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赴科考,文痴进京 取古扇,善女报冤 (1)
众人抬头一看,却是毛顺宝叫嚷着闯进耳房。一剂药师闪到一旁,毛顺宝张开双臂,象怕人抢走似得紧紧护住了桌上的银子。
毛顺义有些疑惑,问道:“哥哥,你何时在此放了许多银子?”
毛顺宝用贪婪的目光盯着银子,道:“兄弟,你哪里知道,这些银子是我多年的积蓄,本是用来为你娶媳妇的。昨日我打扫耳房时见窗台上放着两包草药,打开一看,都已经生了虫子,我就倒了草药,用那纸包了银子放在这里,因店里生意忙,一直没顾得上来取。”
毛顺义明知哥哥是在说谎,一时又不好揭穿他,只好沉默不语。毛顺宝撩起衣襟兜了银子,又去拿那尚未打开的药包,提了一下,觉得很轻,打开一看,包里尽是柴胡、白术之类,并无一锭银子。毛顺宝一时有些尴尬。正在此时,忽见草药里爬出一条白虫。毛顺宝灵机一动,指着那虫道:“你看,这药也不知放了多久,都生虫了,一会儿你把它拿出去吧。”说罢兜了银子转身往外走。刚走出两步,忽觉衣襟里的银子突然变轻,低头向衣襟里一看,里面兜的皆是勾勾牙牙的白毛虫!哪里有一锭银子?有一条毛虫已爬出衣襟正向衬衣里钻去,毛顺宝惊骇不已。幸好,众人尚未见到衣襟内之物,毛顺宝只好兜了白毛虫匆匆出屋。
众人目送毛顺宝离了耳房,一条白毛虫已爬到了毛顺宝的背后。毛顺义见了,忙追出去替哥哥掸掉白毛虫。这时,若干白毛虫已沿着衣襟爬上了毛顺宝的衣襟。毛顺宝怕众人看到,不敢回头,径直往前走。毛顺义望着哥哥的背影,觉得奇怪。正在此时,忽闻耳房内一片惊呼,跑进耳房一看,一剂药师等人正围着桌子目瞪口呆。原来,不知何时,桌上的那包草药俱已变成了金锞子、金豆子,金子当中有一个白纸卷,展开细看,却见上面写道:
海难逢文痴,谨赠车马资。
黄粱梦醒时,终南见仙师。
众人看罢,皆半解不解,只知这一包金子是仙人留与展文全的。于是一剂药师便将那金子收好,做为展文全进京之资。
玉仙从篮子里取出一小钵面,这是她特意为展文全做的。此时,那面已有些凉了,毛顺义拿到厨房热好,展文全吃了些,觉得有了点精神,便想下地活动一下。
街上传来一阵鼓乐声。毛顺义跑到门口向外探看,却是镇中百姓正在演练二龙戏珠。锣鼓阵阵,唢呐婉转,彩球飞腾,巨龙起舞,好不热闹。玉仙要扶着展文全去看,展文全听着那阵阵锣鼓声却忽又呆呆地发起楞来。
原来,他自落难以来,不觉在望海镇已病了四、五日。现在仲秋已近,他若再不登程,今科已无法如期到京了。想起赴考之事,他再也无心观景,依旧回到榻上躺下。
玉仙见他面色不好,忙拿些宽心话劝他。展文全歇息了片刻,忽与一剂药师道:“一剂先生,试期本应是三月十五,只因太宗皇上有恙,
才延迟至八月十五,此期一过,又不知道要等多久,我不能在此耽搁了,既然现在有了银两,烦你去替我备办车马,我收拾一下就动身,一定不能误了今年的科考。”
一剂药师劝他:“公子,你重病未愈,怎能经得起路途劳累?今科不能如期到京,我看就算了,待下科再考也不为迟。”
展文全固执地说:“今年这科考,从春拖到秋,真是等得我好苦,现在仲秋已近,小生苦读十年,只望能早日金榜题名,岂能因这点小病就误了大事?就是爬,我也要爬到京城去。”
众人都来相劝,展文全执意不听,却又有些着急起来。一剂药师见其功名心切,知难劝转,又怕他过度焦虑会使病情加重,只好道:“公子若实在要动身亦可,不过不能太性急,你先好生歇息两日,待我去备办马匹车辆,过两日我们便动身如何?”
展文全摇头道:“我只在此歇一日,你快些去吧。”一剂药师无奈,只好叹息着去了。
耳房里只留下了玉仙与展文全二人。玉仙望着展文全那憔悴的面容,心中有些凄凉,低声道:“公子带病远行,万一途中有个闪失,将如何是好?还是将息几日再动身吧。”
展文全道:“姑娘放心,只要能如期赶到京城,我的病便好了大半,再说,有一剂先生与我同行,路上决不会有差错。”说着话,忽觉又一阵恶心。玉仙忙替他捶背。
次日,天高气爽。三匹骏马拉着一辆带蓬的马车停在顺记老店门前。赶车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车夫。马车与骏马皆是一剂药师仓促间购置的。陶玉仙赶来送别,见展文全病体孱弱,更加不放心。怎奈展文全执意要行,只好扶他上了马车,依依惜别。
展文全大病在身,乃是勉强登程。行不许远,便觉腹内翻江倒海,忍耐不住,又呕吐起来。一剂药师只好命马车停下,替他收拾。
陶玉仙见马车突然停下,立即又追了上去。这时,车上已被吐得狼藉不堪。玉仙忙登上马车帮一剂药师扶住展文全,替他捶背。展文全喘息了半晌,才平稳下来。
二人劝展文全暂缓登程。展文全依然不肯。玉仙道:“公子,大病未愈,你何苦如此糟蹋自己?”
展文全喘息了一下,有些难为情地说:“姑娘不是读书人,怎知小生之心。”
玉仙道:“公子这般折腾,莫说难以到京城,就算能如期到京,怕已累倒了,倘若累坏了身子,纵然取了功名又有何用?”
展文全道:“我只是有点恶心,并无大病,姑娘不必担心,快下车去吧,科考已近,无论如何今日我也要启程。”说着,又大口喘息起来。
玉仙见状,更加放心不下,看了看车篷,咬着嘴唇思忖了一下,忽红着脸道:“京城路遥,一剂先生一人服侍公子进京实在有些为难,我欲与公子同行一遭,公子以为如何?”
展文全猛然一愣,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小生落难至此,已使姑娘受累非浅,怎敢再劳累姑娘?再说,姑娘与小生非亲非故,若随小生同行,岂不为世人笑?”
玉仙有些气恼,但见展文全一片痴心只念功名,也无法可想,又道:“小女生于穷乡僻壤,早想到京城去见识一番,公子若不嫌弃,小女便以公子为兄,与公子结伴同行,公子以为如何?”
展文全无言以对,一时沉默起来。一剂药师对陶玉仙的一片痴情早已了然,略一沉吟道:“我看请陶姑娘同行一遭也好,路上有个照应,老朽也就放心了。”
展文全见玉仙情挚,难以再推脱。自己的身体又确实不佳,只好微叹一声道:“姑娘若是一定要去,也须先回家禀明伯母才好。”
玉仙道:“不必了,等到前面歇脚时,托人捎个口信回家就行了。”
一剂药师十分欢喜,即吩咐车夫打马出镇。马车上了官道,迎着朝阳向前疾驶而去。
话分两头,按下展文全一行暂且不表,再溯韩玉山与李婉儿等人的行踪。
天色微明。韩玉山隐藏在距吴府门前不远的一条小巷里,目不转睛注视着街面上的动静。两日来,他避开吴三多的追拿,到处寻找李婉儿,始终未见李婉儿的踪迹。他知道李婉儿今日必会到吴府来讨取古扇,故而早早便于此处候着,欲拦住李婉儿,以免其自投罗网。
鸡鸣二遍,街头果然出现了李婉儿的身形。韩玉山立即冲出小巷,向李婉儿奔去。李婉儿见了韩玉山,喜之不尽,道:“大叔,我料你今日一定会来,你先去那边小巷里等我,我讨了古扇便来。”
韩玉山急道:“婉儿,我来就是要告诉你,吴三多已发现了破绽,现正等着你去自投罗网,我们快走!”不由分说,拉着李婉儿就走,正在此时,忽闻吴府一声呐喊,四、五个差役冲出门径奔二人而来。韩玉山高喊一声:“婉儿快走!”便迎着众差役扑去。那几个差役分成两伙,一伙去追李婉儿,一伙来捉韩玉山。韩玉山拼力搏斗,打倒
两个差役,正要去救李婉儿,忽觉被人拉住,一直退入小巷里。惊回头,却是韩湘子与曹国舅正立在背后。
韩玉山慌忙道:“师父,救救婉儿。”韩湘子道:“不必性急,你且在此等好。”言语方落,两位大仙寂然不见,吴府门里却不知何时又来了两个李婉儿。但见那二人:一个年近二八,一个青春年少,皆是一般细眉秀目,各穿一身粉红衣衫,莲步匆匆,嚷声如啭,口口声声来取古扇,嚷着、骂着,相随闯入吴府后宅。韩玉山一时看得目瞪口呆。
吴府后院,吴三多正与廊下舞剑,忽闻前院传来一阵嚷生:“吴三多!两日期到,姑娘取扇来了!”惊台头,不知何时李婉儿已闯到通往前院的月亮门前。
吴三多略一定神,冷笑道:“小奴才,你不必再装神弄鬼了,古扇现在王爷手里,若想要古扇,待会儿随我到王府要去!”说罢,喝令家人捆绑李婉儿。
两个家人刚要上前,忽闻一声冷笑,李婉儿一抬手,两个家人登时趔趄了一下,险些摔倒。吴三多大骂家人无用,正要亲自动手,忽然眼望着月亮门呆若木鸡。原来,又有一个李婉儿一路吵嚷着来到月亮门前。两个李婉儿一般摸样,一样装束,一起嚷着讨取古扇,惊得吴三多不觉丢下宝剑,连退数步跌倒在廊下。
后院中众人正惶惶不安,前院又传来李婉儿的叫骂声。两个家丁扭着一个女子进了月亮门,原来竟又是一个李婉儿!
三个李婉儿一般摸样,一样穿戴,那两个差役不觉也傻了眼,连忙躲到一边去了。
三个李婉儿手拉着手进入宅内大摔大砸,口口声声讨取古扇。吴府众人皆惊恐不已吴三多跪在地上战战兢兢求告:“姑娘蓉禀,古扇确实是在平山王手中,请再宽限几日,下官定取回古扇还与姑娘。”
一个李婉儿冷笑道:“宽容?容你腾出手脚好继续与姑娘为难么!”
“啪”地一声,有一只花瓶被砸得粉碎。
吴三多叩头道:“小人有眼无珠,不该得罪姑娘,从此再也不敢了,望姑娘开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