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场景四十四——出现僵局时
在日常交往中,常常由于初次见面或某种原因导致的不和而出现了僵局,在这种情况下,该
如何办呢?在这时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活跃气氛,如因口角等原因造成僵局,就需要向对
方道歉来打破僵局。打破僵局是交往正常进行下去的前提。那么,该如何打破僵局呢?
由于人们的年龄、所受教育程度和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等情况不同,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
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打破僵局时要注意所处场合的状况,把握好说话的分寸。下面就介
绍几种打破僵局的技巧与方法。
(一)根据对方的兴趣寻找话题
兴趣与人的情感联系十分密切。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时,总感到称心如意,伴随着愉快
情感。因此,从与己不和者感兴趣的事情说起,不仅能消除他们的敌意,而且能实现感情交
流,甚至会出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局面。对于这一点,有许多事例可以证明。
某连指导员因多次批评城市入伍的战士小刘不守纪律,致使小刘和指导员产生很大的对立情
绪。指导员虽然三番五次找他谈话,都因话说不到一块而陷入僵局。后来,指导员通过认真
观察,发现小刘对绘画很感兴趣。一天正当小刘欣赏齐白石的作品时,指导员来到他身边说
:“小刘,你看的是齐白石的作品吧!”小刘一见是指导员,以为又是来教训自己的,便冷
冷地说:“怎么欣赏齐老的名作也犯纪律?”指导员回答说:“不,齐老的画栩栩如生
,很有美感,不仅在国内数一数二,就是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气,值得一看!”“怎么你也懂
绘画
?”小刘的口气立刻温和了起来。“懂还谈不上。不过略有所知罢了。”指导员进一步同他
热乎起来。就这样,两人从达?芬奇、米勒,一直谈到徐悲鸿、陆一飞,越谈越起劲,愈说
愈密切。最后,小刘终于主动检讨了自己的过错。
这个事例生动地说明:兴趣相投,爱好一致,能融化感情上的“冰霜”,打破双方谈话的僵
局。当然,我们讲的兴趣爱好是指积极良好的兴趣爱好,而对那些不良的兴趣爱好,我们
决不能去迎合。
(二)从对方熟知的事物入手
如果初次见面时双方之间由于互不熟悉,一定会出现某种僵局。但如果一方能从对方熟知
的事物入手来进行交谈,那么僵局会很快打破,双方的距离会很快拉近。
1937年,韦尔斯作为《密勒氏评论报》驻北平记者到西安准备赴延安采访。在一个深夜,她
摆脱西安国民党势力和蓝衣社特务的监视,化妆从窗户跳出住所逃离西安到达延安。到达延
安的
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一同来看她。
毛主席说:“欢迎你到延安来。”
韦尔斯说:“我知道你的故事。因为我丈夫斯诺写了你的故事,是我给他打的字。”
毛主席听了会心地笑起来。韦尔斯立即从笔记本中取出一张照片,对毛主席说:
“我早就从这张照片上认识你了。这是斯诺给你照的。我从西安跳窗户出来时,只带了两
东西。一样就是你的照片,一样是一盒口红。你知道,一盒口红对美国年轻的妇女是多么重
要,几乎什么都能贡献出来,而口红是不能丢的。所以,你也就不会诧异了。”
诙谐的话语逗得主席和总司令哈哈笑起来。
毛主席接过那张戴着红军八角帽的照片,眯着眼睛笑着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照片会
这么好看。”
从这的开始,双方感情上的距离一下拉近了,谈话格外融洽起来。
韦尔斯对毛主席说:“我在延安看到你,看到一位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就仿佛在美国的一个
村落里看到华盛顿一样。”毛主席点点头笑道:“我知道美国的华盛顿这个人。”
韦尔斯又说:“不过,我读过斯诺写你的传记,仿佛更像林肯的传记一样,而不像华盛顿。
”
毛主席说:“我知道林肯,也喜欢林肯这个人。他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胜利地进行
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有、民治、民享这个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
韦尔斯笑道:“而你是要解放全中国人民的。”
这次清晨的会见是韦尔斯在延安漫长的采访序曲。由于韦尔斯一开始就点到了沟通双方感情
的触发点,因而双方感情距离很快便缩短了。韦尔斯的第一句话目的是告诉毛主席她虽然是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但却不是陌生的,因为她曾为斯诺写毛主席的传记打过字。这样的交待
就使毛主席对她的态度不同于对待一个对毛主席一无所知的人那样。接下来韦尔斯拿一张照
片给毛主席看,并说她把这张照片当做最珍贵的东西。话说得很风趣,使双方感情进一步融
洽。第三步韦尔斯三言两语道出了她对毛主席的评价,拿毛主席同美国的华盛顿、林肯做了
联系。这样一方面说明她本人已经对毛主席的革命活动有所研究,让访问对象清楚地感觉到
她对对方活动抱有极大兴趣,从而证实双方在同一触点上的双向共鸣。另一方面引起毛主席
对她本人的信任与重视,说明她并不是一个走马观花出于好奇看看热闹的年轻外国女子。韦
尔斯明白,只有在访问对象重视记者的来访并信任其诚意与能力的情况下,访问对象才能同
记者进行深入的交谈。她要造成一个与毛主席一见如故的印象,而她确实成功了。
(三)精心布置对方感到亲切的语境
对方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般都会感到不太自然,往往会出现僵局,但如果能事先对对方
各方面的情况有个具体的了解,为对方布置一个使对方感到亲切的环境,往往有助于消除对
方的陌生感,打破交谈的僵局。请看下例:
1945年3月,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邀访问延安。“我们20多年不见。”毛泽东和黄
培握手时说。黄愕然,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呀!毛泽东笑着说,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先生
主持会议欢迎杜威博士,演讲内容如何如何,那一大群听众之中就有我毛泽东。黄炎培深感
意外,想不到当年在听众之中竟有这样一个盖世英豪。他盛赞毛泽东的好记性,原先的陌
生感一扫而空。
次日,黄炎培等6人又应邀到杨家岭,他走进毛泽东的会客室,蓦然发现当中有一幅画极为
熟悉。画面是一把酒壶,上书“茅台”二字,壶边几只杯子。——此乃出自沈钧儒次子叔羊
之手。画上还有一首诗:“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
两三杯。”一种怀旧之感不禁油然而生,这不正是自己的题诗吗?不错,这幅画原是叔羊为
沈钧儒画的,作于1942年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时,有人请自己题词,因忽然想起长征
共产党人在茅台酒池洗脚的谣传。针对这个谣传,题写了这首七绝以讽喻之。万没想到,这
幅画竟挂在中共领袖的客厅里!顿时,一股知遇之情似暖流溢满了黄炎培的周身。他深感与
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一见如故,可以推心置腹。
事实证明,延安会谈坚定了黄炎培先生今后的方向,而毛泽东精心营造的会谈气氛与环境,
又为会谈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不愧为口才大师,他精心布置的语境使黄炎培倍感亲切
,打破了两人初次见面的僵局,使两人一见如故。这无疑是有利于争取国民党左派、加强抗
日统一战线的,最终促成了会谈的成功。
(四)通过让对方信任自己
如果对方对自己持信任的态度,那么双方之间的僵局就会马上打破。首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对
方对自己信任,这就需要诚恳的态度和人格。当你和别人接触时,你在谈话中流露出你的真
挚、诚恳的态度,并向对方展示你的人格,往往能打破僵局,取得对方的信任。
有一位美国记者一次采访关于青少年酗酒习惯的问题。他选择一个初级中学副校长想了解有
关的
情况。她问这个副校长 ,在他的学校是否也有这类难题。对方吞吞吐吐回答说,如果我们
有这类问题,我们将自己解决应付它,我们将不在报纸上讨论。采访对象非常疑虑,不耐烦
地告诫记者,不允许使用自己的名字和学校的名字。记者告诉她,青少年酗酒是个社会现象
,在报纸上讨论并不影响学校声誉。如果学校重视这个问题,证明学校对青少年负责任。
副校长最后
改变了态度,允许记者登报并同记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五)从不同角度着手
有时候出现僵局时,从一方面理解是会勃然大怒,但从另一角度来考虑,便会出现新的转机
,从而使“僵局”不“僵”。在出现僵局时采用这种方式往往会有较好的效果。
一位老裁缝,积了一点钱,送他儿子到伦敦上大学。一次,儿子来信,他不识字,只好请隔
壁一位杀猪的屠夫代他看信。屠夫也识字不多,把信纸翻来覆去看了又看,对他说:“你儿
子说,上次寄去的钱已花光了,请你务必赶快再寄20镑去。”裁缝问:“还说什么没有?”
屠夫说:“什么都没有了!”裁缝回到家,越想越生气。心想:我凭十个指头每天辛辛苦苦
人家缝制衣服,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积下一点钱供他上大学,他竟然不知好歹,下命令似的
,要我赶快寄20英镑,连一句问候平安的话都没有!真是白养活了他!不寄,看他怎样!
正生闷气时,一位牧师来请他做衣服,问他为什么生气,他详细叙述了情况。牧师说,让我
看看。
牧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对裁缝说:“你的儿子写得很好么!我讲给你听。信上说:爸爸,
您近来身体好吗?您每天辛苦地干活,省吃俭用,很不容易赚一点钱,大部分都寄给我了,
我心里很不安,只能特别用功,学好了,将来好好报答您。近来又选修了一门新课,需要买
几本必需的参考书籍。另外,下月的膳食费也要支付了。因此,想请您设法寄点钱来,如果
寄10镑来,我很感谢;如果是20镑,就更感激不尽了!”
裁缝有些不相信,问:“真是这样写的吗?”牧师说:“我哪能骗你!你想,几张纸,只写钱
花完了,快寄20镑几个字么?”裁缝一想,“对呀!——”他一高兴,当天就把20镑寄给儿子
去了。
牧师在这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打破了裁缝不给儿子寄钱的僵局。
(六)寻找沟通双方感情的触发点
所谓沟通双方感情的触发点就是指能够引起感情上波动、共鸣、兴奋、一触即发的触点。由
于访问对象的职业、性格、年龄、文化、阅历不同,各种人同访问者打交道在感情上都存在
一定距离。这种距离的近与远往往决定谈话的深与浅。访问者采访是受时间限制的,若要在
较短时间内缩短双方感情上的距离,较好的办法是选择一条捷径,即寻找沟通双方感情的触
发点。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曾有一位记者去拜访一位政治家,目的是获得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暄
,这位政治家就对想质问的记者制止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政治
家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不多时,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嚷道:“哦!好烫!”
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插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
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
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
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
这整个的过程其实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杰出的权威人物也有许多弱点时,过
去对他抱有的恐惧感就会消失,从而沟通了双方的感情。而且由于受同情心的驱使,还会对
对方发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僵局也就随之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