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892500000015

第15章 不朽的“救世主”耶稣

第15章 不朽的“救世主”耶稣

耶稣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运动的领袖,是历史上很有影响的宗教启示者,称为基督(

希腊语、又称弥赛亚,即救世主)。耶稣作为宗教思想的领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督降世担当重任

公元1世纪是罗马帝国的逐渐强盛时期,罗马帝国几乎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各地。当时巴勒斯

是罗马帝国的属地,巴勒斯坦的犹太民族反抗罗马的残酷统治,在整个1世纪几乎没有停止

过,但由于统治者的残酷镇压而失败。奴隶与其他下层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奴隶与奴

隶主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

大约公元前7年,罗马皇帝该撒亚古士督下了一道上谕,要民众都报名登记户口。于是众人

各归本地,接着每个家庭报名登记户口。当时住在地中海与约旦河之间拿撒勒小镇的木匠约

瑟本是犹太国王大卫的后裔,因此,便携着妻了玛利亚,离开拿撒勒城来到伯利恒。他们到

了伯利恒后找不到住处,不得不住在一家旅店的马槽里。晚上玛利亚生了一个男孩子。

孩子出生后第八天,约瑟和玛利亚接照摩西的法律,带孩子来到耶路撤冷圣殿,将孩子献给

上帝,为他行了割礼,并给孩子起名为约书亚,就是拯救的意思,用当时口音念耶稣。意

思是受上帝的旨意,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解救以色利民族。此后,约瑟领着妻子回到了拿撒

勒。耶稣的童年是在拿撒勒度过的。

按照摩西当时行使的法律,孩子长到13岁,就可以承担法律责任。耶稣长到13岁时,他的父

母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带着耶稣上耶路撒冷守节。耶稣19岁时父亲病故,家庭生活的重担落

到他肩上,他帮助母亲照顾弟妹,受到他们的尊敬。

耶稣13岁那年,他的表兄约翰预言,人类的救世主将要出现。约翰经常到约旦河一带,劝诫

人们洗礼悔改,从而使人们赦免各种罪恶。

耶稣耳闻约翰受洗的消息,便从加利利的拿撒勒来到约旦河,请约翰为他施洗。约翰遵从了

耶稣的话,便为耶稣施洗。据传说,当耶稣受洗礼以后从水里出来时,天忽然开了,圣灵从

天而下飞到耶稣身上。与此同时,天空中传下声音:“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欢你!”约翰目

睹了这一切。自此,约翰为耶稣作证,称他为上帝的儿子,他为拯救世人,由圣灵降孕玛利

亚而取肉身成人。耶稣接受约翰的宣扬,以救世主的身份到各地进行宗教宣传活动。

宏扬宗教训诫门徒

“上帝之父”是耶稣宗教思想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

耶稣向人们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另一个世界,即天国。他向人们描绘天国的生活时说,天国是

人群的生活,在那里不论是圣徒还是罪人,不论是正人君子还是懦弱低贱之辈,人人平等。

天国不是肉眼能见到的,天国就在人们的心坎里,只要人们努力使它实现,就可以像发酵的

发面团一样,起于微而成于大。只要人们信奉上帝,始终不失信仰,经过千难万苦,最终必

有一个圆满的“地上天国”。

耶稣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儿子,是由上帝派到人间来的,肩负着教谕世人,行善除恶,解

救人类的伟大使命。

耶稣告诉人们,只要诚心诚意地忏悔,不论是穷人还是罪人,都可以进入天国。耶稣强调人

们做错一些事,只要认真忏悔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原谅。

耶稣提倡人们要树立良好的品德。要正确对待异性,正确对待金钱。耶稣劝导人们,要以上

帝为中心,必须全心地爱上帝,重金钱、重

衣食,就是分心、喧宾夺主。只要信奉上帝,做善事,其余的都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耶稣认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盈得天下,“失去心灵”是世上最大的损失。因此,要“爱人

如己”,“要爱仇敌”,“爱邻人”。他号召人们顺从一切制度,顺从“世上有权柄的人”

,今生要忍耐、顺服,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耶稣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奴隶和贫民对奴隶制的憎恨,反映了人们渴望获得幸福的愿望。因为

贫穷、缺乏物质,他们肯切希望得到上帝的弘恩,成为天国的成员。因此,耶稣不论到什么

地方,民众都随着他蜂涌而至。

公元28年春,耶稣的传教活动广泛开展起来,信教的人越来越多。耶稣深感传道事业不能

只靠他一个人,必须把教规传授给得力的门徒,让他们到民众中去宣传。

耶稣经过反复考虑,选择了12名最了解最有希望在民众中宣传教规的门徒,其中有西门(

耶稣称他为彼得)、雅各、约翰(耶稣称他为雷之子)、安得烈、腓力、多马、巴多罗马、马

太、犹大、拿但亚等。

耶稣的12门徒各有所长,各有特点。耶稣选定门徒以后,不仅把教规、教义等方面的思想观

点传授给他们,而且严格训导他们。

耶稣要求门徒忍耐世人的反抗,见了女子不能存有动淫的念头。耶稣还教训门徒们,要用绝

对的牺牲精神去实现超越仇恨的爱。

他鼓励门徒们要切实奉行先知的真意,如果知而

无行,不如无知。知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行更不容易,要奉行先知的真意,就必须遭到打击

和折磨,应克服重重困难。此外耶稣十分强调门徒们的品格修养。

耶稣深知门徒们都具有各种特长,能够各显神通,心中抱着很大希望。

从此,12门徒支持和保护耶稣到各地进行传教活动。

坚守信仰献身天国

耶稣的传教活动受到民众的广泛响应。耶稣的传教活动能够吸引广大民众的主要原因是,他

把传道与行医结合起来,他对天国、弥赛亚的宣传,反映了被压迫民众对现实的不满,行医

神迹则证明他具有神能,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是上帝派来的。

耶稣经常在差役们的监督下进行宗教宣传,他逐渐地感觉到,犹太人与自己为敌,祭司和法

利赛人也决不会放过他。他认为耶路撒冷不是自己久留之地,因此动身回加利利了。但是,

耶稣尚未到加利利,便得知曾经给他洗过礼证明他的先

知身份的约翰,因宣传新教受到犹太人的仇视,关押多年后被希律王的差役杀害了。耶稣获

悉此讯深感悲痛,他于是改变主意先来到约旦河附近逗留一段时间后再回加利利。

耶稣利用这段时间抓紧培训门徒,让他们掌握自己的宗教思想,万一自己受难也让他们成为

自己的化身,继续做天国的事业。宣传方式上也有所改进,不采取露天公开宣传的方式,而

是到各家各户单独宣传。耶稣一方面不停地从事宗教宣传活动,另一方冷静观察形势,等待

形势的好转。

在加利利期间,耶稣每天坚持祈祷,几乎整夜不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耶稣带着门

徒前往迦伯农。到了那里,耶稣在旷野上宣讲教义,很多听众接踵而至,如潮如海般地依附

他。民众的情绪引起了统治者的极度恐慌。他们认为,耶稣得民心是政治权益斗争的一大障

碍。因此,希律王派出党羽布满各地阻止耶稣的传教活动。文士和法利赛人也诬告耶稣有了

不可告人的目的。很多民众见到耶稣受到当权者的胁迫,怕连累自己就不敢像从前一样接近

他。

经过多次的周折,耶稣反复观察门徒们的行为,发现彼得最忠于天国,也很聪明,所以决定

把进“天国”的钥匙转给他,让他根据上帝的安排行事。

形势发展越来越艰难,社会环境对耶稣很不利。由于犹太人和文士、法利赛人的迫害,拿撒

勒、加利利都拒绝他去传教。这时又发生了彼拉多杀害信奉基督教的加利利人的事件。公元

30

年在犹太人的逾越节将来临之际,耶稣决定开赴耶路撒冷,向耶路撒冷当权者和法利赛人挑

战。此时去耶路撒冷凶多吉少,耶稣决心以身殉国(天国)以死救世。到了耶路撒冷,耶稣深

感自己已陷入舟沉釜破之境地,只有用自己的血,才能开出一条拯救以色列民族的道路。

耶稣预感到自己在世的日子不长,所以终日向群众宣传天国,答复他们提出的问题。

多次的交锋失败后,更激起了当权者对耶稣的仇视。

最后,耶路撒冷的当权者和法利赛人列出了耶稣的三条罪状:一是耶稣宣称自己有赦罪的权

利,对当权者进行挑战;二是在安息日为人治病公然违反犹太人的法律;三是同情被法利赛

人治罪的“贱民”。

而这危难时刻,耶稣的门徒犹大出卖了耶稣,耶稣以扰乱世俗罪被告而遭到逮捕。

耶稣被送交罗马犹太人总督彼拉多那里受审。耶稣最终以“谋叛罗马”,自称“犹太人的王

”之罪被判极刑,在山丘上被钉上了十字架。据传说,耶稣死后第三日复活,显现于诸门徒

面前,第40天升天。

耶稣死后,他生前培养出来的门徒们又聚合起来,按照耶稣的教训,继续宣传耶稣的教义。

近两千年来,他们以极大的热诚从事于基督教的宣传普及活动,使基督教经久不衰,一直

承袭下来,成为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