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2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世事常变化,人生多艰辛。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尽管人们期盼能一帆风顺,但在现实生活
中,却往往令人不期然地遭遇逆境。
逆境是理想的幻灭,事业的挫败;是人生的暗夜,征程的低谷。就像寒潮往往伴随着大风一
样,逆境往往是通过名誉与地位的下降、金钱与物资的损失、身体与家庭的变故而表现出来
的。逆境是人们的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背离,是人们的过去与现在的巨大反差。
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以为逆境是人生不可承受的打击的人,必不能挺过这一关,可能会因
而颓废下去;而以为逆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坎儿的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到一条可
迈过去的路。这种人,多迈过几个小坎儿的,就会不怕大坎儿,就能成大事。
传说上帝造物之初,本打算让猫与老虎两师徒一道做万兽之王。上帝为考察它们的才能,
放出了几只老鼠,老虎全力以赴,很干脆地就将老鼠捉住吃掉了。猫却认为这是大材小用,
帝小看了自己,心中不平,于是很不用心,捉住了老鼠再放开,玩弄了半天才把老鼠杀死。
考察的结果使上帝认为猫太无能,不可做兽王,就让它身躯变小,专捉老鼠。而虎能全力以
赴,做事认真,因此可以去统治山林,做百兽之王。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世事艰辛,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不必因不平而泄气,也不必因逆境而
烦恼,只要自己努力,机会总会有的。
面对逆境这条人生的畏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就悲观者而言,逆境是生存的
炼狱,是前途的深渊;就乐观的人而言,逆境是人生的良师,是前进的阶梯。逆境如霜雪,
它既可以凋叶摧草,也可使菊香梅艳;逆境似激流,它既可以溺人殒命,也能够济舟远航。
逆境具有二重性,就看人怎样正确地去认识和把握。
古往今来,凡立大志、成大功者,往往都饱经磨难,备尝艰辛。逆境成就了“天将降大任
者”。如果我们不想在逆境中沉沦,那么我们便应直面逆境,奋起抗争,只要我们能以坚忍
不拔的意志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冲出逆境。
费希特在年轻时,曾去拜访大名鼎鼎的康德,想向他讨教,不料康德对他很冷漠,拒绝了他
。
费希特求教无门,但他并没有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想:我没
有成果,两手空空,人家当然怕打搅喽!我为什么不拿出成果来呢?
于是他埋头苦学,完成了一篇《天启的批判》的论文,呈献给康德,并附上一封信。
信中说:
“我是为了拜见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学家而来的,但仔细一想,对本身是否有这种资格都未审
慎考虑,使我感到万分抱歉。虽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的函介,但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
论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绍信。”
康德细读了费希特的论文,不禁拍案叫绝。他为其才华和独特的求学方式所震动,便决定“
录取”,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邀请费希特前来一起探讨哲理。
由此,费希特获得了成大事者的机会,后来成为了德国的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费希特得以成为大教育家的机会是哪里来的呢?
一言以蔽之,是他从来不因别人误解而不平,不因人生艰难而不平,励精图治,尽情显现自
己的才华,自己努力争取机会。如此个性,如此勇气,如此人生,总会有机会光临,总会有
伯乐赏识,只不过在时间上有早晚,在形式上有不同罢了。
例如,瑞典科学家阿列纽斯于1882年在瑞典科学院物理学家爱德龙德的指导下,进行了测定
电解质导电率的研究工作。
他把测定结果写成一篇博士论文寄给母校乌普沙拉大学,由于该校学位评议委员会的成员们
还不理解论文的深刻意义,因而错误地将其评为四等。
“四等”就意味着参加博士考试的失败,但是,阿列纽斯在逆境面前没有退却,没有消沉,
他将这篇落选的博士论文和一封附信一起寄给了德国加里工学院的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
。
奥斯特瓦尔德在仔细地阅读了论文和来信后,被深深地打动了,连呼“真了不起”。
1884年8月,他亲自去瑞典访问了阿列纽斯,对那篇落选的论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代表
加里工学院授予他博士学位。
阿列纽斯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1903年因这一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人间不平事,不知有多少。矢志进取的人,面对逆境没有抱怨,没有烦恼,没有退却。这是
因为他们深信,风雨过后必能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