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福布斯财富故事会
877500000026

第26章 上瘾后,再收钱

第三章第六节 上瘾后,再收钱

最初,微软是靠收取MITS公司的软件许可费度日,当时MITS公司每月售出几千台机器,却只能卖出几百套BASIC,盗版软件成了盖茨创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1975年一年,他们仅收到少得可怜的1.6万美元软件许可费。

当时,自由拷贝软件在电脑爱好者们之间风行,不为软件付钱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盖茨出于为微软利益着想的目的,第一次勇敢地向传统提出了挑战。1976年1月,他在《电脑通讯》杂志上发表了有名的《致电脑爱好者的公开信》,信中公然把软件的非法拷贝者称为贼,并断言:如果不给软件开发者合理的报酬,就再也没有人会去开发真正有用、好用的软件了。

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对我来讲,现在的电脑爱好者圈里最致命的问题就是缺乏优秀的应用软件和相关书籍。如果没有好的软件和一个懂得编程的所有者,个人电脑简直就是一种废物。高质量的软件可以被业余爱好者编写出来吗?

他诘问广大的电脑爱好者:“多数的电脑爱好者想必自己心里清楚,你们中大多数人使用的软件就是偷的。硬件必须付款购买,可是软件却变成了某种共享的免费的东西。有没有人关心过,开发软件的人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呢?”

在发表了给盗版者写的第一封公开信后不久,盖茨又写了第二封公开信。他的言辞越来越激烈,对后果的严重性也越说越突出。他强烈要求个人计算机的早期用户们停止盗用他们的软件,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赢利,然后才能用赢利生产出更好的软件。这些信件在软件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但盗版风仍愈闹愈凶,成为一个时代的新闻。

其实,让盖茨始料未及的是,盗版和盖茨的一系列反盗版的活动,让微软的名声一下子广为传播,为盖茨的微软事业打下了社会基础。经过这几次反复的大讨论,源代码被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之内,从而使软件产业真正进入了商业化的时代,也为微软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保障。1979年,盖茨将公司迁往西雅图,并将公司名称由“Micro-soft”改为“Microsoft”。

同时,有关微软公司的广告也不断出现,广告直接打出了这样的口号:没有了微软,微处理器算什么?这个广告强调没有软件,硬件一点用处也没有,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软件的重要性,因此广告做得非常成功。广告还自诩微软公司大量生产并提供优质的软件,它可以面向任何数量、任何复杂水平上的任何微处理器。

为了减少盗版软件给微软带来的损失,盖茨在该出手时也绝不手软。他还与微型仪器公司对簿公堂,打了将近九个月的官司,最终成功收回了其软件的许可权。在此期间,盖茨摸索出了另外一条反盗版的路子。他认为软件应该按固定价格卖给硬件公司,然后硬件供应商将软件的成本加到计算机的价格上就可以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1981年,微软跟IBM合作,通过向IBM的新款个人电脑授权许可MS-DOS操作系统大赚了一笔,此后它又向其他多家计算机制造商进行软件捆绑式的销售,开创了在个人电脑行业施展身手的大舞台。这种操作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就这样,在低价授权、以量制胜的促销方式下,微软BASIC很快就成了电脑产业的软件行业标准,当时几乎没有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不使用微软授权的软件。

如此一来,软件公司就再也不必为软件被盗版而苦恼了,而且,微软通过这种方式还牢牢控制了其衍生产品,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以免费或者低价的方式迅速占领其他市场。之后,盖茨反复使用这个伎俩,特别是在他决定进攻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国市场时。他先让大家用上他的软件,慢慢地上瘾后,他再通过正常途径收钱。盖茨深谙软件行业商业运作之道,要知道没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也就是非法复制传播),任何一种软件都无法获得足够的市场动力。

在盖茨和他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的软件产品终于见到了黎明的曙光。从此,盖茨按照这个既定的创业计划,在软件开发推广的道路上开始了加速度的冲锋,驶向了微软帝国财富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