士按照楚砚的吩咐和紧急征发的工匠的指点,将竹子劈成一寸髋的篾条,而后经由巧手的工匠将之捆绑编织成一丈长、两人合抱粗细的笼子,里面装着大块的石头。而后两两相连,再捆上一根小腿促的树干,变成了一个大竹笼。这样三个成品字形捆绑,由众人抬着沉入决口,洪水便冲不走了。就这样忙了整整一个白天,终于将这个决口用竹笼堵上,原本汹涌澎湃的江水如今只能从石块中间的缝隙中涌出。

楚砚连忙吩咐众人再接再厉,把碗口粗的树干一端削尖,用木槌狠狠钉在竹笼后面,再用细碎的鹅卵石密密地填了竹笼的缝隙,最后一袋一袋的沙土整整齐齐地码在竹笼先后,再用沙土将这些盖了、夯实。

这一下一直忙到深夜,整段江堤人来人往,喊号子,扛沙袋,打木桩,夯土层,川流不息,热闹非凡。无数火把将整段江堤照得灿若白日,远远望去犹如一条火龙卧在那里,气势非凡。

一直忙到四更,这才将决口彻底封堵。楚砚不敢掉以轻心,连忙吩咐张皓率部在江堤上巡查,看看是否有裂缝管涌,又派人向卫司衙门与嘉州知府报信,这才命令众人在江堤上扎营安歇。

第二日一早,周南风与魏巍便赶到江堤视察,看到已经看不出痕迹的决口,听了楚砚的讲述,对楚砚不住的赞扬。

周南风狠狠拍了拍楚砚的肩膀道:“不错,恒柔不但善于剿匪平乱,也善于治水救民,堪称能文能武!”

魏巍也是凑上来伸出拇指笑呵呵地道:“楚将军救我嘉州城万千百姓,还请受巍一拜。”说着便要拱手下拜。

楚砚连忙拦住笑道:“这都是周指挥使命令迅疾,调兵得当,砚万万不敢居功。卫大人要谢,还是谢周指挥使。”

魏巍连忙向周南风下拜,也被周南风拦住了。

周南风对楚砚道:“恒柔创此良法,当广为推行,好尽早消灭水患,挽救黎民。”

楚砚听了,哪还不知道他的心思,连忙道:“还请大人代为上报,早日推广此法,也好让百姓少受些苦难。”

功劳均沾,才能成事。不恨寡而恨不均可是人之常情。

周南风一乐,口称:“如此甚好。我一定向都司衙门详述此事,备叙恒柔功劳。恒柔当专心职守,固守此堤。”

楚砚连忙道:“砚必不负大人所托。”

都司衙门接到周南风的文书连忙下令各部执行,两天之内,九处决口尽数封堵,都司衙门的嘉奖令也传达下来,楚砚计大功一次,已经上报兵部。

然而楚砚此时并没有心思欢喜,虽然几日巡查,发现的裂缝管涌都已经被及时堵住,但是楚砚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个江堤问题之严重。

同时嘉州救灾粮食的问题日益凸显,地方衙门虽然想尽办法,捐纳、购买、上报,但是面对日益汇集的灾民,魏巍脸上的愁苦日益沉重。

终于经三司协商,决定由各地卫所先行供粮,待朝廷赈灾粮款下来再行弥补。

楚砚接到命令后立即命快马携六百里加急赶赴江州,命留守的杨森火速押送府库已经准备好的军粮赶赴嘉州。

楚砚部因为连日驻守江堤,封堵决口,功勋卓著,被周南风派兵轮换,到嘉州府境内各处设置放粥处,搭建芦篷,安置灾民。相比住在江堤上整日巡查抢险,算得上清闲了不少。

要适时地退却,将机会留给别人一些。楚砚还不想太令人侧目,说自己贪功。不能总是阻了别人的路嘛,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楚砚一边派遣胡远四人统领各方安置事宜,事无巨细地交代下去,一边通过各个渠道关注建业的动静。

数十年不遇的桃花汛洗清了笼罩在大卫山河上那河清海晏政治清平的迷雾烟云,江堤弊案已经无法掩盖,人人心知肚明。桃花汛便能造成九处决口,江堤纯由土建,寸石皆无,每年数额巨万的治河银用在哪了?这里面的弊情惊心骇目令人不胜颤栗。

本朝宣称承嗣于周,周公旦伐定三监之乱,以弟弟康叔封为卫国诸侯,分殷商之民,护卫周王室。卫国虽弱,却在统一战争中竟能得存于始皇帝,而灭于秦二世之手。立国前后共计八百三十有八年,传三十五君,乃是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

此中真假不可考,但是与唐推祖于老子一样,乃是取卫国血脉高贵,国祚绵长之意。

卫国能够存国长远,乃是因为卫国多君子。因而大卫朝自代唐立国之始,便以教化为重,讲究育民以德,君子治国,最是讲究官员德行。然而数代而下,太平日子过久了,吏治慢慢废弛。即使如此,相比于汉晋隋唐一个个国蠹民贼,官员们面皮上依旧是光亮的。

如今江堤弊案,算是狠狠在大卫朝脸面上抹了一笔,把暗地里的那些龌龊污秽明明白白地翻了开来!这是在打皇帝的脸!

不仅是江南官场,从六部到督察院大理寺的大小京官都睁大眼睛,洗净耳朵,紧张中带着兴奋,不安中怀着期待,眼睁睁看着朝廷,盯着江南,等着钦命巡河大臣工部左侍郎廖文定的奏章。

但是数日下来,各方没有一点消息,一切沉寂的诡异可怕,不合常理。于是各方官员托门路,访恩师,拜上司,问朋友,搁着劲地打听这里面的门道,但是一无所获。

于是一个个大小官吏揣着迷糊慢慢安静下来,继续在各衙门部委照常办差。然而就在这官场迷雾一片懵懂中,三月十日大朝,一道自江南道发来的折子震惊天下,撼动朝野——钦命巡河大臣工部左侍郎廖文定辛劳成疾,猝死在驿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