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疑而后问,问而后知
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善于提问。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史坦尼斯洛是一个犹太人,他被法西斯纳粹分子关进死亡集中营。他亲眼目睹他的家人和朋友在这个集中营里一个个死去,他决定要逃离集中营。
于是他就问其他人:“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逃出这个可怕的地方?”
尽管别人的回答总是:“别傻了,不可能的。”
他却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他问自己:“今天,我得怎么做才能平平安安逃出这个鬼地方呢?”他每天围绕这个问题去找方法。
终于,他想到了办法,那就是借助死尸逃走。在他做工的地方就有运尸车,里面有男人、女人的尸体,个个被剥光衣服。
这时他又问自己:“我得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脱逃呢?”
很快,他找到了答案。大家收工忙乱之极,他趁机躲在卡车之后,脱下衣服,以飞快的速度,赤条条地趴在死尸堆里,他装得跟死人一样,一动也不动。最后,他躲在尸堆里逃出了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丧命的人不计其数,可史坦尼斯洛活下来了。原因有很多,可是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怎样才能活下来”这个问题。
我们在赞扬某个人知识丰富的时候,总习惯于说他很有“学问”。“学问”二字,就是要既要有“学”,也要有“问”。有学,便是有学识;会问,则说明他能够理清知识的线索,抓住关键,也说明他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自然能够促进自己的“学”。可见“问”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清代学者陈献总结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会提问的评价则更高:“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个人在孩提时代总保持着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他们对眼前的所见所闻都会觉得是新鲜的,时时充满着惊奇,于是,好问成了孩子们的天性。青少年这种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他们勃勃生命力的表现,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也是一个创造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品格。
如果养成不懂、不会,也不问的习惯,就会使自己所学知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日积月累,而到了考试时,往往就感觉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因此,学会对不知的东西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质疑思维。
善于提出问题体现一个人的质疑思维。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提出问题,首先说明他脑子里装着功课,装着知识,同时又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总是对那些未知的领域保持高度的兴趣与警觉。这只有具备质疑思维的青少年才能做到;相反,缺少质疑思维的人,通常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因此,学会提问题是培养质疑思维的关键。
不仅仅是学习过程中,搞科学研究也要善于提问,能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意味着发明创造的开始,这是科学研究的规律。任何问题都召唤解答,解答的过程常常是提出创见的过程。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体现出发问者运用已懂得的知识,从某个特定或新颖的角度上思考对象,探索未知的世界。瓦特发明蒸汽机,便是从他对蒸汽为什么能顶开壶盖的发问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也起于他对苹果落地现象的追问。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才会把提问看得比解答更重要。
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问号”,疑而后问、问而后知,善于发问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因此,青少年朋友要培养质疑思维,就首先要善于发问。