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十三章10 不安分的卡赫利法
卡赫利法是巴林著名商业家族卡西比的后代,他开始执掌商业权柄时,曾经显赫的家族已经分崩离析,产业也凋零殆尽。他真是“受命于危难之际”。
显然,无论从资金上还是政治、社会地位上,他都难再沾家族的光了。铁的现实将他“逼上梁山”,他只能走创新之路。
当时,沙特阿拉伯的驻军需要大量外地食品,卡赫利法贷款在沙特西部的吉达港从事食品进口,这些食品从埃及购进之后转卖给军方。这一商业项目,在当时无人去做,一片肥美的处女地,被卡赫利法捷足先登了。
当卡赫利法再返回中东时,已有所积蓄,羽翼初成,他雄心勃勃,准备起飞了。
不安分守己的性格,是卡赫利法成功的重要因素。他对传统商业项目不感兴趣,总喜欢冒险开创新兴项目。
阿拉伯半岛是个蒸笼般炎热的地方,卡赫利法认为这个地方发展冷冻食品大有可为,于是,他在美孚石油公司所在地的旁边,开办了中东第一家冷冻食品店,出售冷饮和袋装食品。自然,生意是火暴的,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
出售冷饮和速冻袋装食品,起初是美孚石油公司旁唯一的一家,渐渐地步其后尘者多了起来,消费者也迷上了这类食品。当阿拉伯冷冻食品市场初步形成时,卡赫利法已发展壮大,独占鳌头。
宋诗“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以此喻商事,也是很恰当的。
当冷冻食品市场的争斗成了一锅粥时,卡赫利法急流勇退,弃旧图新,果断跳出冷冻食品市场,避免在这块战场折将损兵,耗费精力,而是养精蓄锐,开辟新战场。
经过细致的可行性调查论证,卡赫利法向美孚公司的地方工业发展部贷款,开办了一家渔业公司,进行海鲜贸易。
5年的辛苦经营,卡赫利法已成为海湾地区的头号“渔翁”。1968年,卡赫利法在渔业方面的阵容和实力已是海外闻名了,当时,他拥有16条拖网渔船,渔业年产值高达500万美元,绝大多数海鲜打着“渔帆”商标出口美国。
渔业的巨额利润,又吸引了不少追赶“财神爷”的人。科威特、伊朗、巴林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纷纷嗅到鱼腥,都想大吃一口。但波斯湾的鱼虾不会随着捕捞规模迅速扩展而增加,反而锐减。
卡赫利法这时果断地鸣金收兵。众多渔业公司在昙花一现的高潮之后纷纷破产。卡赫利法又将麾头指向了建材业。
1970年之后,沙特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卡赫利法集中精力生产混凝土砖块,这种砖块成为热销货,供不应求。
财富精点
卡赫利法似乎在牵着财神爷的鼻子走,他走到哪里,财神爷就跟到哪里。卡赫利法是个喜欢挑战新事业的人,越喜欢冒险的人,获得高收益的几率就越大,而获利颇丰后,他冒险的神经就越发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