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皇后传
8785200000058

第58章 宋·北宋(1)

杜氏——太祖赵匡胤皇太后

杜氏,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杜氏的父亲杜爽后梁贞明年冬季,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家住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杜家庄的杜爽老汉。热情款待了一位路过此地请求避雪的青年男子。主见来客相貌荚俊,手脚勤快,说话间又知他是官宦之后,便有心结纳,把杜氏许配给他。这位客人是宋朝的皇考赵弘殷,那杜家闺女便是生育了宋太祖和宋太宗两位皇帝的昭宪杜太后。

赵弘殷婚后就到了赵王王镕的麾下,率军应援后唐庄宗李存勖有功,得到李存勖的赏识,成了李存勖军中的一员裨校。从这时起,杜氏就开始了随夫东征西讨的军旅生涯。

杜氏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开始时丈夫的官职较低,又处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月,灾荒严重,后唐政府发不出军粮,许多军士没有饭吃,他们的家属只好成群结队到野外寻点野菜充饥,往往冻饿而死。杜氏她的第一个儿子赵光济和一个女儿出生不久就夭折了。直到婚后第十个年头,才在洛阳夹马营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赵匡胤。12年后又在浚仪(今开封)生下了三儿子赵光义。后又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杜氏性格坚毅,治家极有礼法,夫妇相敬如宾,对孩子的训导也很严格。匡胤,光义幼时顽皮好动,但长大后都能谨慎持重、敢作敢为。匡胤好舞刀弄枪,学习骑射,有一次他骑上一匹未勒绳索的烈马,顺着城墙斜道向上驰突,头颅猛然擅在门楣上,摔落地下,旁观者以为他脑袋必碎无疑,哪知他慢慢爬起。又追上烈马纵身腾上。杜氏并未因此限制匡胤习武,只是督促他在习武之余多渎些书。等到匡胤十几岁时,她就放手让他四处闯荡。光义嗜好读书,杜氏和赵弘殷就尽力为他创造学习条件,赵弘殷在后周时领兵征伐淮南,每破州县,对金银财宝一概不问,只搜求各类古书捎给光义,因此光义学识渊博,精于谋略。

青年时期的赵匡胤很得周太祖郭威的赏识,补为东西班行首。世宗柴荣即位,赵匡胤因屡建功勋,职位提升很快。被任命为定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后周最高军事将领之一。杜氏也被封为南阳郡太夫人。此时杜氏已54岁。同年,赵弘殷去世。杜氏跟随儿子匡胤。生活在军旅之中。几年后,当赵匡胤准备发动兵变时,杜氏不仅是儿子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且参与了政变的决策。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逝,7岁的太子即位。赵匡胤重兵在手,准备利用离京御敌之机发动政变。赵匡胤率军出城之前,为防意外,把杜氏与夫人王氏等家眷老小全都秘密安置到了僧寺定力院之内,桂氏在定力院焚香拜佛,祈祷儿子成功。当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并还军京师的消息传来时,赵匡胤的夫人王氏尚不免有些紧张,而杜氏则神态自若。

建隆元年(960)二月赵匡胤登上皇位,尊母杜氏为皇太后。赵匡胤率百官行朝贺礼,杜氏脸上没有欣喜的神情,却显得忧心忡忡。几个大臣连忙趋前问道:“为臣听说自古就有‘母以子贵’的道理,现在您的儿子贵为天子,这是陛下的齐天洪福,太后为什么闷闷不乐?”杜氏说道:“我知道圣人说过,位于万民之上,若治理国家有方,自可博取万民拥戴,皇帝自然尊贵无比。一旦出现失误,恐怕想要做一个普通百姓也很难。你们说这是不是值得担忧。”这番话使侍立一旁的赵匡胤怦然心动,急忙向太后拜谢:“母亲的教诲,儿定铭记在心,不敢有违!”

赵匡胤称帝后,杜太后以聪明才智经常与儿子共同讨论国家大事,参与一些重大决策。常对被赵匡胤倚为股肱的赵普说:“赵书记(赵普曾在赵匡胤手下担任掌书记),我儿子阅历还很少,以后你还要多费心啊!”赵普对杜太后的信任非常感激。赵匡胤本来就很佩服赵普,母训更增强了他对赵普的信任,长期用为宰相。杜太后对赵普的信任,密切了宋初的君臣关系,使宋初的政治平稳安定。

杜氏建隆二年(961),身染重病,赵匡胤为她煎药侍汤不离左右。后来病情加重,便召赵普进宫,安排后事。太后同赵匡胤:“你知道你能得天下的原因吗?”赵匡胤呜咽着说不出话来。杜氏说:“我年纪大了,难免一死,你哭有什么用呢?我正要向你嘱咐大事!”赵匡胤说:“我能当上皇帝,是依靠祖宗在天之灵和母亲您的恩德。”杜氏严肃地说:“不对,你当皇帝只是因为柴氏让幼儿主天下。如果柴家朝廷有年长的人坐江山,不把大权交给你,皇位哪能到你的手上?我们不能重蹈柴氏的覆辙,你百年之后,帝位先传给光义,以后由光义传给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长子德昭。治理幅员辽阔的天下,安定百姓,需要一个年长的皇帝,这才是社稷的福分呐。”赵匡胤一面哭,一面叩头说:“儿怎敢不遵从母亲的教诲。”杜氏又对赵普说:“你要把我的话记下来。不可违背。”赵普当着杜氏的面记下了她的遗嘱,并在后面写上“臣普书”的字样,然后把它放进一金匣里,交给谨慎老成的宫女掌管。这在历史上被称为“金匮之盟”。

杜氏建隆二年(961)六月,于滋德殿病故。终年60岁,谥号明宪,葬于安陵。乾德二年(964),改谥号日“昭宪”。

宋氏——太祖赵匡胤皇后

宋氏,河南洛阳人。宋氏的父亲宋渥官至左卫上将军,母亲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儿永宁公主。乾德元年,宋氏随母亲进宫拜贺长春节,与太祖有一面之缘。赵匡胤于显德五年(958)原配夫人贺氏病亡的当年,匆忙将王氏、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聘为继室,赵匡胤建隆元年(960)称帝后册封王氏为皇后。王氏为赵匡胤所生三个女儿都不幸夭折。乾德元年(963)。年仅21岁的王氏只做了三年皇后,于广二月因病去世。谥号为孝明。乾德五年(967),孝明王皇后去世已有几年。太祖想要再立皇后,召宋氏和她的母亲入宫,便将16岁的宋氏迎入宫中,立为皇后。

宋氏礼仪周全,42岁的赵匡胤每次退朝回宫,她总是穿戴整齐前往迎接。所有御膳均要亲自品尝后,才可请皇帝食用。因此愈发得到太祖的喜爱。宋氏一直未生育,因此对赵匡胤前妻们留下的两个儿子赵德诏和赵德芳十分关心,常常过问他们的饮食起居,显出母爱之心。

赵匡胤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深夜,就寝前还与弟弟赵光义密谈,不明不白地猝死。突然传来的噩耗,使宋氏的手足无惜,不知如何是好。

正在宋氏悲痛欲绝之时,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却喜形于色地入宫,宣布由他即位登基。宋氏听后更加哀伤,只有哭泣地对新皇帝恳请道:“我母子的性命,全托付于官家(唐宋时宫中称皇帝为官家)啦!”赵光义倒显倒十分开通地说:“咱们共保富贵,你不必担忧。”

赵光义第二天正式即位。封宋氏“开宝皇后”,迁到西宫居住,不久又让她迁至东宫。太祖的过早谢世,宋氏只得亲眼看着太祖的儿子一个个不是自杀,就是不明不白地暴病而死,却不能为力。时年43岁的至道元年(995)四月二十八日去世。她的遗体在普济佛舍中停放了将近三年之后,才被拊葬于永昌陵的北面。谥号为“孝章皇后”。

李氏——太宗赵光义皇后

李氏,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李氏的父亲李处耘,是宋朝的开国元勋,足在陈桥兵变中协助赵匡胤成就帝业的重要角色之一。后又带兵攻取荆湖,立有大功。但后来遭到同僚的诽谤,被贬为淄州刺史,忧郁得病而死。赵匡胤感到有愧于这位功臣,便将他的女儿李氏聘为赵光义的夫人。太平兴国二年(977),赵光义把李氏迎人宫中,封为德妃,雍熙元年(984)十二月立为皇后。

李氏因父亲身世不幸的缘故,进宫后,曾生过一个儿子,但不幸夭折,对赵光义的儿子及嫔妃十分宽厚,对那些遭遇坎坷的人怀有恻隐之心。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是位聪明英俊的少年,只因替叔叔廷美求过情,就被父亲疏远,息上了癫狂之症。李氏对元佐深表同情。赵光义病死后,宣政使王继恩等人企图废除已被封为皇太子的赵恒拥立元佐,李氏向宰相吕端说:“皇帝刚刚驾崩,按年龄长幼拥立嗣君。这是顺天应人的事,你看如何?”吕端断然回答:“先帝之所以设立呈太子,不正是为了今大吗?这是为了江山社棱,岂可再有异议!”李氏听后,深感立君大事不可感情用事,对吕端说:“先帝曾言,宰相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关键时刻果然名不虚传,愿拥皇太子赵恒为帝。”李氏关键时刻,也能照应大局的。

赵恒(真宗)即位后,尊李氏为皇太后,居住西宫嘉庆殿。赵恒对李氏十分孝敬,专为她建造了一座万安宫。李氏生病,赵恒亲手调剂药饵。升朝的时侯也露出忧伤的神情。李氏病重,赵恒连说话都带上了哭腔,屡次下诏悬重赏求请民间名医。年仅43岁的李氏景德元年(1004)三月十五日,病死于万安宫,谥号“明德”。

刘氏——真宗赵恒皇后

刘氏出身低微,父亲刘通在宋初掌禁军,以军功迁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刺史。父亲刘通阵亡。家境衰落,由母亲带到娘家抚养。年龄稍长。后来嫁给银匠龚美。龚美剐20岁,便领着刘氏到京师开封谋生。龚美进京后。结识了在襄王府当差的张耆。

襄王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赵恒正值年少风流,有一次对左右侍从说:“久闻川蜀一带的女子才貌极佳,我想得到个蜀姬,你们可留心查访。”张耆立刻想到龚美那位颇为标致的妻子,连忙跑去告知龚美。

龚美夫妇正一筹莫展,进京后一直找不到活儿干,已经三餐不济了。这意外的消息,使龚美颇费思量,如果送刘氏进王府,做丈夫的脸面往哪里放;若不送去,又放走了一个发财晋爵的大好机会。刘娥在一旁暗自欢喜,这是她摆脱贫贱,享一世富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放过。她说服了龚美。

刘氏进府后,极得赵恒宠爱。两人年龄相当,互相爱恋。刘氏凭着她击小鼓的绝技,将赵恒迷得神魂颠倒。宋太宗觉察到儿子面容憔悴,神色反常,召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问她近期有什么人在儿子身边侍候。秦国夫人便如实告知刘氏进府之事。太宗大为恼火,召来赵恒,训斥一番,并勒令马上把刘氏赶出去。赵恒迫于父皇的压力。不得不让刘娥出府,秘密藏在张耆家中,另建宅院由刘氏居住。两人不断暗中幽会,交往持续了15年。

太宗至道三年(997)三月去世。赵恒即位为真宗。咸平元年(998)召刘氏进宫,封为美人。从进宫之日起,刘氏就得到真宗的专宠。因刘氏别无亲戚。乃把前夫龚美改姓刘,作为兄长。

人宫之后,与赵恒感情更胜于以往,两人形影不离,赵恒出外巡,相随身边的总是刘氏。真宗初做皇帝。经常把大臣奏章带回去深夜审阅,刘娥始终陪伴,两人不断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凡刘娥听说过的事情。一般都能记住主要情节。真宗遇到疑难问题,刘娥往往引证一些史书中的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性意见,这就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郭氏,太原人。是宣徽南院使郭守义的次女。淳化四年(993),嫁给襄王赵恒,封鲁国夫人。郭氏为秦国夫人。赵恒继位,被封为皇后。郭氏生活简朴,厌恶奢侈,赵恒赐给她珠宝,她推辞不要。亲戚通过她向赵恒要求,她婉辞拒绝,从未不询私情。赵恒对她十分尊重。郭氏曾生本个儿子,两个夭折。不料唯一的儿子赵祜九岁时暴病而死。郭氏悲痛伤心得重病。时年31岁的她于景德四年(1007)病故。谥号庄穆,后改为章穆。郭氏死后,同年赵恒有意立刘氏为皇后,大臣群起反对,参知政事赵安仁公然提议册封出身相门的沈才人为皇后。为此,赵恒暂时不立皇后。刘娥由美人升为修仪,再封为德妃,得到妃嫔中的最高地位。

赵恒曾有过5个儿子,都相继夭折了。他已40多岁。膝下依然无子,每日里忧心忡忡。如果刘氏能生下一位皇子。既解了赵恒之忧。又为社稷立了大功。刘氏与赵恒30年的夫妻,却没生过一个儿子。刘氏左恩右想,想出一个借腹怀胎之计,她命自己的侍女李氏服侍皇上。刘氏要借李氏之腹帮她登上皇后宝座。

李氏果然生下一位皇子,取名受益,后改名赵祯。李氏刚生了儿子,刘娥便赶到了。威胁加利诱,迫使李氏交出儿子,并告诫绝对不许声张,又嘱咐所有知情人不许走漏一丝消息。

赵恒自然也希望增加刘氏做皇后的资本,于是对外宣称赵桢为刘氏所生。刘氏便将受益托付给杨淑妃照顾。

有了皇上惟一的儿子,刘氏便有了当皇后的资本。真宗认为皇后之事不应再拖,决计不再顾及大臣反对正式册立刘娥为皇后。他怕节外生枝,一切礼仪简,不让地方藩臣进贺,也不宣制于外廷。只令学士院起草制词降付中书省就算完事。刘氏43岁正式册封为皇后。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

刘氏做了皇后,赵恒退朝回宫,批阅奏章常常忙到半夜,所有重大问题的处理。刘氏几乎都要参与。宫闱事务归她管辖的,她处理得有板有眼。赵恒对刘氏越来越倚重,刘氏渐渐地干预起朝政。翰林学士钱惟演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银匠出身的龚美,以乞求得到刘氏的庇护,钱惟演又与参知政事丁谓联姻,丁谓也因而成为皇后的间接亲戚。丁、钱又与朝中大臣曹利用、冯拯等人交结,形成一派重要政治势力。

赵恒天禧四年(1020)得病,不能主持日常政务,刘氏开始直接掌握大权。当时朝中明显分为两派势力。一是以刘氏为首的一派,包括丁谓、钱惟演、曹利用、冯拯和宦官雷允恭等,他们想借真宗生病,直接控制朝政。另一派以宰相李迪、寇准为首,他们从一开始就反对立刘氏为皇后。

赵恒病,担心不久于人世,想命皇太子赵祯监国。一次,他对亲信宦官周怀政说出了这个打算。周怀政便跑去告诉了寇准。寇准遂出面向赵恒密奏请皇太子监国。并建议罢免丁谓。不料被丁谓昕到风声,丁谓密谋刘氏合力免除了寇准宰相职务。周怀政见事不妙,与宦官杨崇勋等商议发动政变杀死丁谓,复相寇准,废黜刘氏,奉赵恒为太上皇,传位于太子。此事竟被杨崇勋告发,周怀政转眼身首异处。刘氏乘机再次与丁谓合谋,将寇准再贬为道州司马,朝廷中与寇准关系密切的人几乎全遭到排挤。寇准被罢,丁谓升为宰相,擅权用事,很快又与另一位宰相李迪发生了矛盾。赵恒因病情加重,竟怒气冲冲地对前来问安的大臣说:“昨夜宫中嫔妃全让皇后唤去了,剩下朕孤身一人独守空房!”旁人都不说话,李迪上前奏道:“果真这样,何不以法治之?”当时刘氏躲在屏风后,她决计新账旧账一齐算。不几天李迪在与丁谓大吵一场后被赶出了朝廷。丁谓、冯拯、曹利用共居相府。

赵恒的病情敷益加重,召见大臣说:“朕的疾病近几日越发不见好转,今皇太子年德渐成,皇后素来贤明,处事平允,完全可以托付大事。此后凡有重大事务。可由太子在资善堂处置,内廷由皇后辅化宣行,文武大臣皆尽忠翊赞,我自可以放心无忧了。”太子赵祯这时才11岁,少不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