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
王充(公元27~公元97),字仲任,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
虞县境
)人。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他通过对当时“唯我独尊”的
迷信神学及其唯心论的全面批判,进一步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创立了以元气自
然论为核心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其卓越的思想成就为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宝库增添了璀璨
的篇章。
太学深造著书立说
王充在年幼的时候,就表现得相当聪颖。他6岁开始学识字,8岁进私塾学习,《论语
》、《尚书》等晦涩深奥的典籍,他一天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1000多字。15岁时,凭借优
异的成绩,来到京都洛阳太学深造。王充置身于此,如鱼得水,他不仅熟读了诸子百家,而
且对自然科学和医学等也有一定的研究,这在他的传世之作《论衡》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王充曾投师于当时声名显赫的儒学大师班彪门下,这使他获益匪浅。但他并没有在先师
学说的圈子内裹足不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借鉴汉代唯物主义思想家桓谭(公元前23
—50年)反对谶纬迷信的观点。王充较系统地研究了儒学的经典篇章,深得其中三味。
在太学府修完学业后,王充又回到了离别日久的家乡。起初,王充也曾在县衙等官场当
过幕僚一类的小官,但因出身微寒,加之思想“偏激”而不为统治者重用。怀才不遇,仕途
不畅,
促发了他潜心治学,以笔战斗,探求真理的意念。于是王充在“废退穷居”之时,开始了
讲学、著述,同唯心主义的儒学及其封建神学进行不懈斗争的生涯。
王充著述虽很多,但最终流传于世的只有《论衡》一书。
《论衡》分为30卷,共存篇目85篇,其中《招致》一篇只存篇目,故实存84篇,总计
30万字。这部书是王充耗费30多年心血撰著的,堪称是充满战斗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巨著
,王充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通过该书传承下来的。天道无为“汉高于周”
王充继承了老子等人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辩明了天道
与人道的差异;客观地论证了形神的关系;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王充首先肯定了天地的物质属性。
至于人,王充认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禀受天地之气而构成的。“虽贵为王侯”,
但“性不异于物”。
在对人与物进行比较的过程中,王充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人
禀受了元气中的精华成份,即“精气”。精气本身并无感知性,只有依存于人的形体之中,
才能够产生感知作用。
为了进一步批驳神授君权的唯心理论,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特别是灾异谴告说和符瑞说
,给以全面的揭露。
以其“天道自然无为”的观点,无情地揭穿了“君权神授”说的伪装,动摇
了封建帝王统治的理论基础,这在当时,尤其是对其后的历史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依据“天道自然无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王充建立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体系,集中批
评了人可得道成仙以及死后为鬼的迷信之说,充分体现出王充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
透过王充对各种鬼神迷信的批驳,可以发现其观点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相当的突破。
他吸收了先秦以来形式逻辑方面的成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得封建神学家们的理论陷
入难以自圆的自相矛盾之中。
王充在《论衡》一书中,通过《实知》和《知实》两篇文章,重点阐述了自己的唯物主
义认识论,在从人们接触实际事物而获得知识的“实知”阶段,上升到用“实效”来检验“
知实”阶段的统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王充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内容,将在当时历史条件
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
王充重视感觉经验,他非常重视知类、推类的作用,强调人们应该拥有丰富的理性知识
。王充的“推类以见方来”的见解,表明他已经认识到了推理的作用,能够运用归纳推理和
演绎推理,进行类推。
王充强调学用结合,重视实行效果。他否认生而知之,主张学而知之,重视后天的经验
从王充上述主要观点看,他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上是朴素的、直观的,因此,他未
能彻底解决认识论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他和历史上一切旧唯物主义者一样
,都是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的。
东汉初年,一些不求思变、安于现状的唯心主义者,崇古非今,宣扬今不如昔。与之针
锋相对,王充提出了“汉高于周”的发展进化的思想。
王充将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直接应用到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之中,以天地元气
不变的理论阐释了人类不会退化的观点。
王充在同崇古非今者的论战中,反对英雄创造历史的论点,力图探求社会历史发展变化
的客观规律。王充指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天地历数”,而不取决于人君的贤愚。
王充在论战的过程中还将历史上的治乱与人民的经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从百姓经
济生活出发,论证了道德的兴废。
“汉高于周”是王充在总结了历史与现实,并通过比较而得出的结论,王充以“周时戎
狄攻王,至汉内属,献其宝地”等为据指出,此类边远落后的区域,到了汉代都纷纷接受汉
代较为发达的文化。其意也在于说明历史是发展的观点。
为了驳倒崇古非今论的观点,王充还注意从其根源上寻找突破。他认为
“贵所闻而贱所见”必然会导致崇古非
今的不求实结论。
王充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天道自然无为”的唯物主义元气论。
在人性论方面,王充对于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论,都不完
全苟同,他主张人性有善有恶。他将人性分为三种,有生来就善的人,是中人以上的人;有
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同的人,是中人。至于人性的形成
,他认为也是禀受元气自然生成的。在人性论上,他还强调了后天的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
用。他评定人性善恶的标准,依旧是以地主阶级的道德规范为尺度,从而将地主阶级的人
性作为普遍的人性。朴素唯物承前启后
王充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不懈的论战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具有自己风格特
点的哲学体系。
王充提出了元气自然决定论的观点。他以元气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论证了世界
的物质性。并以此为出发点,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阐释,成为批驳汉儒唯心主义的天人感
应论的锐利武器。他力图对历史的发展、道德的演变、社会的贫富、人的寿夭贵贱等现象,
做出符合唯物主义立场的解释,尽管这些尝试都失败了,但其不懈的努力给后人却提供了许
多有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不朽的财富。
在认识论方面,王充驳斥了董仲舒的神秘主义目的论,强调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完成
了从韩非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到王充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上,王充抨击了天人感应的目的论,特别强调
了天道自然无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在驳斥神学目的论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王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总结继承了先秦以来唯物主义哲学的合理成份,并给其后的
继承者以启迪。
当然,王充的哲学体系并不是尽善尽美的,相反,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他
的许多观点中还或多或少地掺杂着一些唯心主义和封建迷信的成份。
但是,站在历史的、客观的角度而言,王充以其划时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体系——元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