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权力野兽朱元璋2
904100000010

第10章 (4)

第三章 (4)

他披挂上银盾玉甲,出发前召集将领,振振有词地说:“此次率师出征是应天顺人,陈友谅不顾天谴人怨,胆敢来犯我江西,是累败不悟,是天夺其魄而促其亡!”

这次出师,朱元璋率众二十万,又把围攻庐州的徐达调了回来,手下大将如徐达、常遇春、汤和、冯国胜、廖永忠、俞通海都在从征之列,真可谓猛将如云。

江中大小船舰挤满了码头,桅樯如林,陆上大军整齐,方队前帅旗飘飘,每个方队前都有骑马的统帅威武站立。

朱元璋在部将、侍从前呼后拥下来到阵前。方阵中地动山摇一阵呐喊。徐达大喊一声祭旗,鼓乐齐鸣,军旗请到了将台下,献上三牲。徐达为首,汤和、常遇春、蓝玉、冯国胜、廖永忠、俞通海依次祭拜。

朱元璋朗声道:“我以二十万众水陆舟师去援救洪都,我们今天出征,溯江而上,将与陈友谅决一死战,望将士们奋勇用命!”

阵中又是山摇地动一声喊。

朱元璋在刘基陪同下,登上了帅船,各船桅竿全是红色的,只有帅船为白色。朱元璋上了船,还在向岸上张望。

刘基发觉了他的目光,问:“明公在等谁?二夫人怎么不来?”

朱元璋道:“她会来的。”

话音刚落,只见一骑马飞驰而来,在码头上,身披红斗篷的女将下马,甩下缰绳,飞步上船,来人正是郭宁莲。

朱元璋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号炮响过,朱元璋的水陆大军溯江而上,过新河口、小孤山时,夜间江中大浪翻腾,有人传说,是两条鳞鬃特异的大鱼夹舟而行,所以虽是上水船,走得特别快,于是说那是两条龙。这当然对征伐时鼓励士气有用,朱元璋听之任之。

十天后,朱元璋统水陆舟师到达了湖口。

朱元璋立于帅船前甲板大旗下,纵目望去,眼前水面骤然开阔起来,水天一色,分不清哪是边界,浩浩荡荡,一望无涯,他缓缓道:“你们看,眼前已是汪洋一片了。”

胡惟庸说:“是的,我们已进入鄱阳湖。”这时刘基从底舱升上来,笑吟吟的。原来到达湖口前刘伯温把自己关在静室里要卜一卦,看他一脸的微笑,朱元璋知是好卦。

朱元璋说:“这一卦卜得如何?”

刘基道:“巧恰是师卦,是坎下坤上,师,贞,丈人吉,无咎。”

胡惟庸问:“怎么叫丈人吉?”

刘基讲解说:“此卦下经卦为坎,坎为水;上经卦为坤,坤为地,为地中有水之象,我们这不是来水战了吗?”

朱元璋说:“妙,丈人是大人之义吧?”

刘基说:“正是。坎为险,坤为顺,这是行险而顺之象。师是军队,丈人之师是王者之师,大人统率军队,有吉利而无灾祸。”

朱元璋说:“好啊,看来鄱阳湖一仗,我们必胜无疑。这第二爻怎么讲?”

“二爻同样吉利。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是说将军领兵在外,因深得朝廷君主信任,而获吉利,并获得君主三次诏命赏赐的结果。”

胡惟庸说:“这不对了,谁是君啊?主公岂能受制于人?”

刘基说:“既不受制于人,为何受龙凤皇帝之封?”语中明显带有讽刺。朱元璋说这卦很准,自己时下不正是受着小明王节制吗?不管怎样,能胜就好。这时一艘传令船驶到帅船下,小校递上文书,高声说:“报告,廖永忠将军已指挥所部水师屯驻于泾江口和南湖嘴,正连舟为寨,已切断了陈友谅的归路。”

“好,”朱元璋令他告诉俞通海,“调一部人马防堵武阳度,防着陈友谅从那里逃走。”

此时仍在全力攻打洪都的陈友谅,尚不知朱元璋已神速地开到了湖口,他万万想不到朱元璋会舍弃到口的肥羊肉,抛下庐州来救洪都。

陈友谅已下令三天内拿下粮尽援绝的洪都,活捉朱文正。

张定边进来报告:“抓住一个探子,看样子是从金陵方向来的,想潜入城中,可怎么打他也不招供。”

陈友谅说:“叫他来见我。”

张定边向外一挥手,军士押进来的竟是张子明。

陈友谅问:“你是到城里给朱文正送信吧?你带百万大军来也许有用,不然谁也救不了他,洪都城指日可下。”

张子明不紧不慢地道:“我也知道城破是迟早的事,万一救兵来援助,又当别论。”

陈友谅说:“你是金陵派来的?”

张子明说:“我是朱都督手下的千户,到金陵去求援兵回来。”

陈友谅说:“援兵在哪里?不都粘在庐州吗?”

张子明顺着他说道:“可不是,主公说无兵可派,叫他们死守。”

陈友谅说:“你不如劝朱文正开城门投降,大家可免一死,又可安享荣华富贵。”

张子明说:“我怕朱文正不愿意。”

陈友谅说:“你告诉他援军到不了,你的话他会听。”

张子明说:“好吧,我去试试。”

张子明怕的是见不着朱文正的面,就被陈友谅打入牢中或是砍了头。只要到了城下,喊什么就由不得陈友谅了。

张子明被带出去后,陈友谅叮嘱张定边,叫他去喊话,“但不能放他进城。”张定边又来到洪都的抚州门下叫阵了。

朱文正、邓愈等人个个都是满身硝烟,袍服不整,他们来到城楼上,向下一望,见华盖下坐着陈友谅,左右战将如云。他们推出了张子明,向前走了几步。

张子明仰头大叫:“大都督!”邓愈认出他来,小声对朱文正说:“是张子明回来了,可能被俘了。”朱文正说:“先听听他怎么说。”

张子明向城楼上喊道:“大都督,他们让我来劝你们投降,你们要顶住,主公已发二十万水路之师来解洪都之围,马上就到,千万顶住啊。”话刚说完,恼羞成怒的陈友谅亲自拔剑从张子明的后背刺了进去,他一松手,张子明带剑翻倒在地。

胡惟庸以身试毒

湖口小镇处在大战前的平静之中,百姓视云集的大兵如不见,照样慢条斯理地从事农桑、商贾,捕鱼的船照样出湖。

郭宁莲带着七巧和几个侍卫看了看,发现附近全是卖水产的,倒也热闹。她听见有一个渔民高叫着“鲜美河豚咧,舍命吃河豚!”

郭宁莲凑过去,总共也没有几条,忽听背后有人说:“我全要了。”她一回头,原来要买河豚的是胡惟庸。

胡惟庸说:“买东西就得爽快,看准了就买,犹犹豫豫可不行。”

“这鱼好吃却有毒,”郭宁莲说,“我所以犹豫,是怕为了吃鱼丧了命。”

胡惟庸说:“你忘了我会做吧?”

“对呀!”郭宁莲拍手乐了,“我好像听人说过,你是靠给李善长尝河豚飞黄腾达的。”

胡惟庸说:“让你这一说,我也太不值钱了。”连七巧都笑了起来,胡惟庸付了钱,把鱼交给侍从提着。

回到帅船上,胡惟庸下到底舱灶间,扎上大师傅的蓝围裙,还真像个地道的厨师。胡惟庸开始精心地收拾河豚。几个厨子在一旁观看。胡惟庸说:“千万不能碰到肝胆,毒全在脏器中。”他做着示范动作。

收拾干净,锅里下油开始烧河豚,他向在灶前几个厨师传艺:“火候要正好,不放盐,用酱油和糖来烹才新鲜。”

一个厨师说:“你做了这么大的官,还亲自上灶炒菜。”

胡惟庸说:“别弄错了,我多大官?你说的大官是主事,我是都事,差一个字差好几品呢。”那个厨师说,在他眼里,都事的官也够令人眼晕的了,几个人见他没架子,都开怀大笑。

笑声伴随着鱼香味飘到朱元璋的座舱,他正与徐达交谈,忍不住吸了吸鼻子,说好像谁家在烧河豚。

一旁的郭宁莲借题发挥,说他是专闻腥味的猫鼻子。徐达不敢笑,捂住嘴装咳嗽,接着向朱元璋报告消息:“主公亲统大军来解南昌之围,咱们水陆舟师前锋刚到湖口,陈友谅就吓得撤围,南昌没事了。”

现在解洪都之围已不是朱元璋的目的了,他要一口吞掉陈友谅的几十万大军,不过这个砣砣太大,弄不好会撑破了肚子,硌坏了牙。

朱元璋说:“南昌没事了,却都压到我这来了。陈友谅大军兵临城下,围困南昌八十五天之久,现在解围,他是怕我们断了他的归路。”

徐达说:“陈友谅正东出鄱阳湖来迎战,来者不善啊!”

朱元璋说:“你说的对,他是要与我死斗,来拼命。我估计了一下他们的船速,有可能在康郎山与我军交锋,你传我令,各路水陆舟师向康郎山逼近,可分成十几队,不要一窝蜂。”

徐达说:“我马上去传令。”

徐达走后,胡惟庸亲自来请朱元璋到餐厅吃饭。菜陆续摆上来,都是鱼。厨师说,全是鄱阳湖里刚捞上来的鲜鱼、活虾,味道极鲜的。朱元璋夹了一筷子鱼,问郭宁莲:“你不是买了河豚了吗?”

“还没做好吧?”她话音刚落,胡惟庸端着盘子上来了,朱元璋立刻说:“好香啊!”胡惟庸放下盘子,拿起一双筷子,夹到食碟里一块,自己先尝。朱元璋说:“不必了吧?”

胡惟庸说:“主公不让我尝,我可不敢让主公吃。”

朱元璋心存感激,露出满意的笑容。

胡惟庸吃下去后,站在一边,说:“河豚若是发毒,快得很,所以人家说,它就是断肠散。行了,主公可以进餐了。”

朱元璋先给郭宁莲夹了一筷子。她笑着摇头:“我可不为河豚舍命。”朱元璋招呼胡惟庸:“你也去用餐吧。”胡惟庸说了句“慢用”,恭敬地倒退出去。

朱元璋自己夹了一大块,说:“我再为你尝毒,我不死,你再吃。”郭宁莲笑道:“这我更不敢当了。你的命可比我的命值钱。”

朱元璋放下筷子说:“宁莲,我想起你说的那句话,我五脏六腑都熨帖,还是夫妻呀。”

郭宁莲奇怪地问:“我说什么话了,值得你这么刻骨铭心?”

朱元璋说:“你在信里说,不要记恨你的率直,别因为夫妻间拌嘴气坏了身子,你说我担着一家人的饱暖,也担着天下人的饥渴,天下没有你行,不可无朱元璋。”

郭宁莲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继而大惊,好在朱元璋说时感情很投入,并没注意观察她的表情。听到后来,郭宁莲似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禁摇头苦笑。

朱元璋说:“有你这几句话,你就是打我一顿出气,我也乐意,还会生你气吗?”

“所以你就下帖子请我随你出征?”郭宁莲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消了火吗?也因为你信中的一句话。”

现在轮到朱元璋惊讶了,他的表情变化可没逃过郭宁莲的眼睛。她说:“你说,即使当了皇帝的男人,也得宠着自己的老婆,给自己的女人下跪也不低贱。”

朱元璋极为聪明,立刻说:“是啊,是这么回事,吵归吵,和归和,家和万事兴嘛。”

朱元璋又说:“放心吃吧,你看我什么事没有。”

郭宁莲笑笑,吃了一点河豚。

也许现在朱元璋还不明白真相,郭宁莲根本没给朱元璋写过那封感情缠绵的信,从朱元璋的表情看,他也绝没有“在自己女人面前下跪”的高风亮节,谁在中间做的手脚?除了马秀英再不会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