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处世艺术
893900000046

第46章 宽以待人息愤止争 (2)

第6章第3节宽以待人息愤止争 (2)

有人问儒家圣人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儒家教诲人们宽以待人,表面上是为人,实质上有利己色彩。儒家以仁爱求得人际的

和睦相处,其实这种仁爱也是一种谋略,是以利己为目的的。子张问:“何以为仁耳?”孔

子答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诲,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足以使人。”其利己役人的宗旨昭然若揭。宽则得众,

因而欲得众者必须宽厚。政治家最欲得众,故政治家最能显得宽容。翻开历史一看便知

,凡是有点成就的政治家,无不具备宽容的气度。《后汉书》中记载:东汉有一士大夫刘宽

尝行,有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音得牛而送还,叩头

谢曰:“渐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曰:“物有相类,事容锐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

刘宽其人,确名符其实。其妻为了试试他到底宽容到什么程度,伺他欲入朝上奏,妆严已毕

,故意让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刘宽神色不变,却轻声问道:“烫了手吗?”此足可见他

宽容的度量之大,无怪乎一时海内称为长者。宽容别人的无礼或过错,会使对方觉得欠你一

笔人情债,

而后往往能有意外收获。林语堂有一句关于宽容的格言:“宽容是中国文化最伟大的品

质,它也将成为成熟后的世界文化的最伟大的品质。”

儒家学说的精华就在于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即化解矛盾,协调冲突。宽容则是这种艺术重

要的组成部分。而宽容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就是随和。用孔子的话说便是:“毋意,毋固,

毋必

,毋我。”即:这样也好,那样也罢,无可无不可,随缘顺势。这种性情随和之人,国人称

为“好好先生”。名气最大的好好先生,恐怕首推后汉司马德操,也就是向刘备荐诸葛亮

的水镜先生。司马与人谈话,美恶皆言“好”。有人问他:“安否?”他即答:“好。”有

人向他诉说孩子死了。他答道:“大好。”人若责之:“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

,反亦言好?”他则答道:“卿之言亦大好。”据此“好好先生”传于今天。司马先生何尝

不能明辨是非得失,不过是不屑细究生活琐事而已。人的随和虽不必像司马德操一样,但

其精神在待人处世时还是有益处的。

在生活中,“大人不计小人过”的宽容处世态度是值得推崇的。在“大丈夫”的心中,天地

是宽阔的,生活是快乐的,精神是自由的。所以,襟怀坦荡的人对生活便总是能够抱着豁达

宽容的态度去面对人世纷争和冲突。

做一回事后诸葛亮

平常的交往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一些摩擦和碰撞,引起矛盾

和冲突。这时候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加深鸿沟,陷入困境,甚至导致双方关系的彻底破裂。

那么,一旦与同事间的争吵发生了,怎么办?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通常情况下,

缓和气氛,疏通关系,积极化解,才是正确的态度。通常有以下一些方式方法:

一要主动认错,自我批评。引咎自责时,态度要诚恳,若责任在自己一方,就应勇于承认错

,求得谅解,因为目的在于和解,可以主动灵活一些,把冲突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给对

方一个台阶下。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心诚意真就可以做到化干戈为玉帛。

二要丢掉幻想,主动示好。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与对方吵架之后,有时候谁见了谁也不

先开口,实际上双方都是死要面子,内心却都在期待着对方先开口。所以,如果双方已经有

隔阂了,就更应及时主动地搭腔问好,热情打招呼,以消除冲突所造成的阴影。这样,你不

不会失去什么,还会给大家留下一种不计前嫌、大度宽容的印象。不要有侥幸心理,见面老

等对方先开口。若都互相故意斗气,见面憋着一股犟劲不搭腔不理睬,昂首而过,长期下去

就会旧疙瘩未解新疙瘩又结,矛盾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势必形成更大的隔阂,你想解也解

不开了。

三是不争论,慢慢冷却。就是当双方发生冲突之后,我们要不计较,不争论,不扩散,

而是把此事埋藏在心底不当回事,在工作中一如既往,就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待人接物

。随着岁月流逝,矛盾就会逐渐冲淡,冲突所带来的副作用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

失了。

四须请人斡旋,从中化解。就是找一些在对方那里谈话有影响力的“和平使者”,带去自己

的歉意,以及做一些调解说服工作,这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尤其是当事人自己碍

于情面不能说、不便说的一些语言,通过调解者之口一说,效果极明显。调解人从中斡旋,

就等于在双方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但是,调解人一般情况下只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要重新修好,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靠当事人自己。

五要非语言沟通,解除尴尬。避免双方面对面交谈可能带来的尴尬和别扭,这正是电话

和网络的优势所在。打电话时要注意语言应亲切自然,不管是由于自己的鲁莽造成的碰撞,

还是由于对方引发的“冲突”;不管是上司的怠慢而引发的“战争”,还是由于下属自己思

虑不周造成的隔阂,都可利用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去解释。或者用手机发短信,或给对方信

箱发一封E-mail,利用网络谈心,把话说开,求得理解,形成共识,这能为恢复关系营造

一个良好的开端,为接下来的和好面谈打下根基。

六要把握火候,瞄准机会。就是要选择好时机,掌握火候,积极去化解矛盾。譬如当

对方遇到喜事受到表彰或提拔时,你就应及时去祝贺道喜,这时对方情绪高涨,精神愉快,

适时登门,自然不会拒绝,反而会认为这是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同和人格的尊重,矛盾自然迎

刃而解了。

七要宽宏大量,适度忍让。当发生冲突后,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掌握分寸,要有原则性。

一般来讲,在许多情况下,遇事能不能忍,反映着一个人的胸怀与见识。但是,如果一味地

避矛盾,采取委曲求全的做法,就是一种比较消极和压抑自己的奴隶行为了,而且自身的人

格和形象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正确的做法是宽厚一些,肚量要大,宰相肚里

能撑船,适度地采用忍让的态度,这样既可避免正面冲突,同时也保全了双方各自的面子和

做人的尊严。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唐朝宰相陆贽当权时,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党营私,便将其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

贽也在宫廷的权术斗争中落败,被罢相,贬到了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继任宰相是他当

权时

的政敌,他明知李、陆有私怨,便故意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

贽的

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通过李吉甫之手把陆贽除掉。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

便主动与陆贽把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之计成了泡影。对此,陆贽自然深受感动

,为他的施政管理积极谋划,帮助李吉甫将忠州治理得富甲一方。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我们都知道这句话,也明白这个理。

但是,一旦知道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仍免不了耿耿于怀。再看到这个人时,轻则如陌

路相逢,视若无睹;重则似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又有多少人能像李吉甫那样,不计旧怨与

仇人把酒结欢呢?更不要说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了。

古人常说:“怨怨相报何时了。”怨怨相报,未必有什么好处。他损害我在先,我怀恨于心

在后

,于是便费尽心机地盯着他,一心想寻个机会,以牙还牙。终于有一天,他落到了我手中,

我便瞅准时机,给他当头一棒;或是在他红火之时泼盆冷水,损他一把;或是趁他失意之机

落井下石,置其于死地……总之,我报了宿怨

,泄了心头之恨。

但是,报复之后我又得到了什么呢?而为一时意气之争,图片刻之快,我又失去了多少本该

属于我的快乐和轻松啊!费尽心机去精谋细划,绞尽脑汁来苦苦算计,最终换来的仅仅是别

人的敌视与更深的怨恨。然后,我就不得不小心谨慎地生活,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哪天

一个不小心再被他算计了,这样的日子挺累的,不是吗?再说,我想报复人家,也未必能心

想事成,闹不好,落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岂不是有点太不值了吗?

人有国恨家仇,那是非报不可。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碰上这种人,平素与我们结怨的

,多半是为利益冲突而起,或是为意气之争。为小利而结仇,可能损大利;为一时意气而结

仇,可能惹大祸,都是得不偿失的事。在不违反做人原则的前提下,以德报怨不失为一种高

明的处世之道。即使他与我们曾有过节,我们也尽力做到不计前嫌。他大红大紫、春风满面

,我们不妨去锦上添花;他落拓困窘、山穷水尽时,我们不妨雪中送炭;用我们真挚的热情

,融化冰封的情感,脱去彼此面容上冷漠的伪装;用我们的大度与宽容,擦去恩怨的污浊,

让纯洁的灵魂更加透明。

为此,我们不必用尽心计去算计他人,也不需紧绷神经,警惕一切动静,防

人算计;我们可以不再担心自己得胜之时无人喝彩,也不用害怕陷入危难之时孤立无援;不

会时时想着给别人使绊儿,也不用处处担心落入他人圈套。

李吉甫与陆贽走的正是一条大路,一条用宽容拓展开的光明大道。李吉甫以德报怨,陆贽深

受感动,二人化敌为友,使别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阴谋无法得逞,把忠州治理得

一天比一天好。他们在宽待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人生的路上,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朋友多了,路自然就宽了。何况,“独乐乐不如与人

乐乐”,纵然是风景如画的胜景,谁愿永远独处其中?当你悠闲漫步在一马平川之上,朋友

多了,路边的风景就会变得更绚丽多彩;当你艰难行进在崎岖坎坷之中,朋友多了,大家相

互扶持,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大家同心协力共铲荆棘,前途将变得更加宽阔。

假如我们内心自私,有怨必报,有仇必雪,那我们便给自己树起了众多的敌人。仇愈积愈深

,墙愈垒愈厚,路也就变得越来越窄了,就堵塞了人生的旅途,垒下了窒息生命的坟墓。

“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也许昔日那些让我们最

仇视、最痛恨的人,恰恰是我们最怀念的人。正是他们,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使我们更

加发奋图强。这样,我们就能恨意顿消,在此同时,我们还将发现,我们不仅仅拆除了一堵

墙,更重要的是,又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于是心灵的空间不再狭窄阴暗多阻塞,人生的

道路则会越走越亮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