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死后,蔡确按惯例担任山陵使,主持丧葬事宜,当时规定在赵顼灵柩起程前的5天夜里,宰执大臣必须人宿宫中守灵。但蔡确没有来,刘挚就说是“慢废典礼,有不恭之心”。又说蔡担任山陵使回朝,就应该引咎自劾,但他不顾廉耻,仍然赖着不退。以此为首共列有十大罪状。朱光庭也揭发说:灵柩出发时,蔡确不跟在后面,却先骑马跑出去数十里之远白图方便,“为臣不恭,莫大于此”。朱光庭进一步扩大攻击面说,蔡确、章悼、韩缜是三奸,不恭、不忠、不耻。到元祜元年(1086)二月,谏官们弹劾蔡确,要求将他罢黜的奏章已上了几十道,言词越来越激烈,罪名也越加越多,蔡确终于坐不住了,开始下表辞职,但他仍不甘心就此下台,表章中罗列了一些自己当宰相以来的功劳。哪知这更惹起了谏官们的不满,在所有的罪名用尽之后,他们竞将天旱也怪贵到蔡确头上,说是朝中有蔡确这样的大奸小丑,所以天才旱。曹氏将蔡确罢相,贬知陈州。后被曹氏迫害得病而死。司马光就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首相),这时司马光早已因病休假在家,在接到当宰相的诰词之后,他的病却奇迹般地好了。高氏特别照顾他,免其入朝觐见,让他坐着轿子,三天一次到朝堂议事,他坚持说:“不见君,不可以视事。”每天让儿子司马康扶着上朝论事。司马光当了宰相后,立即加快了废新法的步伐,同时也加紧了对新党的排挤。司马光连上两道奏章,要求废除免役法恢复差役法,却没想到这两道奏章竟自相矛盾,隐瞒事实。司马光前后不相照应,自己打自己嘴巴的漏洞和弄虚作假的伎俩,被任知枢密院事的变法派首领章悼一一捉住,敲点出来。司马光恼羞成怒,与章悼把官司打到了高氏帘前,章惇自恃有理,对司马光冷讽热嘲,大加挖苦。原来对章悖就十分反感的高氏这下子火冒三丈,立即部署台谏上书讨伐章悖。
章悼被贬至汝州(河南临汝)。一个月后,韩缜也被贬到颍昌府。元傉三年(1088)底,新法已废黜净尽,新党分子基本上全部扫地出朝。有的被贬为地方官,有的被逐出朝廷,赶回老家闲住,有的被“编管”到偏远州县,失去迁居自由。高氏仍不放松对他们的迫害打击。一些旧党中的重要成员,只因替变法派说过好话。也被高氏赶出朝廷。
高氏为使变法派永无翻身之日,特授意粱焘开具了一份新党分子的黑名单,把安焘、邢恕等47人列为蔡确的亲党,将章惇、吕惠卿、沈括等30人列为王安石的亲党。高氏拿着这份名单对宰执大臣说:“蔡确奸党仍有不少窃居朝官。”范纯仁进旨:“朋党难辨。可别误伤好人。”高氏很不高兴,梁焘就借机弹劫范纯仁也是蔡确之党。高氏遂将范纯仁罢相,眨知颍昌府。“亲党”的黑名单在朝堂张贴出来,告诫人们永远不准这些人再做官。
赵煦元傉二年(1087)八月,生了一场麻疹,好几天没有上朝,宰执大臣们连同都没问,高氏也照旧上殿视事。程颐看不下去,就站出来问宰相吕公着:“皇上没上朝坐殿,什么原因你知道吗?”吕公着回答:“不知道。”程颐说:“二圣(即赵煦和高氏)临朝,皇上不坐殿,太皇太后就不应该自己坐在那里,而且皇上生病,宰相居然不知道,说得过去吗?”第二天吕公着等才去向赵煦问疾。程颐则因这番话得罪了高氏,不久就被罢官,贬回洛阳老家。贾易一个月后,也被加上“谄事程颐。默受教戒,背公死党”的罪名,被贬出朝。到了元祜七年(1092)宰相又建议任命程颐担任馆职,高氏仍怀恨在心,不肯答应。
商氏无论是在做皇后、皇太后还是垂帘听政、独揽大权的时期,对待个人名利和高氏家族的地位待遇始终保持了谦虚的美德,并严守宫中的礼仪规矩。
高氏立为皇后之前,她的弟弟高士林已在宫中担任内殿崇班多年了。士林做的虽是武官,但对儒学很是喜爱,广泛涉猎经史,能通大义,尤有巧智。赵曙登基后见他是个人才,又是内弟,多次想提拔他,高氏都主动阻拦,在她的阻拦下,直至治平三年(1066)高士林死后,赵曙才追赠他为德州刺史。
赵顼即位后,多次想为高家建造一处大的宅第,高氏不许,过了很久,才勉强同意赵顼把望春门外的一块空地赐给高家作宅基。按规定,太后家营造新居的所有花费,都可以从大农寺公款中支取,但高氏却坚持只使用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私房钱,自始至终没有动用过大农寺一文钱。
高氏的伯父高遵裕,自英宗时起一直在西北边疆与西夏作战,曾因几次赢得胜利。升任庆州知州。元丰四年(1081),神宗赵顼派宦官李宪为统帅向西夏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五路大进攻,高遵裕率领一路攻打灵州,在即将夺取胜利的关键时刻,高遵裕怕战功被别人独得,命令停止进攻。延误了战机,使敌人有时间决开黄河堤,水淹宋军,造成全军溃败。他率领的8,7万人,只剩下1,3万人,其他各路被水淹后也损兵折将,狼狈撤回。高遵裕因此被贬为郢州团练副使。高氏垂帘听政后,蔡确讨好高氏,提议恢复高遵裕的官职,高氏板着面孔说:“遵裕灵武之役,涂炭百万生灵,先帝半夜得到战报,焦虑得起床踱步,达旦不寐,精神受了很大刺激,终于病故,遵裕惹下如此大祸未免于一死,就已是万幸了。先帝尸骨未寒,我岂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蔡确悚然而止。
高氏对高家的其他亲戚,包括自己的母亲,同样不肯顾私恩。有一年元宵节举行灯宴,按规定高氏的母亲曹氏可以人宫观览,但高氏说:“夫人若登楼观灯,皇上必定对她加礼致敬,这样就会因我的缘故越犯典制,我于心不安。”只是命人给母亲送去几盏宫灯,请她在自己家里观赏。后,年年如此。高氏的侄子高公绘、高公纪做小官多年,按规定可以升为观察使,高氏也极力阻拦。赵煦请求了几次,高氏只同意提升一级,以后在整个垂帘期间,再没升过。
高氏本人谦虚俭朴。有年殿试举人,依照章献明肃刘皇后天圣年间的做法,请赵煦和高氏一同御殿,高氏不同意,她认为殿度是国家录用人才的最高规格,被录取的人将是天子门生,这是皇帝的特权,任何人不得涉足。后来大臣又请求她在文德殿举行册封太皇太后的典礼,高氏也说:“文德殿是天子的正堂,岂是女主应当临御的?我只在一偏殿就可以了。”文恩院每年进贡给皇帝御用的物品,无论大小,她始终不取一件。高氏对于宫中的宦官、宫女,控制得更是严格,不准他们干预政治。
高氏元傉八年(1093)七月初一,再次任命为宰相,高氏认为范纯仁能像他的父亲范仲淹一样,在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中采取符合自己意愿的行动。
八月,高氏病重。她把范纯仁,吕大防召到榻前无限凄怆地交代后事。高氏经历了英宗、神宗哲家三朝。议太皇太后身份听政。将神宗赵顼改革成果于毁一旦,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留下党派之争后患。时年61岁的高氏在天佑八年九月病逝。谥号宣仁圣烈。葬于永厚陵。
向氏——神宗赵顼皇后
在治平三年(1066)春,宫中派出了一些使者到大臣之家访求,为英宗赵曙长子。15岁的颍王赵顼纳妃。经过各方面比较审查,真宗时任过宰相的向敏中的曾孙女。比赵顼大三岁的向氏被选取中。
经过太常礼院的认真研究,制定了纳彩、问名、纳吉、纳成、请期、亲迎、同牢之礼,以及每项仪式需要送给女方家的彩礼数和礼节仪仗。仪式全部进行完后,三月壬戌这天,向氏乘一顶涂金银装小轿,被热热闹闹地迎进了颍王府,正式成子赵顼的发妻,封为安国夫人。
治平四年(1067)正月,英宗赵曙去世,赵顼继位,是为神宗。二月,向氏被立为皇后。此后不久,她便生下了一生中惟一的孩子燕国公主。赵顼年富力强。在政治上锐意革新,在宫内他所亲幸宠爱的嫔御之多,人所共知。向氏年龄较大,相貌平平。元丰元年(1078)二月,年仅12岁的燕国公主病死对她刺激很大,刚刚30岁出头,就已显得老气横秋了。但赵顼不仅治国有方,而且极善处理复杂的家庭关系,对待向氏,他照顾得十分周到,千方百计不使她感到冷落孤寂。而向氏也秉性谦恭,心地宽厚,对丈夫的私生活从不横加干涉。所以夫妇间从来没有红过脸、拌过嘴,宫中嫔妃在她的影响下也一团和气,从未因争风吃醋闹过纠纷。
向氏谦恭的脾性,不只表现在夫妻关系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赵顼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贵族,官僚成了受抑制的对象。向氏的父亲向经控制一批行户,向他无偿供应各种物品的事被市易司揭发禁止。官府给向经盖房子,御史和一些军土也认为盖得太奢华,甚至冷言风语地说一些怪话。对这些事。向氏心里虽然有些不满,但她一直保持着沉默。太祖忌辰时,酉官列于开元殿下举行祭典仪式,她把父亲请到帘前再三劝勉他尽忠朝廷,有关家事的话一个字都没说。哲宗赵煦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向氏被尊为皇太后。她的表现依然是谦恭自律的。
高太后命人将曹太后原先居住的庆寿宫修葺一下,作为向氏的住所,向氏推辞不肯搬。最后只好把庆寿富的后殿改名为隆裕宫,后又改名为慈德宫,供向氏居住。元两七年(1092),赵煦要选皇后,其他亲王也到了纳妃的年龄,向氏告诫向家族里的人不得把女儿参入应选,以免因她的裙带关系入选而遭人非议。亲族中有人想攀援先例通过恩荫升为阁职,还有的想由小官向上升一级,并说已得到皇帝特批的圣旨。向氏一概不准。
向氏的政治观点是保守的,而她从皇后到皇太后的20多年间,对朝政很少发表意见。高太后死后,赵煦改元绍圣,正式打出继承神宗变法事业的旗号,政局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法派分子接踵回到朝廷。章悖被任命为宰相,曾布,蔡京等分居要职,新法全部恢复实施,并以更加无情的方式展开了对元傉年间得势的旧党大臣们的清算,旧党中的吕大防、刘挚、范纯仁、苏轼等人被贬到最荒僻的地区加以编管,已死的司马光、吕公着等人的官职被追夺干净,有人恨不得挖开两人的坟墓开棺暴尸。矛头便指向了旧党的总首领高太后。中书舍人林希起草贬贲苏辙的制词。元符元年(1098)竟进一步想把高太后打成策划废黜赵煦的主谋。
邢恕买通高氏伯父高遵裕的儿子高士京,让他杜撰其父临死前说过太后曾主张立神宗的弟弟岐王为帝,以此激起哲宗对高后的反感。
蔡京、章惇等人又勾结宦官郝随,说高氏宫中主事的陈衍,张士良曾参与了高后阻挠哲宗继位的计划。陈衍已因他事流放海南岛,张士良被逮捕审讯。蔡京摆出鼎、锅、刀、锯等刑具,威胁张士良:“你说声有。就恢复旧职,说无就用刑!”张士良仲天大哭,说:“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祗不可欺,你把我杀了吧!”抵死不认。蔡京、章惇等人无奈,只好随意杜撰了一些证据,并为哲宗起草了废高后为庶人的诏书,让哲宗签署。
向氏突然听到这一消息,连忙找到赵煦哭诉说:“太皇太后生前,我每天都在宫中相伴,老天在上,哪里来的这种话?假若皇上执意这样做,你将置我于何地。”赵煦的生母朱太妃也力争高太后在此事上无可非议,赵煦这才相信高后冤枉,拿过章惇的奏章在灯烛上烧掉。第二天。章惇、蔡京又递上奏状,坚持己见,赵煦勃然大怒,扯过奏状,撕成碎片扔到地上。
赵煦元符二年(1099),赵煦也身患疾病且愈加沉重赵煦惟一的儿子出生仅两个月就夭折了,向氏就暗暗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感情好恶出发,开始从神宗的几个儿子中为大宋朝寻找自以为靠得住的皇位继承人。
神宗赵顼生前共生了14个儿子,其中8个早死,这时在世的只有申王赵偲、端王赵佶、成国公赵俣、简王赵似、祁国公赵俣5人。赵估异常聪明,天赋极佳,蹴鞠骑射、笔墨丹青样样精通。他对向氏极其敬重孝顺,每天都到向氏居住的慈德宫问侯起居。虽说赵佶轻佻浮浪的坏名声早已远播千里,但在向氏的眼里却是个聪明好学、孝顺知礼的好孩子,对他的钟爱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诸王。赵煦元符三年(1100)正月初八日病故。需要由向氏主持确定新天子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把赵信当成了可以继承皇位的最合适的人选。赵煦去世当天,向氏垂帘。
17岁的赵佶即位后,章惇等人仍对他轻佻浮浪的睥性不放心,紧接着就奏请向氏垂帘听政,权同处理军国事,向氏说皇帝年龄不小了,不便再由母后干政,再三推辞。赵估却哭拜在地乞求。向氏只好答应下来。
向氏开始执政,立即学着高太后的样子,展开了摧新复旧的行动,提拔韩忠彦为宰相。恢复或逭复范纯仁、文彦博、司马光等30余人的官职,苏轼等人也从荒僻之地召回内地。而新党中的章蔡卞等人陆续遭到贬逐。邢恕因诬陷高太后,更为向氏所不容,被谪居均州,一些被认为扰民害国的新法再被废除。朝廷上的政治气氛很快呈现出了元祜初年的样子。
向氏看着朝政纳入到了符合自己愿望的轨道,而赵佶对自己更加孝敬,言听计从,便觉得后事有托、前途有望。向氏七月初一,垂帘听政不满六个月,她便放心满意地回到了内宫。
向氏十二月身得重病。时年63岁的向氏于第二年(1101)正月十三日,在慈宁殿病逝。
孟氏——哲宗赵煦皇后
孟氏,眉州(今四川乐山)人。防御使兼马军都虞侯孟元的孙女。元祜七年(1092),高皇后和向太后见皇上哲宗赵煦已17岁,令有关人员物色了百余名世家少女人宫备选。经过认真挑选,高氏看中了比赵煦小一岁的孟氏。她和向后见孟氏出自名门世家,端庄贤淑,生得文静,都非常喜欢她。四月间,高太后为了把婚事办得隆重热闹,命翰林、台谏会同礼官议定一套正规的册皇后的六礼仪制。专门组建了主持六仪的使者班。经过慎重研究,大喜之日定在五月十六日。
在高太后的安排下,大婚典礼卤簿仪仗导舆簇拥。百宫宗室列班拜迎,在笙乐喧天、钟鼓鸣声中,赵煦御文德殿册立孟氏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