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907400000048

第48章 5放出稀缺光,直击客户担心错过的心理

第二篇第一章5放出稀缺光,直击客户担心错过的心理

爱一样东西的方法就是意识到你可能会失去它。

——G.K. 切斯特顿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这是出自唐代著名诗白居易的《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一诗中的名句,描写了一位老人初抱孙女的喜悦之情,诗中还写到“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也就是说自己在离世之前能抱上外孙,管他是男孩还是女孩,有总比没有强。而物以稀为贵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即稀缺原理。

制造短缺甚至是稀缺的假象,可以极大影响他人的行为。

稀缺产生价值,这也是黄金与普通金属价格有着天壤之别的原因。当一样东西非常稀少或开始变得稀少的时候,它就会变得更有价值。简单说就是“机会越少,价值就越高”。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深层的心理,因为稀缺,所以害怕失去,“可能会失去”的想法在人们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心目中,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通常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作用更大。这也是稀缺原理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所在。

而在商业与销售方面,人们的这种心理表现尤为明显。例如商家总是会隔三差五地搞一些促销活动,打出“全场产品一律五折,仅售三天”、“于本店消费的前30名客户享受买一送一诱惑”等标语,其直接结果是很多消费者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去抢购。为什么?因为在消费者心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他们的心理刺激是最大的,商家利用的就是客户的这种担心错过的心理来吸引客户前来购买和消费。

夏季过去了大半,而某商场的仓库里却还积压着大量衬衫,如此下去,该季度的销售计划将无法完成,商场甚至会出现亏损。商场经理布拉斯心急如焚,他思虑良久,终于想出了一条对策,立即拟写了一则广告,并吩咐售货员道:“未经我点头认可,不管是谁都只许买一件!”

不到5分钟,便有一个顾客无奈地走进经理办公室:“我想买衬衫,我家里人口很多。”

“哦,这样啊,这的确是个问题。”布拉斯眉头紧锁,沉吟半晌,过了好一会儿才像终于下定决心似的问顾客:“您家里有多少人?您又准备买几件?”

“五个人,我想每人买一件。”

“那我看这样吧,我先给您三件,过两天假如公司再进货的话,您再来买另外两件,您看怎样?”

顾客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声道谢。这位顾客刚一出门,另一位男顾客便怒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大声嚷道:“你们凭什么要限量出售衬衫?”

“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和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布拉斯毫无表情地回答着,“不过,假如您确实需要,我可以破例多给您两件。”

服装限量销售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人慌忙赶来抢购,以至于商场门口竟然排起了长队,要靠警察来维持秩序。傍晚,所有积压的衬衫被抢购一空,该季的销售任务超额完成。

物以稀为贵,东西越少越珍贵。在消费过程中,客户往往会因为商品的机会变少、数量变少,而争先恐后地去购买,害怕以后再买不到。销售员要牢牢把握客户的这一心理,适当地对客户进行一些小小的刺激,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使销售目标得以实现。

有一个客户走了很多商店都没有买到他需要的一个配件,当他略带疲惫又满怀希望地走进一家商店询问的时候,销售员否定的回答让他失望极了。销售员看出了客户急切的购买欲望,于是对客户说:“或许在仓库或者其他地方还有这种没有卖掉的零部件,我可以帮您找找。但是它的价格可能会高一些,如果找到,您会按这个价格买下来吗?”客户连忙点头答应。

在销售活动中,稀缺原理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应用才会达到销售目的甚至超出销售目标。最好的销售员无疑也是最能够把握客户心理的。

“独家销售”——别的地方没得卖,可供选择的余地小;

“订购数量有限”——获得商品的机会稀缺,极有可能会买不到;

“仅售三天”——时间有限,一旦错过就不再有机会。

也就是说,销售人员设置的期限越彻底,其产品短缺的效果也就越明显,而引起的人们想要拥有的欲望也就越强烈。这在销售员进行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是很有成效的。这些限制条件向客户传达的信息就是:除非现在就购买,否则要支付更多的成本,甚至根本就买不到。这无疑给客户施加了高压,使其在购买选择中被稀缺心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