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由来
8792300000092

第92章 大千世界篇(17)

有一年初春,九子山还被积雪覆盖着,李白从秋浦经五溪,直奔青阳,他是应好友韦仲堪之邀,来游九子山的。李白说:“韦处士,你知道九子山的来历吗?”韦仲堪向李白讲了“九子战妖的传说”。李白抬头望去,只见莲花峰伫立入云,云雾飘飘走动,把山峰遮住一半,很快就把山峰吞没了,变成茫茫一片。不一会儿,云消雾散,山峦又显现出来。瞬息万变,景色迷人,看得李白如痴如醉,高兴地说:“不亲临九子,怎知九子山绚丽多姿?这九子山比花还好看,比画还美,你看,多像出水芙蓉!”

韦仲堪忙说:“谪仙高见,很像,像极了。”李白说:“芙蓉是花,我想为它改个名字,韦处士意下如何?”韦仲堪求之不得,连忙拱手拜请:“正合我意,请给九子赐名!”李白说:“改名九华(花)山好不好?”韦仲堪说:“九华山,好,太好了!”从此九子山就更名为九华山了。

鸭绿江的由来

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它发源于吉林省东南部的白头山,西南流到辽宁省东港市入黄海,全长约795公里。汉朝时,鸭绿江的名称叫做马訾水。汉魏时期,鸭绿江又被称为灸水。到了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代,才始称鸭绿江。据唐朝着名史学家杜佑撰写的《通典》记载:由于鸭绿江发源处水像公鸭子头上羽毛的绿色,所以叫鸭绿江。

阿里山的由来

据说昔日在达邦有一名男子名叫“阿巴里”,此人极剽悍勇敢以打猎为业;又称狩猎地区首领名叫“阿里”,遂将此打猎区称为阿里山。本乡原住民同胞远在满清时代聚居台南县白河一带及嘉义县之平地,旧称为“诸罗城”(即现在嘉义市)及郊外社口、番路。后因他地人移入越来越多,而原住民人口较少,加上原住民生活习惯较适应于天然环境,乃逐渐移人深山,最先聚居于特富野及山美两地。

阿里山的由来,与当地的原住民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在200多年前,曹(邹)族酋长阿巴里,勇敢善猎,由达邦翻山越岭到今的阿里山打猎,每次均满载而归,后来常率领族人前来,富足了曹族原住民的生活。阿巴里去逝后,族人为了纪念他,开始有了“阿里山”的地名,如今经过了200年的演变,铁路的辟建,阿里山已由当初的狩猎场变成林场,而成了今日的游乐区。

日月潭的由来

从前传说中曹族有一对非常恩爱勤劳的夫妻,叫做大尖哥及水社姐,这对人人称羡的夫妻平日以种植玉米为生。这天,他们如同往日顶着大太阳在田里劳作,忽然间,地动山摇,紧接着天地一片黑暗,所有的人都叫了起来:“怎么了,太阳怎么不见了?”大家等了又等,仍不见太阳的踪影,人们的心里笼罩着恐惧。

直到晚上月亮出来后,人们才趁着月色,赶紧完成白天未完成的工作。然而,不幸的事再次发生了,一阵天摇地动后,月亮也不见了。

大尖哥和他妻子背着简单的食物,拿着火把,翻山越岭找寻太阳和月亮。经过一连数天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在一个大水潭发现了月亮和太阳,可是走近一看,竟然是两条五彩巨龙正在水中把玩着月亮及太阳,大尖哥和水社姐愣住了,不知如何制服这两条巨龙以夺回太阳及月亮。

正在发愁时,一位被巨龙抓来做杂事的老爷爷告诉了他们一个方法,那就是在阿里山上藏有金剪刀和金斧头各一把,唯有找出这两件宝物才能制服巨龙,可是要找出宝物却不是件易事。

夫妻俩奋不顾身地带着铲子直奔阿里山,一寸一寸地朝地底下挖去,终于找到了两件宝物。夫妻俩带宝物回到潭边,将宝物朝着水潭中丢去,只见金剪刀以极快的速度冲向巨龙的腹部,致使巨龙肚破肠流,发出痛苦的哀嚎声;紧接着,金斧头也疯狂地朝巨龙的头上一劈,刹时,脑浆四溅,血流如柱,两只巨龙惨死在潭中。

正当夫妻俩正苦想着要如何将太阳及月亮送回天上时,老爷爷再次出现了,除了恭喜他们除掉大害,并告诉他们只要将巨龙的眼睛吃下,便可增长身高,把月亮、太阳放回天上去,于是大尖哥立即跳下潭中挖下巨龙的双眼,夫妻俩各服一颗眼睛,瞬间,两人成了巨人,便将月亮和太阳往上抛去,经过好几次抛掷后,终于让太阳及月亮又回到天空中的位置,而大地也恢复了正常的运转。

从此,那个太阳及月亮曾掉落下的水潭便被称为“日月潭”,而守护在旁的大尖山和水社山就是他们夫妻的化身。直至今日,曹族每年都会在潭边举行“托球舞”,以感念他们的义行。

九寨沟的由来

古时侯,有大山之神,主管草木万物,名“比央朵明热巴”,该神有九个女儿,个个美貌贤惠、勤劳、善良,然而神则恨女难成大器。又害怕女儿们嫁人归去,自己孤身难待来日,于是便于水晶般大岩中,选出秀丽舒适的楼阁庭院,锁女于其中,不让她们外出。

姑娘们山门难出,思来想去,决计变为蜜蜂随父进出。大姐首当其冲,附于父体,化为蜂,学得父亲开、关山门的方法,一天便趁父亲外出,领众妹妹化为彩蝶出山门翔于蓝天。

时值正午,姑娘们来到十二山峰上空,看见地上沟谷纵横,毒烟四起,生灵涂炭。细寻,见清流污水染就,民饮水而病亡,鸟兽亦遭其害。九位姑娘访得一病危老妈妈,老妈妈劝姑娘快快离开此地,有妖魔叫“蛇魔扎”,欲收杀十万生灵,方能得道成仙,天下无敌,溪流中全为妖魔所投毒物。

姑娘们听了此话,恍然明白阿爸近日愁眉不展原委,便问老妈,“如此妖魔,比央朵明热巴为何不管?”老妈言道:“他呀,几次都败给妖魔了。”

姑娘们共同商量灭妖大计,并请教舅舅,舅舅交给她们“万宝金针”,说只要把金针筒对着妖魔叫声你们阿妈的名字,万根金针就会刺破妖魔的眼珠和心脏;若还不行,你们又连叫三声我的名字,我即来协助你们。妖魔死后,你们将这绿宝石串珠撒向十二座山峰,便会使山沟翠绿一片。

姑娘们记牢舅舅的话,回到山峰脚下,战败了蛇魔扎。后来,九个姑娘分别嫁给了九个强壮的藏族青年,他们分别住在九个藏族村寨里。于是,后人便称此地为九寨沟。

九寨沟传说甚多,这是其一。

张家界的由来

张家界早先并不叫张家界,叫青岩山。那时,青岩山上也没有张姓人家。为什么后来又叫张家界呢?这事还得从汉留侯张良说起。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滥杀功臣。留侯张良想起淮阴侯韩信死前讲的那些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决定隐居起来,他一路辗转登上青岩山。青岩山别有天地,正是张良要寻求的“世外仙境”!从此,他便在这里隐居下来,修行学道,并留下了一脉张氏子孙。张良为了让青岩山山水更美,曾在青岩山南侧植了七棵银杏树。这七棵银杏树长得又高又粗,就像七把巨伞,撑在半山腰。

许多年后,一个叫张万冲的朝廷官吏,带着妻室儿女上青岩山游玩。当他看见这七棵银杏树,顿起邪心,想以这七棵树为界,把青岩山这块神奇的土地圈为己有。于是,他请来一名雕刻匠,要他在每一棵树上雕刻一个大字,这雕匠刻呀、雕呀,雕了七七四十九天,才刻成了七个大字:“指挥使张万冲界”。

有一天,猎户张家雄进山打猎,恰从七棵银杏树下路过。他见每棵树上都流着黄水,如泪人一般。张家雄最初感到惊奇,不知道银杏树为什么会流泪,后来他看到了“指挥使张万冲界”七个大字,便用猎刀将“万冲”二字,改成了“家雄”。

张万冲得知后气急败坏,他调来了300亲兵,把青岩山一带围得水泄不通。他四处抓人,八方搜山,捉不到张家雄,就在寨民头上出气。他把寨民赶到银杏树下,扬言要用大家的血染红那七个大字。正危机时,只见树上闪光,树叶吐云,树枝嘶叫,树干上突地喷出七股桶大的黄水,直朝着张万冲的人马射来!一霎时,狂涛巨浪,铺天盖地,把张万冲300兵马一齐卷进金鞭溪去了,接着有人发话:

“此山本是天造地设,人间仙境,哪能容得张万冲这个不肖子孙横行!吾神已令白果仙人将他葬入海底。此地现归张氏共同所有,永世永代生息!”说罢,他将拂尘往银杏树上一指,只见七棵银杏树上立即现出了“人间仙境张家界”七个金灿灿的大字。

众人抬头一看,只见那仙人一副书生模样,头挽高髻,身穿麻衣,鹤须童颜。人群中有几个懂学问的老者,一见大惊,说:“那不是跟赤松子大仙同游天门山、青岩山的张良公么?”众人听了,便一齐伏地礼拜。那仙人轻甩衣袖,笑盈盈地隐入茫茫云海。

因为张良仙人在银杏树上赐写“人间仙境张家界”七个金字,此后,人们便把青岩山叫作“张家界”。

六和塔的由来

位于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山上,又名六合塔。塔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六和”出自佛经关于僧人修道的规约: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钱王为保境安民,不事战争,故以六和名之。还有一说,“六合”为“天地四方”之总称,建佛塔可镇各方妖魔。

早在后梁开平五年(911),吴越王在护国仁王寺旧址掘得大钱,以为是吉祥之兆,就在此建大钱寺。入宋后,寺废,为吴越王南果园。宋开宝三年(970),吴越王钱弘叔为镇压江潮,命延寿、赞宁二禅师建九级高塔。当时钱塘江是吴越出海要道,高塔突起,跨陆俯川,夜晚悬挂明灯为江上船只指引航向。宣和三年(1121),塔毁于兵火。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起,由僧人智昙主持重建八面七级宝塔。现存的砖砌仿木结构塔身就是南宋遗物,塔刹(塔顶的装饰)是元代修葺后所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朱智建外部十三层木构檐廊(其中六层封闭,七层与塔身相通),成“七明六暗”的独特结构。

大雁塔的由来

大雁塔自建成以后,就有“雁塔”之称。它的得名由来,流传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古印度迦蓝佛曾“穿石山做塔五层,最下面一层作雁形,谓之雁塔。”玄奘最初设计建造的塔就采用了这种形制。

另一种说法是: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大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买不到肉做饭。这天正好是菩萨布施日,天空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仰面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僧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今天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领悟出这大雁分明是菩萨化现,他们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从此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雁塔。

再一种说法是: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于沙漠,后来得到大雁领引,才探到水源,得以生还。建造这座佛塔是为报答菩萨化身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

还有一种说法:它和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的佛教故事有关。唐代人习尚雁,通常以雁泛指鸟类,因此得名雁塔。

慈恩寺塔建成50多年后,在它的西北又出现荐福寺塔,一大一小,均叫雁塔,于是人们把前者称大雁塔,后者称小雁塔。

西湖的由来

古时候,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叫玉龙,憨厚真诚,勤劳勇敢;妻子叫彩凤,聪颖贤惠,心灵手巧。玉龙每天去仙岛山打猎砍柴,彩凤则在家织布洗衣,小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有一天,玉龙又像往常一样去仙岛山打猎,正好遇上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去人间抢美女,玉龙还没来得及赶回家,一条天河已经挡住了他的去路,从此他们夫妻天各一方。每天,玉龙只有站在仙岛山山顶上,夫妻才能互相对望。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去了。玉龙与彩凤饱尝着分离之苦,但他们依然彼此刻骨铭心地相爱着,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天上的山神。

一天,玉龙从山顶上下来,遇上一位银发老翁。老翁站在一块亮晶晶的大石头上,对玉龙说:“只要你能把这块石头磨成一粒明珠,你们夫妻就可以团圆了。”老人说完就不见了,玉龙听后,马上回家拿来工具,夜以继日地磨起石头来。人累瘦了,也变老了,但他磨石的恒心没有改变,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不能动摇他的信念。

终于有一天,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出现在他的面前。玉龙欣喜若狂,捧起明珠向天河走去。忽然,一条五彩缤纷的彩桥铺到了天河上,延伸到他的脚下,彩凤就站在桥的另一端,他们终于团圆了。

这件事后来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立刻派天兵天将来抢夺这颗明珠。玉龙与彩凤誓死保卫明珠,在争夺的过程中,明珠不慎落下人间,掉到地上,变成了美丽的西湖。玉龙、彩凤不愿再次被天兵天将分开,于是在钱塘江边玉龙变成了玉泉山,彩凤变成凤凰山,他们仍日夜守护在西湖的旁边。至今,杭州流传着古老的歌谣:“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黄鹤楼的由来

黄鹤楼地处武昌蛇山黄鹄矶上。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志士在此留下了豪放激越的诗篇。那么,人们尽情吟咏的“黄鹤楼”因何得名?

有人认为“黄鹤”应当是“黄鹄”的误传,黄鹤楼应当正名为“黄鹄楼”。理由是自然界从来没有发现过“黄鹤”,鹤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现存15种。在世界各国的鹤类中,从来没有发现过“黄鹤”,而在江汉地区一般多见的是“灰鹤”;另外,武昌蛇山上有一地名叫“黄鹄矶”,上边盖的楼自然叫“黄鹄楼”,就如岳阳楼地处岳阳一样。在我国古文中,鹤与鹄互为通用,于是由此演变而成“黄鹤楼”(黄鹄亦为天鹅)。

但大多数人认为,“黄鹤”就是神仙乘坐的仙鹤,凡世间没有才增加了神秘色彩。古代帝王都以黄色为富贵尊严的象征。《寰宇记》中记载:三国时期,有一位姓费的仙人,经常“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自东汉以后,鹤与神仙相伴,成为仙鹤,号“蓬莱羽士”,身价百倍。唐朝着名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依依惜别友人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流诵千古的诗篇,感情真实,寓意深刻,后来人们把永不再现的事物又引申为“杳如黄鹤”。

岳阳楼的由来

岳阳楼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而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后毁于兵燹,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着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集资重修了岳阳楼。滕子京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范写下了《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可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毁于战火,第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武汉的由来

武汉市郊的黄陂有盘龙古城,据考证为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商代古城。武汉在夏代属荆州,殷末属南国,一直到后来的周、秦、汉等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