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891800000022

第22章 千古奇书载地理

第二十一章千古奇书载地理:《徐霞客游记》

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对《徐霞客游记》评价道:

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从1607年到1640年,徐霞客以毕业精力实践了自己“以身许之山水”的心愿,足迹踏遍了19个省、区、直辖市,在艰辛的旅程

中,他不忘将耳闻目睹的自然景色和千姿百态的地貌、地形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这就为我

们留下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古今一大奇著”。

山川游记后人汇辑

《徐霞客游记》一书的作者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明朝南直隶江阴县(

今江苏江

阴市)南晹岐村(今属马镇乡)人。他生于万历十四年(1587

),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在世54年。

徐霞客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理想,立志游遍祖国的锦绣河山,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22岁就开

外出旅游,直到生命结束为止,在30多年中,他先后东渡普陀,北游幽燕,南达闽粤,西北

勇攀太华之巅,西南远涉云贵边陲。游历了相当于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

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云南等16个省区及北京

、天津、上海3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将毕生

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地理事业。

在考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徐霞客始终坚持将每天旅游的经历

和考察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下来,据他自己说:“余日必有记”

,从未间断过。明崇祯十三年(1640),由于疾病缠身,双足不能行走,才由云南木知府用

轿送回家乡。

徐霞客回家后,即卧病在床,已无力整理自己的游记手稿。后经季氏、王忠纫共同努力将游

记手稿编辑成书。可惜的是,时

值明末战乱之际,江阴县广大地区遭到清军的蹂躏和屠杀,《游记》手稿大部分被焚于火,

季氏整理本亦散失殆尽。幸世上尚有数种抄本流传,但皆有残缺和讹误。后来由季会明等多

次搜集整理,去伪存真,才使得这部《游记》得以留存,世称

之为季本,曾被后人误认为是徐霞客的原稿本。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霞客的族孙徐镇又进一步对季本重新编订,与各种手抄本对比

勘,考其缺失,订其异同,然后刻印出版,成为《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木刻本面世,这个

本子一直流传至今。不过这个徐本仍然不够完备,尚缺考察太湖、泰山、孔陵、南京、荆溪

、勾曲、罗浮、京师、盘山、闽州、障州等地的游记和《滇游日记》首册。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游记》是目前了解和研究徐霞

客及其《游记》最完善的本子。

地理学文献真、大、奇文字

《徐霞客游记》(包括《徐霞客西游记》)是徐霞客30多年旅行考察的真实记录和结晶,它的

容十分广泛、丰富,从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奇峰、异洞、瀑布、温泉的探索;从动

植物生态品种到手工业、矿产、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建置的记述;从风土人情

到民族关系和边陲防务,皆有记载。它为我国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的研

究都

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是我国地理学上实地考察自然,系统描述自己的先驱之作。

徐霞客系统地考察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亦称岩溶地貌),《徐霞客游记》在科学上

突出的贡献是对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研究。石灰岩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它是指石灰岩受到水流侵蚀冲刷,逐渐溶解,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变化,形成峰林、岩洞等

各种奇妙形状的一种地理现象。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与农、林、水、交通建设等都有密切

的关系。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徐霞客曾考察了100多个石灰岩洞,认真探测了每个岩洞

的结构和内部情况并努力探索岩洞和洞内奇景形成的原因。例如他在游云南保山的水帘洞时

,得出了石钟乳是由于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的结论。他说:“崖间有悬干虬枝

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久凝胎而成。”这些考察和记载,至今还是我们研

究洞穴的珍贵资料。

徐霞客考察了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省区的大小河流,对诸水的源头、走向进行过认真

探索,他勇于打破传统的错误说法,并纠正前人研究中的不足和地方志记载的错误。尤其是

他的《江源考》,正确指出长江的正源是金沙江,不是岷江,大胆地否认了1000多年来陈陈

相因的“岷山导江”的错误论断,为以后进一步探求长江源头开辟了新方向,具有深远的历

史意义。

徐霞客解释了一些奇特的自然地理现象,揭示了一定的自然规律。

《游记》中有关各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风土人情,动植物的种类、分布、特征以及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亦有不少记载和认识,给我们研究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动植物地理提供

了一些有益的资料。

另外,这本书还充分反映了徐霞客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考察方法和追求真知的献身

精神。霞

客旅游的目的,就是要穷江河之渊源,山脉之经络,攀登地理科学的高峰。为了达到这一目

的,他下定了最大的决心,临行前,他嘱咐儿子说:“譬如吾已死,幸无以家累相牵矣。”

在考察中,他不畏NC033岩,不避死,百折不挠地同大自然作斗争,“虽山精怪兽群而

狎我,亦不足为惧。”

《游记》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从《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霞客是一

个爱国主义者,他爱憎分明,对当时政治腐败不满,尤其对宦官头目魏忠贤一伙深恶痛绝,

不入仕途,不与贪官污吏为伍,并同情被迫害的东林党人,情愿和他们交朋友,他以“身许

之山水”,决心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恤孤怜寡,拯弱救饥”。他重

实践、勤考察,不迷信书本知识和民间传说。他能够经常遵循科学的原则去认识和解释自然

界中各种奇异现象。总之,我们通过《游记》,可以学到徐霞客的许多优良品质。因此,凡

是读过游记的人,无不被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为所鼓舞。

可以断说,《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地理学名著,还是一部享有盛名的文学佳篇;不仅有

很高

的科学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祖国的锦绣河山,自然界的万千奇景,在徐霞客的笔

,如诗如画,栩栩如生。写动态,千变万化;写静态,清新秀丽;写山,或峻险幽奇,或巍

峨雄壮,令人目不暇接;写水,或碧波荡漾,或水清石寒,令人心旷神怡;写洞,或玲珑剔

透,或乳柱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写险,或悬流而下,或猿挂蛇行,令人心惊胆战。如此种

种,美不胜言。它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表达深刻细致。科学文献兼具文学作品

,《徐霞客游记》 洋洋60多万字的大著作,人们读起来,如身临其境,深受感动,爱不释

手,真不愧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游记》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和读者的欢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

价,今天已掀起了研究徐学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