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二章第五节 卖不掉的“小企鹅”
2008年,在香港上市四年的腾讯市值已经超过百亿美元,腾讯已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具有竞争价值的企业。但恐怕没有人想到,马化腾最初制造出OICQ的唯一想法不过是等它成熟后卖掉套现。
时间又回到1999年,随着网吧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OICQ独特的离线消息功能和服务器端信息保存功能,在实用性上要比只有本地保存功能的ICQ更受用户欢迎,OICQ已经开始走进大众的网络生活。但OICQ当时没有直接为马化腾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甚至还给马化腾带来不少麻烦。当时的互联网精英们也根本看不起这只“小企鹅”,认为整天摆弄这么个小玩意的马化腾不会有太大出息。
马化腾曾经把OICQ作为项目给中华网看,但后者说要到3万用户时才买。当时马化腾心想:3万用户得做到什么时候?马化腾自己也不知道OICQ的市场潜力会有多大,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OICQ放到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这个不被人看好的OICQ在1999年的11月就发展到了100万用户。OICQ的良好表现让马化腾的想法也多了起来。
但是,大量的下载和暴增的用户量在使马化腾兴奋的同时,也让他难以支撑。因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让开“杂货铺”为主的腾讯感到巨大的财务压力。当时既没有资金更新设备,腾讯的工作人员也快发不出工资了,马化腾不得不拿着OICQ出去寻求融资。
然而,运营商的态度一点也不积极:ICQ此时正“风行天下”,运营一个新的聊天工具风险太大,赢利才是他们追求的根本。在国内寻求融资无望的情况下,朋友们开始劝马化腾卖掉OICQ。马化腾对OICQ的信心也开始动摇,他开始和一些有意向购买OICQ的公司进行了实质性谈判。
从当时的互联网发展情况来看,马化腾的想法无疑是明智的,他这个“小小”的腾讯公司最初的侧重点根本不在OICQ上。要想让公司存活下去,卖掉OICQ这只“吃钱”的小企鹅,对于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公司来说是活命的最佳出路。如此一来,马化腾似乎铁了心要把这只看起来傻乎乎的小企鹅处理掉了。当然,OICQ毕竟是自己的“孩子”,马化腾给自己定了一个底线:OICQ不能低于100万出手。
即便如此,马化腾发现该如何卖掉自己的产品也比写代码难得多。这是一门需要重新学习的课程,马化腾不得不咬牙“补课”。在研发出OICQ之后,由于不懂市场运作,马化腾拿着OICQ出去推销,却经常被拒之门外,“甚至连见我们都不见”,马化腾成功之后仍不忘当初的辛酸。
即使和一些有意向购买OICQ的公司谈判也并不顺利,每当进行到实质性阶段时,对方公司却“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最后,一连谈了4家都没有达到预计100万的底线,最高的一家也只出到60万。
随着OICQ用户的继续暴增,马化腾反而愈发地陷入困境之中。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马化腾的言语中仍有些无奈:“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计算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如果不是看到好友丁磊的网易拿到了风险投资,不堪重负的马化腾最终很有可能60万就处理掉OICQ。网易获得风险投资让马化腾意识到了互联网的价值,他开始意识到OICQ可以“玩”出更大的空间。马化腾最终决定不卖OICQ了,“我们决定自己‘养’下来”。
自己养下来,就得需要有足够的资金,OICQ这只小企鹅也得“吃饭”。为了获得风险投资,马化腾和几个合伙人开始“疯狂”地寻找风投。他们一共做了六个版本的商业计划书,每一份都有20多页,却大多是石沉大海。
1999年的深圳高交会挽救了马化腾和他的腾讯,凭借OICQ仅半年占领的市场地位,马化腾幸运地拉来IDG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万美元的投资,腾讯找到了活路,OICQ这只企鹅将不再饿肚子。
“当时我问马化腾,你的公司凭什么值这么多钱?”最早向腾讯投资的IDG合伙人之一林栋梁后来回忆说,“马化腾就说以色列的ICQ有多少用户?他们卖了几千万美元,我的OICQ有多少用户?所以我就值这么多钱。”性格温和的马化腾也会说出这样的“狠话”,足见当时的腾讯已经面临很大的困境。
当腾讯2004年在香港上市后,马化腾这样评价自己当年的经历:“我们曾险些把开发出的OICQ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别人。现在有点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