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福布斯财富故事会
877500000052

第52章 退出“龙虎斗”,收获万贯财

第六章第六节 退出“龙虎斗”,收获万贯财

李嘉诚有句名言:“尽量用别人的钱赚钱。”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除招股集资之外,他还努力博得银行的支持。为此,他需要想办法与汇丰银行处理好关系。香港经济界人士常说:“谁攀上了汇丰银行,谁就攀上了财神爷;谁攀上了汇丰大班(大班是指香港大机构的主席、董事总经理或行政总裁),谁就攀上了汇丰银行。”

说起汇丰银行,在香港几乎家喻户晓,当时所有的港币全部由汇丰银行发行。汇丰一直奉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原则,管理权一直由英籍董事长掌控。当时的汇丰集团董事局常务副主席是沈弼。李嘉诚寻求与汇丰合作发展华人行大厦,正是与沈弼接洽的,两人还由此建立了友谊。

在香港,经汇丰扶植成为富商巨贾的人不计其数。20世纪60年代,刚入航运界不久的包玉刚,靠汇丰银行提供的无限额贷款,成为人所共知的“世界船王”;李嘉诚取得汇丰银行的信任,建立了合作关系,后来也是在汇丰的鼎力资助下,成为“香港地王”。特别是在1978年,李嘉诚的事业再攀高峰,与汇丰银行联手合作,重建位于中区黄金地段的华人行大厦。

李嘉诚与汇丰合作发展旧华人行地盘,业界莫不惊讶于李嘉诚“高超的外交手腕”。其实,熟悉李嘉诚的人都知道,他言行较为拘谨,绝不像一位能说会道、纵横捭阖的外交家,也不像那种精于算计的商场老手,他更像一位饱学之士,深谙做人做事的道理。李嘉诚是靠着一贯奉行的诚实原则,以及多年建立的信誉,才能与汇丰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

当然,李嘉诚在地产界显示出的大智大勇,以及由此带来的声名和信誉,令汇丰大班沈弼对这位地产“新人”格外关注,欣赏有加,并萌生了合作意向。除商场才干令沈弼赏识外,李嘉诚曾经卖给对方一个不小的面子,这也是他攀上汇丰的原因之一。

汇丰银行购得华人行产权,是在此前的1974年。因年代久远,建筑已十分陈旧,而且华人行位于高楼林立的中环银行区,原来的华人行大楼相比之下显得低矮、破旧。1976年,汇丰开始拆卸旧华人行,清出地盘,用于发展新的出租物业。在地产高潮,位于黄金地段的物业,可以称得上寸土寸金,加之华人行在香港各界的巨大声誉,华资地产商都想参与合作,从中分一杯羹,李嘉诚便是其中之一。

真正让李嘉诚彻底打动沈弼的事情发生在1978年。当时,李嘉诚采取分散户头暗购的方式吸纳九龙仓的股票,想通过控制九龙仓入主董事局。不料九龙仓股价被职业炒家炒高,九龙仓老板不甘示弱,组织反收购。与此同时,船王包玉刚也加入收购行列。一时间,强手角逐,硝烟四起,逼得九龙仓向汇丰银行求救,于是汇丰大班沈弼亲自出马周旋,奉劝李嘉诚放弃收购九龙仓。

李嘉诚考虑到今后长江实业的发展还得靠汇丰的支持,即使不从长计议,如果驳了汇丰银行的面子,汇丰必贷款支持竞争对手,收购九龙仓将会成为黄粱一梦。于是,李嘉诚趁机卖了一个人情给沈弼,答应鸣金收兵,不再收购。随后,李嘉诚密会包玉刚,提出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转让给他,自己退出了“龙虎斗”,却通过包玉刚取得与汇丰银行合作的机会。在此次竞争中,李嘉诚一箭三雕,是最大的赢家。

正是有了这样的机会,才有了汇丰与李嘉诚的合作。长实与汇丰合组华豪有限公司,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华人行综合商业大厦。大厦面积达24万平方英尺,楼高22层;外墙用不锈钢和随天气变换深浅颜色的玻璃构成;室内气温、灯光及防火设施等,全由电脑控制;内部装修豪华典雅,集民族风格与现代气息于一体,整个工程耗资2.5亿港元。

1978年4月25日,华豪公司举行隆重的华人行正式启用典礼,在此前的3月23日,长实集团总部迁入皇后大道中29号新华人行大厦。长实正式立足大银行、大公司林立的中环,地位更上一层楼。1979年9月25日,李嘉诚就收购和黄股份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以6.39亿港元收购汇丰银行持有的22.4%和黄股份。

曾有记者询问他与汇丰银行合作成功的奥秘,李嘉诚表示其实没有什么奥秘,重要的是首先得顾及对方的利益,不可斤斤计较。对方无利,自己也就无利。要舍得让利,使对方得利,这样,最终会为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

李嘉诚的故事充分证明,在商战中,没有绝对的竞争,也没有绝对的合作,因为二者可以转化。采用让利法不仅可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还能够招来更多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