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仙游记
873600000060

第60章 播瘟疫,恶僧舍药 查病源,采和探寺 (2)

第二十五回 播瘟疫,恶僧舍药 查病源,采和探寺 (2)

蓝采和见秀才夫妇皆已悔悟,不由又怜悯起那二人来,遂向秀才问起患病之由。

原来,这秀才姓董名亮,本是镇里的私塾先生,两日前不慎踏上了过人药渣,回家后便觉双目发黑,一觉醒后,双眼完全不能视物。董亮家境贫寒,全赖教书赚几两银子聊以度日,失明之后,无以为生,只好叫妇人到靠山寺去求了药来。今日晨刚将药渣撒到门前,不意竟遇到了蓝采和。

听罢董亮的遭遇,蓝采和又问起靠山寺的情形。董亮道:“靠山寺乃是大宋开国时所建,至今已百余年。原先寺中并无舍药之事,两年前,寺里忽来了一位惠通法师,言称能驱邪治病,百治百验,每求他一剂药须交纹银一两,并嘱求药人用罢药后将药渣泼于路上任人去踩,否则其药便不能奏效。因其药颇灵,无论何等难症最多不过三剂药便可痊愈,故而靠山寺名声大震,远近患者皆慕名而来。岂料,从此后,瘟疫便在乾元山下泛滥开了。”

蓝采和又问:“先生乃读书人,染病之后为何不去请郎中诊治,却偏要去求这害人之药?”

董亮叹道:“道长不知,这靠山镇上原先有四位郎中,皆是医林中高手。自从惠通法师到了靠山寺之后,派了凶僧多次到郎中处寻衅,将几位郎中都打走了。两年来,再也无人敢来此地行医,如今,这靠山寺左右三四百里内难以找到一位郎中。小生明知靠山寺舍药是在害人,染病之后也无法可想,无形之中又做了靠山寺的帮凶。”说罢连叹“惭愧”。

蓝采和闻言,心中暗忖:“佛门净地,慈悲为怀,惠通和尚如此肆虐却是为何?莫非要想使世人背离善道么?看来,要想劝这一方人向善,必须得先铲除了惠通这一伙恶僧,我何不先往靠山寺去探听一下虚实再做道理?”

董氏夫妇见蓝采和沉思不语,皆诚惶诚恐。蓝采和又缓缓说道:“人心不善,昊天降灾,若是世人皆无损人利己之心,靠山寺的害人药焉能得逞?瘟疫又如何会泛滥起来?世人助纣为虐,到头自食恶果,悲哉!”

董氏夫妇满面羞惭,董亮道:“道长所言甚是,小生已知罪了,请道长于舍下暂居几日,万一道长染病,小生愿侍奉终生。”

蓝采和见董氏夫妇皆已向善,遂笑道:“董亮,你双目失明,自身尚且难保,何以侍奉贫道?且过来,待贫道与你治一治双眼吧。”说罢,拉过董亮替他轻轻一拂双目。董亮顿觉面前一片光明。睁开双眼细看,蓝采和早已寂然不见,董亮又惊又喜,高呼着“道长”追出门去。门外秋风阵阵,蓝采和立在镇口向着董亮一点头,遂飘然而去。

蓝采和出镇之后,瞬间已到了山脚下的松林旁,转过那片松林,靠山寺即在眼前。

缓步徐行观看那寺院,果然是一处幽静的所在!东西两侧俱是松树,一条汉白玉铺成的小路一直通到寺前。松林的旁边有一个亭子,虽天时尚早,亭子里已坐了十余个等候求药的人,个个皆是愁眉不展。寺院门前并排放着两对石狮,正门上高悬一匾,篆书“敕建靠山寺”五个大字。两侧围墙与琉璃瓦檐皆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寺院背后正临一座山峰,峰顶耸立着一座高塔,依稀可见塔前有僧人走动。

“俏嫂子,你老真是好心肠,这么快就替印儿求药来了。”

亭子里传出一个汉子的嚷声。蓝采和循声望去,说话者原来是方才在镇口见到过的那个瘸子。

“死瘸子!你胡唚些甚么?我家印儿好好的,老娘替他求的甚么药?”

身后又传来一个妇人的嚷声。蓝采和回头一看,却见一个浓妆艳抹的胖妇人正匆匆奔亭子而来。那妇人约有三十五六的年纪,穿一身红衣绿裤,头上抹得锃亮,右鬓上斜插一朵粉红的菊花,从身边一过,带来一股浓重的脂粉味,半老徐娘,此其谓也。

妇人到了亭子里,瘸子连忙起来让座,有些谄媚地笑道:“柴俏嫂子,不替印儿求药,你来此做甚,你终日大门不出,难道还会踏上过人药渣?”

“这个世道,人心已坏透了!”胖妇人尚未坐稳,便气呼呼大骂起来:“不知是哪个缺德鬼作的孽,居然将那损人的药渣撒到了我家的门口,老娘今日一出门就踩上了!”

亭子里传出几声叹息,几声苦笑。

“俏嫂子,原来你今日果真踏上过人药渣了?”瘸子的语气似乎十分关切:“我还以为你是来替印儿求药呢。”

“什么?”胖妇人突然站起身扯着瘸子的衣襟问道:“钱三,我家的那个小兔崽子也踩上过人药渣了么?”

钱三趔趄了一下,几乎被扯倒,连忙双拐点地立稳脚跟,道:“柴俏嫂子,敢情你还不知道,方才我出镇时,还看到他在路边哭哩,我看你将两付药一起求回去吧。”

柴俏愣了一下,恨道:“小兔崽子!自作自受,我才不管他哩,该死该活由他去好了!要是死了,正好省了我许多事!”

蓝采和闻言,不禁暗叹:“难怪方才王印哭得悲伤,原来这柴氏果然狠毒!可叹这一些人只顾自己治病,竟然不惜瘟疫泛滥,趁着寺门未开,我先劝一劝众人便了。”于是便缓步走近亭子,口中作歌道:

靠山寺中害人药,世人求来撒满道;

只道损人可利己,岂知总是现世报!

亭子里众人闻歌,皆惶惶不安。一老者慌忙起身与蓝采和施礼道:“道长,切不可乱讲,此话若是叫寺里的和尚听到,祸事不小!”

蓝采和拱手笑道:“敢问老施主,如此清晨至此,莫非也是来求取害人药的么?”

老者吓得连退两步,不敢再言。蓝采和扫视了亭中众人一眼,拱手道:“各位施主,靠山寺舍药,居心险恶,乃是为了使世人背离善道,自相摧残,你等既已为靠山寺的药渣所害,何忍照样求药再害他人?如此下去,各位施主不怕瘟疫蔓延贻害于子孙么?”

亭中众人皆低头不语,有几人发出了低微的叹息声。那老者胆怯地望了靠山寺一眼,叹道:“道长所言之理老朽何尝不知,怎奈我家小儿病重,本地又无郎中,不来靠山寺求药,又有何法好想?”

“是啊,本地没有郎中,不来此求药,难道叫我等坐着等死么?”亭子里立时有几人随声附和。

“那道士!你说得倒十分轻巧,不来靠山寺求药,你能替众人医治好病痛么?”瘸子钱三大叫起来。

蓝采和没理睬钱三,又与那老者道:“老施主,回去吧,不要再来求这害人的孽药,两日之内贫道一定请回郎中替各位治病。”

老者满怀疑惑地望着蓝采和,叹道:“若是道长能请回郎中,那自然好,不过,我家小儿病重,只怕是等不到郎中回来了。”

蓝采和道:“施主不必担忧,贫道云游四方,颇通些医道,你且回家等候,今日掌灯前贫道去与令郎治病如何?”

老者一时喜之不尽,连连点头答应。这时,钱三忽又叫嚷道:“小小道士,你休要在此骗人!本镇的四位郎中早就逃得不知去向,你又不知道他在哪里,两日之内如何能请得回来?你既然要去与那老头儿的儿子治病,为何连住处也不问一声?寺中的惠通法师治病,不用病家开口便知病症,你可知那老头儿的儿子染的是何等病症么?”

众人又是一阵低声议论。

钱三品格低下,愚顽不化,众人皆热衷于求药,不惜坑害他人,蓝采和心中更加感慨,暗忖:“我若不能将这一方俗人劝善,枉来尘世间一场,若要劝人向善,必须先显些手段,才好叫众人口服心服。”灵机一动,遂口诵“无量天尊”,道:“这又有何难,在座各位的姓名、住处与求医缘由贫道早已知之矣。”接着,指点着亭里坐的众人逐个道出姓名及住处。众人惊其神算,皆叹服。

蓝采和又指着那老者道:“此老家住镇西荷塘边,其子白有才于三日前染上瘟疫,病势沉重,昏迷不省,不过不必担心,只要贫道一至,定能妙手回春,各位还不肯信么?”

老者叹服不已,跪地道:“道长所言分毫不差,小老儿这便回家恭候道长,望道长早些莅临。”一时间,众人纷纷离开亭子,请求蓝采和治病,蓝采和一一应允,令众人离去,唯有钱三与柴俏仍坐于亭中未动。

蓝采和道:“二位,贫道已应下众人,明日便请回郎中,你何等不速离此处,回家等候,莫非还要在此求那害人药么?”

钱三冷冷一笑:“只要能使我丢掉这双拐走路,害不害人该我甚事?众人愿意听你胡言,我才不信你的鬼话哩!”

柴俏也道:“那道士,你空言善能治病,我并未见你治好一人,若要使我信你,你何不当场治一个与我看?只要你能治好这瘸子的残腿,我自然便会信你。”

蓝采和看了一下钱三的残腿,微皱眉头道:“此等腿疾乃外伤所致,须先正其骨位,敷之以药石,再服之以活血之剂,方能循序渐进,哪有立时便愈之理?听我好言相劝,你二人还是先回家等候,明日贫道必会去与二位治病。”

言未毕,钱三忽哈哈大笑:“惠通法师治病,只需一夜必愈,你却如此烦琐,何如靠山寺一剂草药来得爽快?道士,快念你的‘无量天尊’去吧!我却不信你会医病!”

蓝采和见他二人固不听劝,心中早已不悦,微微冷笑一声,忽伸手朝钱三的双腿一点,钱三站立不稳,突然坐到地上,但觉左边的残腿康复如初,右边的好腿却慢慢蜷缩起来。

蓝采和冷笑道:“钱三,贫道治病的本事比那惠通和尚如何?”

钱三惊异不已,忙向蓝采和叩头:“道长神通广大,小的叹服,万望慈悲替我治好残腿。”

蓝采和道:“惠通舍药治病,乃是将你的腿疾转嫁他人,贫道此法治病,乃是将你左腿之疾转向右腿,同是害人害己,岂不比惠通来得更爽快些?”

钱三道:“道长不必多言,小的已知错了。”

“既已知错,何不回家等候!”蓝采和说着,拂袖转身,瞬间,无踪无影。钱三愣了半晌,忽从地上爬起,破口大骂:“臭道士!你若真有本事就和惠通法师比一比,我今日偏要到靠山寺求药!”骂罢,一拐一拐挪动着脚步坐到柴俏的身旁。

秋风习习掠过松林,激起阵阵涛声。松林边的小路上,又有几个求药者蹒跚而来。蓝采和遥望着求药者,暗叹度世之难,默诵一声“善哉”便隐身进入靠山寺院内。

寺院中十分空阔,前后排着三座大殿。迎面一座乃是观音殿,观音殿左边是藏经阁,右边是钟楼。虽已天近卯时,院中却空空如也,未见一个和尚。蓝采和于院中略一巡视,即隐身进入观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