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
891800000005

第5章 史书之祖

第四章史书之祖:《尚书》

《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后,又称为《书经》。后被列入儒家所谓“天经”之一。由于这部

书所记载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书》,“尚”通“上”。《尚书》的内容是商周两

统治者的言论记录,其中一部分是春秋时人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写的虞、夏历史。《尚书》

成书约在战国晚期。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记载了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及夏、商和西周的历史,反映了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重要事件及天文地理等情况,是研究中国远古史极为珍贵的史料。书

中所体现的原始民主、天人感应、明德任民、大一统、五行等思想观念,对后世有极为深远

的影响。

古今《尚书》政事之纪

《尚书》为我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亦为最早的一部历史散文集。

相传由孔子所删定而成。原书西汉初已亡佚。孔子也许是“编次其事”者之一,但未必是最

后的编定者。此书在先秦时以多种形式广为流传,非止一种,其文字也不尽一致。汉代以来

,《尚书》有所谓今文、古文之分。今文《尚书》是秦始皇焚书之后由汉初经师故秦博士济

南伏生所保存、传授,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有28篇。古文《尚书》则是汉武帝时陆续发

现,用先秦“古文”书写,故名。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但后来亡逸了。今

本《十三经注疏》中所载的58篇,乃东晋时豫章内史梅颐所献。此书将伏生本28篇分为33篇

,并入其中。其所增25篇,自唐、宋以来,经历代学者相继考证,学术界已公认它是伪作。

唐孔颖达作《尚书正义》,为官方定本而公开颁行。后宋人又将其编入《十三经注疏》而流

传至今。

今存《尚书》共有58篇,依据朝代编辑,分别称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

》。《虞书》五篇,《夏书》四篇,《商书》十七篇,《周书》三十二篇。上自尧舜,下至

东周,汇集了十分珍贵而丰富的史料,《尚书序》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种体

式,唐代孔颖达分为十种:典、谟、贡、歌、誓、诰、训、命、征、范。择其要者:典主要

记古代典制;训诰是训诫诰令;誓主要为君王诸侯之誓众词;命则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

侯的册命。

《尚书》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所载虞、夏、商、周之事,遍涉政治、哲学、宗教、法律

、地理,历法、文字、考古、军事等诸领域,实为珍中之宝。自汉以来,《尚书》更被尊为

儒家五经之首,成为千载之重典。

《尚书》又以古代散文之始而备受历代之尊崇,其记言叙事章法井然、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而且文法生动、语言形象、自然贴切。《尚书》上秉《周易》,下辟《左传》,后世文章

能得“清如许”,不可不思此“源头活水”之功。

《尚书》的通行本为《十三经注疏本》,主要注本有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南宋蔡沈《书

集传》,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其中以孙辑本较为完备。

今文《尚书》包括虞、夏书各2篇,商书5篇和周书19篇。一般认为,商书、周书虽也难免经

过后人损益,但较为可靠;所谓虞、夏之书则颇可疑,恐系春秋战国时人所作。《尚书》的

记事涉及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时代跨度颇大,内容相当丰富。

《尚书》的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从《尚书》的记载中,不难看出这一政

治观念由强调“天命神授”到主张“敬德保民”的演变过程。在殷商时代,主要强调天命神

授。到了周代,由于殷王朝的被推翻,现实的斗争给周初统治者以深刻教训,使之逐步认识

到人民的力量,因而对传统的宗教神学作了修正。其重要标志是提出了“德”,重视并强调

“敬德保民”。从“天命神授”到“敬德保民”,体现了神权政治观的发展和演变。

《尚书》的另一思想特点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这在《周书》中反映最为突出

。周代统治者从殷末周初的动乱中吸取了教训,增长了见识,并认真思考了前代盛衰兴亡的

原因。借鉴前代经验教训,使周代统治者不仅产生了“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政治观

念,而且提出了用人、理政的原则、方法和勤勉治国、力戒安逸享乐的主张。这无疑是对历

史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并对后代有较大影响。

散文文集史料汇编

现列举其《汤誓》、《洪范》、《无逸》三篇,供读者尚飨。

《汤誓》载于《尚书·商书》。其为商部落首领汤出师讨伐夏桀之前的一篇誓师之辞,告谕

其民吊民伐罚之理。

《汤誓》是一篇檄文。篇中商汤以替天行道的姿态诉说了夏君王桀的荒淫暴虐,反复说明了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的道理,并消弭了子民对其“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的抱

怨。强调伐桀乃是天命,商汤畏天命,对夏氏有罪,“不可不正”。同时表达了“夏德若兹

,今朕必往”的决心。并且用恩威并举的方法坚固众心:“从我者大赏,不从者孥戮”,“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这篇檄文,使商汤树立了威信,取得了民心,于是举兵伐夏。汤与桀战于鸣条,桀败走,汤

灭掉夏最后一个属国昆吾,同时也灭桀,建立了商朝。

这篇檄文气势宏阔,说理井然有序,文字流畅浅显,不类《尚书》其他诸篇诘屈聱牙,古奥

难读。

《洪范》是《尚书》的重要篇目,为研究上古政治、哲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在哲学上包含

了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洪范》九畴中第一项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

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

辛,稼穑作甘。”这些论点中已有原始的唯物主义的萌芽。因为,他们把客观存在视为真实

,而且意识到人的味觉是与外界的五种不同物质的接触中得到的。它说明商周之际,人们从

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开始形成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五行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起

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无逸》见于《尚书·周书》。旧传为周公姬旦所作,但今人多以之为史官笔录。周武王卒

,其子尚幼,由周公摄政。此篇即周公持天下巩固后归政于成王时,对成王之谆谆告诫。

《无逸》一文从内容到形式可谓精妙。若略去每段言语之前领起语“周公曰”,便可品味到

一篇上古的绝佳政论文。

以思想内容看,文中虽不免出现“天命自度”、“寅畏天命”及“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

鲜鳏寡”而“非天攸若”这类话,表现出承天景命的天命观,但全篇训辞的中心显然把“怀

保小民,惠鲜鳏寡”等提到重要地位,作为一代王朝长治久安的国策看待。这对以后孔子“

仁者爱人”和孟子“民本”的仁政思想,显然有很大影响。

同时,文章所表现的“以史为鉴”论证方法亦值得重视。选材精确,脉络清晰,故论证

翔实而得体,从而更好地突出论点。

另外,文章有条不紊、深思熟虑的布局结构,恳切持重,谆谆教导的语言风格,也体现了上

古散文走向成熟。

《尚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兼有记叙和论说的散文集,初步体现了艺术技巧,对后世文学

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它“虽非为作文设,而千万世文章,从是出焉”。其文学价值是不

容忽视的。

《尚书》文章已具有记叙、描写、议论等多样表达方式,虽为“记言”之作,却并不显得单

调。它的记叙简明扼要,描写不多而颇为生动,议论不烦而剀切中肯。有的篇章还能适当地

运用一些修辞手段,取譬设喻,通俗生动,富于生活气息。

《尚书》的文字古奥艰涩,语句拗口难读。韩愈所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

,指明了《尚书》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词汇的古僻,语句的艰涩以及不用或少用虚词和关

联词,是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标志。

《尚书》之文,风格质直古朴。“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扬雄《

法言·问神》)其文多为“记言”,“若君臣相对,词旨可称,则一时之言,累篇咸载”(

刘知几《史通·六家》)。

《尚书》文体自成一家。“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实际上,这就是我

国古代散文体式的早期形态。

中华文明五千年,而由文字记载而形成的典籍浩如烟海,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尚书》是流传至今的最为古老的典籍。

《尚书》对古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统治者将其尊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尚书》对在地理方面的记载成了当今研究中华民族形成的

历史依据,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