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907400000044

第44章 5危急中的“挥霍节俭”悖论

第一篇第八章5危急中的“挥霍节俭”悖论

何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收入丰厚,生活富足。可何先生常因两个人的花钱而生气,那就是父亲的过分节俭和儿子的过度消费。

何先生的父亲一向节俭。为了节省电费,他看电视时从来不开灯,空调也从不主动开。夏季为了防止蚊虫,王先生给父亲买的蚊香他也不点。为了能免费理发,他父亲能从城西步行到城东找义务理发摊。而且他父亲很少买菜,常常是逛菜市场捡剩菜叶。

与父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先生的儿子。为了玩游戏,一定要买最高配置的电脑,游戏光盘买了几十盘。夏天一定要开空调,吃饭没有肉不动筷子。身上穿的全是名牌。对王先生的勤俭说教,儿子振振有词:“现在国家提倡消费,扩大内需,我们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为社会多作贡献。再说,你和我妈的收入也不在乎这点钱。”

王先生非常矛盾,常因父亲过分的节俭而心疼,但对儿子的过度消费却又无可奈何。

其实,王先生在这里就遇到了一个经济学问题——节俭悖论。

节俭悖论是指,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但如果所有人只储蓄不消费,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

人们的收入通常有两种用途——消费和储蓄,而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如果所有人都消费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却是件坏事。

在销售中,顾客当然想买物美价廉的东西了。但是,节俭悖论告诉我们,物价问题,从个人的角度去看和从整个经济的角度去看,是不一样的。个人希望的物美价廉,会对经济的正常循环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损害。

生产和消费总是处在变化之中,但它们之间是互相作用的,而且总体上保持动态的平衡。企业生产出来100元的东西,社会就应该消费掉100元,这样企业才不亏本,才能进行再生产。而且社会的需求应该比企业产量大一点,使企业有所积累,然后再扩大规模,并且开发新产品供社会消费,进而提升这一类商品的质量和层次。然后消费再上升,把这些扩大的、新增的产品吸收掉,从而促进生产水平再上涨……这两者是互动的,社会需求量大,物价就会上涨。反之,消费下降会造成生产萎缩。

反之,如果消费者都攒钱不消费或者少消费,企业生产出100元,老百姓只消费掉80元。这样就会出现库存积压,生产萎缩,社会没有能力去吸收新产品,生产和消费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增长必然下滑,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这就是国家千方百计启动消费需求的原因。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刺激内部消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居民的消费,但也难免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生产与消费之间这种动态平衡,每个国家都在努力保持,只有这样,经济才能稳步增长,老百姓才能真正过得越来越好。

总之,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节俭和消费的问题。像开头案例中王先生的父亲和儿子,他们的观点都对,但又都不全对。关键是度的把握问题。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并不是不去消费;而消费也不是奢侈地浪费。我们大力提倡理性消费,也反对盲目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