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仙游记
873600000114

第114章 查祸首,仙翁指路 犯天条,童子下界 (1)

第四十九回 查祸首,仙翁指路 犯天条,童子下界 (1)

吕洞宾问:“不知圣母还有何指数?”莲花圣母打量着徐凤仙身上的乾衫道:“你不是

要查访此衫的来历么,往东必有线索,你往东方查访去吧。”

吕洞宾闻言大喜,忙又问:“圣母既知此衫出在东方,必知是哪一家之物,还望明示。”

莲花圣母道:“山野之人,与世无争,我本不想管这些闲事,叫你往东方去,你就向东

找去吧,不过,不许你向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是我告诉你的。”

吕洞宾见她不肯直言,亦不好再问,遂谢道:“多谢圣母指点。”便拱手告辞。

离开莲花山,吕洞宾暗忖:“莲花圣母一向爽直,对仙衫这事却一反常态,上回我来

求助时,她推说不知,这回又吞吞吐吐不肯直言,看来此衫确是非同小可。”沉吟了片刻,

便与徐凤仙取道东行。

匆匆数月,冬去春来。吕洞宾与凤仙一路东行查访乾坤衫的来历,这日来到徂徕山下。

徂徕山乃吕洞宾昔日悟道之处,今日故地重游,不免有些感慨,便立于一山岩旁,注日青

山,凝神静思。

前方不远有一处十余户人家的小村落,一道小溪自山上流下穿村而过,村中炊烟缕缕,

煞是安谧。

徐凤仙有些口渴,见吕洞宾凝神深思,便独自提了水葫芦向前走去。转过几棵柳树,已

至溪边,溪水清澈,深不盈尺,小溪上游一棵柳树下,有一髯老翁正在哄着几个七八岁的童

儿玩耍。徐凤仙一面看那童儿玩耍,一面向葫芦里灌水。这时几个童儿忽缠着老翁要听故事。

老翁道:“你等不要吵了,我今日便说一段白氏郎的故事,话说若干年前,这村南的破

庙里住着一户姓白的人家,白氏老两口带着一个女儿过日子,女儿名叫白牡丹。白牡丹自幼

聪明伶俐,十五岁那年已出落得如花似玉。许多富家子弟托人到破庙说媒,白牡丹一个也没

相中,却偏偏看上了一个在山上修道的道人,那道人名叫吕洞宾……

徐凤仙刚将葫芦灌了一半,听到吕洞宾三字,心中不禁一动,不觉停下手,坐于溪边细

听起来。

“一来二往,村里传开了闲言,说白牡丹经常在山上与吕洞宾幽会。白氏老两口得信后

又气又恼,就把白牡丹关在家里,不许她再出家门。谁知,白牡丹已怀了身孕,不久生下一

个儿子。

“白氏老两口认为女儿做了丢人的事,忧愤成疾,先后病死。白牡丹带着儿子去找吕洞

宾,这时吕洞宾早就不知到哪里去了。白牡丹只好独自抚养着儿子过日子,就叫他跟着自己

姓白,取名叫白氏郎。母子俩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白氏郎十岁那年,白牡丹省吃俭用攒下钱送他到河东的山阳庄念私塾,不料这一来

却惹出了麻烦,私塾里的学生都骂他是私生子,有娘无爹,不和他一起玩。白氏郎哭着跑回

家问白牡丹:‘别人都有父有母,我为什么没有爹?’白牡丹有苦难言,只好哄他说:‘你

爹出远门去了。’

“腊月廿三正是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别人家都蒸糖瓜、吃灶糖,好甜住灶王爷的

嘴,叫他上天言好事。白牡丹家里勉强度日,没有钱过年,白氏郎到村里借钱,村里人不但

不借给他,反倒骂他是没有爹的私生子,把他赶了出来。白氏郎一怒之下跑回家敲着灶王爷

大骂:‘别人叫你上天言好事,我家没有什么好事可说,如果你真的有灵就上天告诉玉帝,

假如有一天我能说了算,我一定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杀得世上血流成河!’

“灶王爷没吃着蜜糖,反倒被敲得头破血注流,上天后禀报了玉帝,玉帝大怒,命人

去查白氏郎的身世。原来白氏郎乃是上天的金龙下界,合该做尘世间一朝天子。这样的人若

是做了人间天子,那还了得!玉帝便令王灵官于二月二来拔掉他的龙牙,抽掉龙筋,叫他做

不成天子。

“徂徕山山神知道了这件事,非常同情白氏郎,便变作一个老头儿到村里告诉他,叫

他二月二那天躲起来。二月二这天,电闪雷鸣,白氏郎躲在磨盘下,王灵官带领天兵天将来

掀掉磨盘,抓住白氏郎抽了龙筋,但白氏郎死死咬住牙不肯张口。时辰已过,王灵官没有拔

掉龙牙,只好上天复命。从此,白氏郎就剩了一口龙牙金口,说什么应什么,他下决心要报

仇,但家里一无所有,只剩下一个葫芦。他最恨的就是灶王爷,便拿起那葫芦说:‘灶王爷,

你不用嚼舌头,如果我有一个宝葫芦,第一个就把你装进去!’话刚说完,灶王爷悠的一声

已被装八葫芦中,白氏郎高兴极了,他认为所有神仙都是不公正的,决心把神仙全都装进葫

芦里,于是便拿起葫芦走出家门,见到神仙就装,一直装到泰山,这下子泰山之主碧霞君可

慌了神……”

徐凤仙听得入了迷,手里的葫芦不觉落入小溪中,葫芦苇顺流而下向小村漂去,徐凤仙

连忙去追那葫芦。追至村边才将葫芦苇抓住,匆忙回到方才听故事处,那老翁已快说完了。

“后来,吕洞宾得道之后又回到徂徕山,白氏郎听说父亲来了,十分高兴,连忙去找吕

洞宾。就在这小溪边上,白氏郎找到了父亲,吕洞宾问:‘你是谁?来找我做什么?’白氏

郎说:‘我是你的儿子,我的母亲是白牡丹。’吕洞宾只顾修仙,早把白牡丹忘了,细看面

前的白氏郎,果然有几分象当年的白牡丹,心中更恨为了这个儿子曾折损了自己五百年的道业,

于是就起了坏心,伸出一只手说:‘你如果真是我的儿子,就跳到我的手掌上来。’白氏郎

不知父亲要害他,向前一跳,跳到吕洞宾的掌上,吕洞宾轻轻吹了口气,白氏郎顿时化为脓

血,吕洞宾张口吃掉白氏郎,补回了五百年道业。”

“不好!不好!这个故事不好!”老翁的故事刚说完,几个童儿一起叫着向山上跑去。

徐凤仙听了那故事,心中甚不是滋味。她不知吕洞宾是否有这样一段经历,想上前向老翁问

个究竟,老翁已追赶童儿去了,因怕师父等着急,便提了葫芦匆匆回到吕洞宾身边。

徐凤仙心里有事,脸上仍挂着疑问。吕洞宾见了,有些奇怪,问她:“凤仙,何事去了

这么久?”

徐凤仙道:“方才我去灌水,在小溪边上坐了一会儿。”

吕洞宾知她心里有事,故意不问她,微微点了点头道:“时辰不早,我们动身吧。”说

着站起身向前走了几步。徐凤仙满腹狐疑地跟在后面,迟疑了一下,终于忍不住问:“师

父,你认识一位叫白牡丹的女子么?”

“白牡丹?当然认得。”吕洞宾道,“白牡丹以前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侍女。”

徐凤仙的面色刷地一下变得腊黄,想不到那个故事竟是真的,这么说,师父吃了自己的

亲生骨肉也一定是真的了!

吕洞宾见她神色异常,更觉奇怪,略一沉吟,已知其故,笑道:“为何问起白牡

丹之事?”

“方才我在小溪边听了一段白牡丹的故事,她有个儿子,名叫白氏郎。”徐凤仙不想隐瞒,

说完,有些胆怯地望了吕洞宾一眼,好象害怕吕洞宾会把自己也化为浓血一口吃掉。

“你还听说吕洞宾一口吃掉了白氏郎,对不对?”吕洞宾一语道破了徐凤仙的心事。

徐凤仙更加惶惑,不由自主停下了脚步。吕洞宾微叹一声,转过身道:“世人滥言,听

听而已,当年我确实曾在此山下修行,可是,白牡丹却从未到过此处。”

“那世人为什么把你同白牡丹联到了一起?”徐凤仙宁愿方才听到的故事是假的,忍不

住又问了一句。

吕洞宾叹道:“以讹传讹,越传越讹,人言可畏矣!我们还要去查访仙衫的来历,此

事日后你慢慢就会知道的。”

这时忽闻有人笑道:“吕洞宾,当年瑶池戏牡丹也是一段佳话,说出来听听又有何

妨?”二人抬头一看,不知何时,南极仙翁已到了面前。

见了仙翁,吕洞宾连忙施礼道:“仙翁,别人胡说,你怎么也跟着起哄,嫌我的冤枉还

不够深是不是?”

南极仙翁笑笑,指着泰山的一座庙宇道:“吕洞宾,你把那座吕祖庙的来历说一说不

就得了嘛,何必叫徐凤仙心里犯嘀咕?”

吕洞宾叹了口气,半晌,道:“仙翁,你从昆仑山赶到此处不是只为了说这吕祖庙的事

吧。”

南极仙翁点头道:“上洞八仙度化中洞八仙皆已大功告成,众仙齐聚终南山,唯独缺你

二人,我放心不下,所以来寻你一寻。”说话间,目光忽落到许凤仙的身上,面色有些奇怪地问:“此衫

是从何而来?”

见南极仙翁问起徐凤仙身上的仙衫,吕洞宾道:“怎么。仙翁以前见过这件仙衫?”

南极仙翁稍微愣了一下,摇头道:“此衫不是等闲之物,我以前见过,至于在哪里见过,一时却有些想不起来了。”

“弟子完成使命后,迟迟未能去终南山,就是为了寻访此衫的来历。”吕洞宾备述玉泉山降妖之事,道,“蛇精穿了此衫妄图以假乱真,幸而被弟子识破,否则,徐凤仙就不会在这里了,我认为必是有人泄露天机并背后指使,那蛇精才敢如此胆大妄为,为了抓出罪魁,弟子一直在查访它的来历。”

“原来是这样。”南极仙翁点了点头,眉头随后皱了起来。

其实,南极仙翁早已知道乾坤衫的来历,他不愿让吕洞宾再追下去,也是怕招来更大的麻烦,吕洞宾若是一直追寻下去,势必会追到金升的头上,要同玉帝的外孙打官司,谈何容易!万一惹恼了王母娘娘,就更难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