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处世艺术
893900000056

第56章 逆反——不应该提倡的时尚

第8章第3节逆反——不应该提倡的时尚

逆反,就字面意义来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仅就作为思维方式来说

,逆反绝对是一个好的习惯。但是,当逆反作为一种“时尚”而流行时,它的含义就复杂得

多了。

逆反心理是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对一定的社会现象与正常条件下应有的认识、行为倾向持完

全相反的态度。在很多情况下,逆反心理是针对现行的领导或者主流文化所提倡的一切。

逆反心理,不可等同于反思。反思是建立在冷静思考、理智的基础上的,而逆反心理则不是

这样,它是冲动、盲目、执拗、幼稚的表现。

逆反必冲动。上级一开口,他会马上脱口而出:“又来这一套了!”“尽是骗人的鬼话!”“

说教,谁还相信?”说这些话时,牛气冲天,一点都不受意志控制。

逆反必盲目。只要是上级提倡的,只要是报纸舆论上宣传的,他必然不信。相反地,只要是

被社会反对的、挨批的,他就会津津乐道地兴奋起来。

逆反必幼稚。看问题很简单,很片面,很不成熟,直线式思维,想当然考虑问题。你要问他

为什么赞成?为什么反对?他往往说不出任何理由来,更多的是出自于人云亦云。

逆反必执拗。你说是东,他偏说是西;你说是白,他偏说是黑;你越拥护,他就越反对……

这类人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态度的顽固性。

逆反必反权威。这类人专与社会主流文化唱反调,专与权威唱对台戏,他们将反权威作为一

种时髦去追逐,甚至到处标榜自己的“反主流”。

逞能——过分卖弄等于给自己树敌

逞能,就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或肆意地、放任地)在他人面前施展、卖弄

、炫耀自己的才能,以表现自己的所谓非凡过人之处。

人生在世,总想干一番事业,总想将自己的宏伟抱负付诸实现,总想一个人干自己能所干的

事情,总想做一个人力所能及的事,总想……这种将自己的才能贡献给社会的想法、

做法是没有错的,而且也是应该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

但是,逞能就不一样了,一些人或是社会经验不足,或是出于某些不怎么健康的目的,处

想逞能,处处想卖弄一点自己的知识,处处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才能,处处想显露一点“峥嵘

”,肆意地放任自我,恣意地逞能,这无疑是一种令人嫉恨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过于逞能,就会摆不正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他们常常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

一,自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其他人统统都不行。由于自己总是目空一切,这样做的结果只能

是脱离人群。

如果一个人过于逞能,处处表现自己,那么就意味着他在所有方面都“剥削”了其

他人施展才华、能力的机会,无形之中增加了这类人与他人矛盾、冲突的可能性。他们结果

往往是,使自己处于“众矢之的”的重围之中。

一个过于逞能的人会变得对什么都显得过分贪婪,使自己变得过分无知,于是,

什么都想“大包大揽”,而事实上呢?一个人能力往往是很有限的,为了弥补这种“上帝赋

予的缺陷”,对自己、对他人有时就会不择手段地采取某些措施,从而使自己的人格、人品

涂上一些“不值得羡慕的色彩和符号”,从而大大地降低一个人的人格力量……

如果一个人过于逞能,往往会对自己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和要求,而世

界上是没有绝对的顺风船的,一旦在航行过程中发生搁浅、触礁甚至翻船之类的情况,

他就极端失望、灰心、沮丧、意志衰退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

总之,一个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如果不顾一切地逞能,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孤家寡人

。这类人可能会轰轰烈烈一时,却以凄凄惨惨结尾。

那么,怎样才是不逞能呢?

工作热情旺盛,但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利。

对什么事情都采取冷静的态度,三思而后行,不靠冲动,不靠激情,不为情绪所支配。

不是单枪匹马,学会尊重人。不仅尊重上级,也要尊重下级,尤其是尊重那些经验丰富的

老人,重要的事、事关全局的事,要与周围的人商量,认真地请教周围的人。

要谦虚,不要傲视一切,切莫在自己说话、办事中有看不起他人的情绪流露。

切忌只干那些“有利可图的事”,而对那些无名无利的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不要做了一点好事就感到了不起,就四处张扬,惟恐他人不知道。

要记住: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