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学生必知的场景语言技巧
892300000039

第39章 场景三十九——别人讥讽自己时

第39章 场景三十九——别人讥讽自己时

当你受到别人讥讽时,该如何对付呢?有的人会默默无言,有的人会破口大骂,等等,其实

,只要掌握了反击别人讥讽的方法和技巧,你在遇到如此情况时,就会处乱不惊,应付自如

。下面介绍当你被别人讥讽时的应对之术:

(一)转移推论

转移推论是在别人讥讽自己时,针对对方提出的具体问题,从其他方面进行回答或给予反击

的方法。

转移推论这种方法要求首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或论点要有准确的分析,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

回答或反驳;其次,作出的回答或反驳要言之有理,机智尖锐。请看下例:

俄罗斯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童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成名之后,仍然过着朴素而单调的生

活,不讲究衣着,每天坚持研究学问。

一天,一个不学无术、专门讲究吃穿的人见到罗蒙诺索夫衣服破了个洞,便口带讽刺的语调

挖苦地说:“先生,从这个洞里可以看到您的学问吗?”面对讥讽,罗蒙诺索夫平静地回答

说:“不,先生,从这里可以看到你的愚蠢。”

罗蒙诺索夫的回答,机智地将对方带有恶意的言辞转移到对方身上,从学问到愚蠢,将对

方反驳得无言以对。

(二)针锋相对

即对方在讥讽自己某一方面时,自己也对其在这一方面进行讽刺。对方戏谑我发型服饰,我

也必以其发型服饰为回讽目标,对方拿我姓名字号开心,我也以他的姓氏作文章。这种方法

常能使对方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

相传于谦少时,才思敏捷。一日,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三岔,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后就

说:“三角如鼓架。”于谦反击说:“一秃似擂槌。”有位尚书大人见解缙身着绿衣,便挖

苦道:“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尚书老态龙钟,身穿红袍,立即对答说:“落汤螃蟹着

红袍。”这种针锋相对的反讥,能使对方自食苦果,枉费心机。

(三)以退为进

面对对方不友好的讥讽,不妨退一步予以承认,之后用对方的逻辑反击对方。例如,达尔文

提出生物进化论后,赫胥黎竭力予以支持和宣传,因此被教会诅咒为“达尔文的斗犬”。在

一次辩论会上,宗教头目见到赫胥黎步入会场,便骂道:“当心,这只狗又来了!”赫胥黎

轻蔑地答道:“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其潜台词就是:“是的,我是猎犬,

而你是盗贼,盗贼最怕猎犬!”这就对宗教头目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变被动为主动。

(四)对比反击

对比型反诘是指将两种彼此相反或相似的事物或事情凑在一起形成正反方的规律交叉和逻

辑交叉。再从交叉点中抓住玄机,以反诘的方式折射出对方的悖谬,从而使得自己正确的观

点通过合理衬托而显得更为鲜明突出。请看下例:

英国诗人乔治?莫瑞是一位木匠的儿子,他很受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尊重。他从不隐讳自己

的出身,这在当时的英国是很少见的。

一天,一个纨绔子弟和他在一处沙龙相遇,那纨绔子弟对诗人嫉妒异常,欲恶意中伤他。

他对莫瑞说:“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诗人回答说:“是的。”

纨绔子弟便不怀好意地问:“那你父亲为什么没有把你培养成木匠?”

莫瑞马上意识到他的意思,便问他:“对不起,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

纨绔子弟傲气十足地说:“是的!”

莫瑞立即予以反击:“那你父亲怎么没有把你培养成一位绅士呢?”那纨绔子弟哑口无言。

这位纨绔子弟的发问显然是无聊的,对于无聊人的无聊发问,如果诗人作正面回答,那岂不

越答越无聊?诗人毕竟是诗人,在正面回答与反诘中,他选择了后者,即就坡骑驴,根据对

方的逻辑进行反问,使纨绔子弟丢人现眼,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五)击其要害

即针对对方错误观点和嘲讽攻击之间,运用点睛之语,点明本质和要害之处。例如,苏联首

任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一位出身于贵族的外交家,在一次联大会议上,英国工党一外交官向

他发难,说:“你是贵族出身,我家祖辈是矿工,我们两个究竟谁能代表工人阶级呢?”只

听莫洛托夫不慌不忙地说:“对的,不过,我们两个都当了叛徒。”莫洛托夫高明之处在于

他并不纠缠表面词句,而是抓住各自都背叛了原来阶级这一实质问题,一语中的,使对方陷

入窘境。

(六)反用其意

反用其意是指当对方讥讽自己时,接过对方话题反其意而用之,这常使对方处于被动的局面

。例如,16世纪初美国议会中赫赫有名的毒舌家蓝道勒夫议员有一天与其政敌克林在一

条横跨在泥泞道上的跨板上相遇。两人同时踏上这跨板,而跨板宽只允许一个人单行。但谁

也不愿自己先让步。最后,克林先开口道:

“我是绝对不会为恶徒让道的!”

蓝道勒夫回答说:

“我经常让道给恶徒呀!”

说着,他就走下跨板,让克林走过去。

表面上蓝道勒夫做了让步,但他是给“恶徒”让道,对方反而被嘲弄了一番,不得不居下风

(七)因果类推

因果类推反击是指当对方出言不逊、说话带刺时,巧将对方所形成的因果逻辑脉络借为己用

,将对方之“果”引申为自己之“因”,通过此“因”的反唇相讥,再派生出新的“果”,

以此针锋相对地讽刺对方。其主要特点是以对方之“果”为“因”,充分利用前“因”之悖

点为玄机进行发挥。

萧伯纳身体很瘦。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小宴会,一个脑满肠肥的资本家蓄意取笑他,却被作

家一句话顶得体无完肤。资本家见了萧伯纳便说:“啊,萧伯纳先生,一见到您,我就知道

世界上现在正闹饥荒!”萧伯纳马上反击道:“嗯,先生,我一见到您,就知道世界上正在

闹饥荒的原因。”

既然瘦是因为正在闹饥荒的结果,那么,类推的因果自然是:胖就是闹饥荒的原因。关键在

于你当时有没有这种快速反应的反唇相讥的应对能力,看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及时地组织语

言。在上则故事里,无聊的资本家本想刻薄地讥笑一下萧伯纳的瘦小和穷困,想不到萧伯纳

在语言驾驭能力上非同等闲之辈,他正是以因果型反唇相讥的快速反应使资本家搬起石头

砸了自己的脚。

(八)反向对比

反向对比是利用对方语言的逻辑将事物的本与末进行交叉对比,或对同一事物进行反向逻辑

的交叉对比,使真理与荒谬的定位在你所运用的反击法中更向你的观点贴近。请读下面的例

子: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俭朴,常常戴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玩耍。有个家伙嘲笑他道:

“你脑袋上边的那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顶帽子吗?”

安徒生立刻反唇相讥地回敬道:“你帽子底下那玩艺是个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安徒生真不愧为了不起的人物,在应对居心叵测者的语言

挑衅中,他把机智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紧紧抓住对方出言不逊又不成

道理为玄机,根据对方之“物”反“敬”对方一“物”,再利用两事物彼此极其形象的反向

对比,使对手相形见绌。在这里反向对比术成为对付无聊之徒无聊语言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