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节与朋友交往也应掌握“火候”
过犹不及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也应仔细掌握“火候”
,不
然自己搭上一片心意,还丢掉了朋友,岂不是很可惜。
著名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寓言——《杰米扬的汤》。寓言说的是有
位善
做鲜鱼汤的杰米扬,为了款待老友福卡,做了一锅味美可口的鱼汤,一盆接一盆地敬劝老
友多喝,直喝得老福卡大汗如注,叫苦不迭。可是杰米扬还是一个劲儿地劝:“喝得痛快!
好,再来一盆吧!”结果尽管福卡很爱喝汤,也不得不赶紧拿起帽子、腰带和手杖,用足全
力跑回家去,从此再也不敢登杰米扬的家门了。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情做过了头,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杰米扬的汤》以生动的形
象揭示了这条辩证法。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应当时刻记住这个真理。坦诚、热情、谦逊
、活泼、谨慎等,无疑都是待人之道的必不可缺的品格。然而,这里同样也有一个“度”
的问题,即要注意掌握分寸,特别是在朋友关系中,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否则极易失度,
从而影响人际交往。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的确,人际交往如果不胸怀坦荡,真诚
恳切,而是相互戒备,“见面只讲三分话,绝不全掏一片心”,连正常交往尚且谈不上,又
怎能指望相互推心置腹,以诚相见呢?但是,所谓坦诚,也要适度,要讲实际效果。如朋友
之间,“胸无芥蒂,无话不说”固然不错,但是,坦诚也应留有余地。说话办事透彻、痛快
当然无可非议,不过,应该注意留有余地,必要的避讳还是需要的。有时为避免意外
的发生,向当事者暂时保密,不吐露真情,也是人之常情,不宜把它同坦诚对立起来。
人际交往,由于场合、年龄、性别、辈分以及交往深浅程度等方面的不同,热情也应该有
档次、分寸上的区别。在公共场合,即使熟人、恋人相见,也不宜旁若无人,高声纵情谈笑
,至于失度的亲昵举动则更不相宜。
中国有句古语“轻诺必寡信”。失信的
热情好比一张空头支票,只能取悦于一时,终归毫无价值。所以,如果有人相托自应尽力而
为,不过也应权衡是非利弊。对于那些明显不合情理,或者自己力不从心的委托,都应婉言
谢绝。同理,自己对与其交往的对方,也不宜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总之,热情是友
谊的升温剂,倘若失控,超过了限度,也足以酿成焚毁友谊的悲剧。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谦虚的品德在人际交
往中尤其重要。一个背着自负自傲沉重包袱的人,他的友谊财富必然少得可怜。但是,谦虚
以坦诚为基础,否则就容易陷入虚伪的泥潭。比如讨论问题时,明明自己有不同意见,为表
虚而不清楚表达,或者吞吞吐吐,言而不尽;对方批评自己时,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却又发
牢骚。再者,还应划清两个界限。一个是谦虚与虚荣的界限。如果一个人故作谦虚姿态,以
求得“谦虚”的美誉,那就是虚荣的表现。这种虚荣心一旦被对方察觉,哪里还会有愉快的
往可言?再一个是谦虚与谄媚的界限。有些人在交际时爱对对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溢美夸饰
之词,以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彬彬有礼,谦恭而有教养。殊不知,过分溢美,近乎谄媚,
往往也令人生厌。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谨慎从事总是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处理人际关系,自然不能例外。然
而事情还有另外一面,在人们面前手足无措、忸怩羞怯,这是既有碍观瞻,也不利于交际
的。应该说的话不说,能够办的事不办,已经成熟了的果子,也不去摘取,这就不是谨慎而
是怯懦了。在交际过程中,不应把仪态的落落大方同言行的谨慎持重对立起来。否则,一身
的“小家子气”,谁还喜欢同你打交道呢?
一句箴言: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