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892300000040

第40章 场景四十——出现意外情况时

第40章 场景四十——出现意外情况时

不管什么样的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希望不出现什么失误和意外,以免给别人留下不好

的印象。但这仅仅是愿望,愿望和实际难免会有距离,但是如果出现了你意想不到的情况时

,如果你能随机应变,灵活应付,就能化缺陷为圆满。

如出现意外情况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应付。下面介绍几种应变的方法和技巧:

(一)类比回答

类比回答就是当别人突然问了一个与你个人有关但又不好回答的问题时,你如果不回答就显

得挺尴尬,这时回答就要讲究技巧。你最好能找一种相似的事物进行类比,用别种事物的答

案来回答提问,这种方法能给人一种绵里藏针的表达气息。

比如,在一次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一个女子问赵本山:“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

费是最高的,一场要一万多元,是吗?”这个问题让人为难:如果赵本山作出肯定性的回

答,那会有许多不便;如果确有其事,他也就不好作出否定的回答。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问

题,赵本山毫不犹豫地采用了迂回岔换的方法,作出了如下的回答。

赵本山说:“您的问题提得很突然,请问您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大连一个电器经销公司的。”那位女士说。

“你们经营什么产品?”赵本山问。

“有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女子答道。

“一台录像机卖多少钱?”“四千元。”

“那有人给你四百元你卖吗?”

“那当然不能卖,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那女性非常干脆地回答他。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

那位女性问的是“您赵本山出场费要给一万多元是不是事实”。而赵本山岔开提问者的话题

,换成“演员收多少出场费是由什么决定的”,他在亮出底牌以前却又撇开问题,去扯一些

看似无关的闲话,在经过一番类比性闲话的诱导以后,赵本山才使他岔换的话题呱呱落地。

这样,既回避了正面回答,又没有给对方留下一种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的印象,使得交

际气氛异常轻松而和谐。如果赵本山不采用这种岔换的方法作答,就有可能把交际气氛弄得

异常紧张,以致不欢而散了。

(二)话题转移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语言的内涵和外延都应是确定的,要符合逻辑的

同一律,不能任意改变概念的范围。然而,在某些特殊场合,人们又可以利用言语本身的不

确定性和模糊性来“偷换概念”,使对话双方话题中的某些概念的本质含义不尽相同,以求

得特殊的交际效果。这就是话题转移。

运用“话题转移”的语言技巧,在日常生活,尤其是外交活动中,常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周恩来总理设宴招待东欧一批外交使节。宴席上,客人对色、香、味俱佳的中国菜

肴大为赞赏,宾主之间气氛热烈。这时,端来一道很考究的清汤,汤里的冬笋片被雕成中国

传统的吉祥图案“”,但这些冬笋片在汤里一翻身,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形。

外宾

见了这种图案大吃一惊:“为什么这道菜里有法西斯标志?”周总理先向客人解释:“这是

我们中国的‘万’字图案,象征着‘吉祥万德,福寿绵长’,表示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

,总理夹起一片冬笋,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

西斯,把它吃掉!”客人们听了哈哈大笑,宴会气氛更加友好热烈,结果这道菜竟被吃得一

干二净。

随机应变地转移话题,有时也是反驳对方的一种有效方法,英国前首相威尔森的竞选演说刚

刚进行一半,突然有个故意捣乱者高声打断他:“狗屎!垃圾!”把他的话贬得一钱不值。威

尔森面对狂呼着的捣乱者,报以微微一笑,然后平静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您

提出的脏乱问题了。”那个捣乱者被他一下子弄得哑口无言了。

当然,我们在运用这种“话题转移术”时应该注意到,转移了的话题与原话题应有一定的联

系,如果缺乏联系,“转移话题”就不可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三)旧词新解

当你说话被人抓住把柄或造成尴尬局面时,如果你能解释出新的意义,言之成理,那就有助

于你摆脱不利局面。下面就是这样两个例子:

据说,有一年盛夏,刘罗锅刘墉脱衣光背,把辫子盘在头顶,伏案阅读《四库全书》的书稿

突然乾隆皇帝向院内走来。他穿衣已经来不及,便一猫腰钻在案下,将桌布拉好,想等皇帝

走了再出来,谁知被乾隆看见了。乾隆坐下,示意四周众人安静下来。刘墉见没有动静,心

想皇帝肯定走了,又热又难受,便撩开桌布露出头来问道:“老头子走了没有?”这句话惹

恼了乾隆:“刘墉,不得无礼,什么老头子,别的罪可恕,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如果说不

出道理,立即赐死。”

刘墉不慌不忙,从容答道:“老头子这三个字是大家公认的,非臣臆造。容臣详说:皇帝称

万岁,活一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万民之主,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

子,这三个字乃简称也。”乾隆听了,哈哈大笑,道:“好个能言善辩的刘墉,虽苏秦、张

仪再生所不及也!朕赦你,起来吧!”刘墉凭自己的如簧之舌救了自己的命。

在一次智力竞赛抢答会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一名女学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她的回答正好把三者的关系颠

倒了,引起哄堂大笑。

女学生灵机一动,立即补充道:“笑什么,我说的是‘新三纲’。”

主持人疑惑地问道:“怎样解释?”

女学生不慌不忙地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的主人。领导者,不管官有多大

,都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允许生一个

孩子,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在许多家庭里,妻子的权利远超过了

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到处流行,这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好一个“新三纲”!话音未落,同学们都为这位女同学随机应变的能力而鼓掌喝彩。

(四)谐音别解

谐音别解是巧妙地利用语言材料本身与客观事物的语音契合,一语双关,谐音趣解的语用技

巧。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正兴致勃勃地看电视。老人不小心把暖水瓶碰倒了,只听“砰”的一

声,瓶胆炸碎,水洒了一地。小辈人没说什么,可老人自己觉着别扭,认为大过年的打坏东

西不吉利。聪明的儿媳妇说:“没关系、没关系。按老话说这还是好事儿呢,这叫‘岁岁(

碎碎)平安’。再说今年打破旧水平(水瓶),明年好来个新水平(水瓶),咱家的日子越过水

平越高哩!”几句话把老人说高兴了。

在此用谐音换义,一下子改变了这件事情的性质,赋予了它以新的内涵。满足了办事求吉

利的老人心理,使全家人能高高兴兴地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