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907400000073

第73章 5适当制造压力,给客户一些“被威胁”的紧迫感

第二篇第五章5适当制造压力,给客户一些“被威胁”的紧迫感

你喜欢被人威胁的感觉吗?我想,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没有人会喜欢。因为威胁的背后是巨大的压力。在销售中,有时候“威胁”不但不会吓走客户,还会让客户主动成交,关键是你能不能用好“威胁”这个武器。那么,如何使用?

把握好度!成交时,适当制造压力,给客户一些“被威胁”的紧迫感,他会加速与你成交。

在向客户推销商品或者与客户进行谈判的时候,销售员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任凭自己说尽产品的好处,费尽力气地劝说,客户依然不心动。即使客户对产品动了心,想要购买,却还是免不了会提出各种异议进行讨价还价,或者总是反反复复,不能下定决心。这是让销售员非常头疼的问题。

而此时,销售员则可以通过改变策略,利用客户“怕买不到”的心理,对客户稍加“威胁”,增加客户购买的紧迫感,就会起到变被动为主动,让客户尽快做出决定的效果。如果销售员在销售中,真诚说服,同时在必要时适当地向客户提出“假如此时不购买我们的产品,您将会受到损失”的暗示,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专家分析说,客户购买产品或者服务,一方面是从中获得某种实惠或者给自己带来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则是获得一定的安全或健康需要。当销售员发现客户对产品或服务比较关注时,便可以巧妙地提醒客户,如果不及时购买此类产品或服务,将会失去重要的安全或健康保障。当然进行所谓的“威胁”暗示的前提是,销售员已经清楚客户最关注的产品优势是什么,只有正确地做出定位,才能够使“威胁”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位商人带着三幅名家画作到美国出售,被一位美国画商看中。这位美国人认定:既然这三幅画都是珍品,必有收藏价值,假如买下这三幅画,经过一段时期的收藏肯定会涨价,那时自己一定会发一笔大财。于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买下这些名作。

主意打定,美国画商就问商人:“先生,你的画不错,请问多少钱一幅?”

“你是只买一幅呢,还是三幅都买?”商人不答反问。

“三幅都买怎么讲?只买一幅又怎么讲?”美国人开始算计了。他的如意算盘是先和商人敲定一幅画的价格,然后,再和盘托出,把其他两幅一同买下,肯定能便宜点,多买少算嘛。

商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美国人沉不住气了,说:“你开个价,三幅一共要多少钱?”

这位商人知道自己画的价值,而且他还了解到,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他要是看上,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肯定出高价买下。并且他从这个美国人的眼神中看出,他已经看上了自己的画,于是他的心中就有底了。

于是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先生,如果你真想买的话,我就便宜点全卖给你了,每幅3万美元,怎么样?”

这个画商也不是商场上的平庸之辈,他一美元也不想多出,便和商人还起价来,一时间谈判陷入了僵局。

忽然,商人怒气冲冲地拿起一幅画就往外走,二话不说就把画烧了。美国画商看着一幅画被烧非常心痛,他问商人剩下的两幅画卖多少钱。

想不到商人这回要价口气更是强硬,声明少于9万美元不卖。少了一幅画,还要9万美元,美国商人觉得太贵,便要求降低价钱。

但商人不理会这一套,又怒气冲冲地拿起一幅画烧掉了。

这回画商大惊失色,只好乞求商人不要把最后一幅画烧掉,因为自己实在太爱这幅画了。接着,他又问这最后一幅画多少钱。

想不到商人张口竟要12万美元。商人接着说:“如今,只剩下一幅了,这可以说是绝世之宝,它的价值已大大超过了三幅画都在的时候。因此,现在我告诉你,如果你真想要买这幅画,最低得出价12万美元。”

画商一脸苦相,没办法,最后只好成交。

当我们用语言或行动暗示客户,如果此时不购买产品可能会失去某些利益时,就会对客户带来很大的触动,让客户产生紧迫感,从而起到“购买从速”的效果,但是前提是你的产品让客户满意。

在销售中,这样的“威胁”只是销售员在对客户需求经过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善意的提醒,增强客户的购买欲望,缩短客户考虑时间的一种策略。因此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销售员必须保证自己的暗示是客观的、实际的,绝不可以用谎言来欺骗客户。销售员要基于对客户的尊重和关心有技巧地进行说服,使客户坚定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